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阐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系列问题,建议通过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等措施,有效促进十三师红枣产业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十三师;红枣;现状;对策;新疆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14-03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ujube Industry in the 13th Division
Wu Ting1 et al.
(1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13th Division,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Hami 839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e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jujube industry in the 13th division,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rops,suggested by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product structure,strengthen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upporting leading enterprises such as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13th division;Jujube;Situation;Countermeasures;Xinjiang
哈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平均为33.8mm,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为14.8℃,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32℃,无霜期平均182d,生产优质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基于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从1997年起便提出“南园北牧”发展战略,其中将大枣以特色林果业的身份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特别是多年来在建设节水型农业发展方面,更是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随着“十二五”退棉、保粮、增果、兴牧、发展龙头企业总体思路及“特色、高效、设施、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提出,更有效地推动了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
1 十三师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十三师位于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镶嵌在哈密地区1市2县版图内。自20世纪90年代始建“万亩大枣基地”以来,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十三师连续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并加大扶持力度,使红枣逐步发展成为十三师农业的支柱性产业。据统计显示,至2013年年末,红枣建园总面积达5 350.8hm2,总产量18 888t,2013年末十三师果类实有面积10 414.7hm2,产量134 854t,其中红枣种植面积占果类种植总面积的51.38%。随着红枣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十三师积极招商引资,建成了拥有5 000t干果储藏、保鲜、加工能力和50 000t鲜果保鲜周转能力的龙头企业新疆哈密瓜乡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整合全师农产品资源优势,并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全面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纳入“天山娇”、“丝路雪”品牌统一经营范围,真正形成合力,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十三师大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栽培管理标准化 哈密地区是严重的缺水地带,因此近几年在红枣建园区已全面实行高标准滴灌栽培模式,并在各团场建设了一批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园,新建园基本按照矮、密、早、丰的栽培模式,病虫害实行统一联防联治,并实行了标准化栽植管理措施。通过内部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措施保障了全师红枣的正常生长。
2 十三师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主栽品种单一 目前,十三师种植的红枣品种以哈密大枣为主,占红枣栽培总面积的80%,骏枣占总面积的8%,其余各品种仅占总面积的12%(图1)。由此可见,在品种结构上缺乏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以致红枣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加剧了卖枣难的被动局面。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和嫁接了梨枣、灰枣、冬枣、枣脆王、金昌一号等一些鲜食兼制干的优、新品种,但分布较为零散,不成规模,难以形成强势吸引力。
图1 十三师红枣品种面积
2.2 品种退化严重 品种退化缺乏创新是发展红枣产业的软肋,加上哈密地区种苗市场比较混乱,缺乏良种壮苗基地,职工建园使用的苗木大部分是外引品种和品质退化的根孽苗,外引品种存在苗木适应性差,成活率低,且壮苗程度不高等问题,加上后期肥、水与农药的使用不当及职工的粗放管理,严重影响了红枣的品质和口感。
2.3 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目前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唯一一家科研单位,但存在科研人员工资偏低,人才匮乏,基础条件不完善,科研仪器陈旧,设施落后,科研手段严重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近几年,虽然在人才引进,仪器设备更新等方面有一定进展,但仍受到人、财、物等方面的影响,致使科研成果和新产品相对较少;此外,由于科研人员中大部分从事传统学科研究,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明显不够,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较好地适应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需要,农业科研创新原动力不足。 2.4 流通体系不健全 红枣种植户主要以制干销售为主,团场果品销售压力巨大,且质量参差不齐,精品包装能力也几乎为零,大部分红枣种植单位仍采取坐等靠的销售方式;此外,企业对市场不够重视,营销投入少,未能打造出拳头产品,难以发挥品牌效应,再加上固定经营人员少,缺乏相应的销售服务网络,市场信息不灵,在红枣集中上市时,容易出现欠年价涨,丰年价跌的局面,如2014年的一级红枣从往年30元/kg的价格下跌至10元/kg,因此造成枣农和加工企业增产不增收现象越来越明显。
2.5 产业化水平较低 龙头企业是发展和推动农业产业的核心,从十三师目前情况来看,能带动红枣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仅有1家,则是刚刚起步的新疆哈密瓜香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生产的商品主要有加工原枣系列产品,枣茶、枣饮料等,从近几年的营销方面看,虽然逐步打开了市场局面,但是其产品主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包装能力较低,没有达到多层次、多形式、高档化的包装,因此很难占领国内外市场。
3 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合十三师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红枣产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方筹资以加大投入,加快良种选育推广,推行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扶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强红枣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能力,全力推进十三师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通过与疆内外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依据哈密气候特征选育和引进鲜食兼制干的名、特、优等新品种,筛选出性状相对较好的枣品种如灰枣、冬枣、枣脆王或十三师农科所自育的哈密王枣等,通过大田试验示范逐步推广和辐射,从而丰富十三师红枣品种,有效缓解集中上市的弊端。
3.2 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服务等活动,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团场技术人员及农户开展林果管理技术的培训,并不断探索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定期召开精品示范园的现场技术交流会,尽快培养出一批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使每个团场的作业区或者连队都有几名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按照大枣育苗、栽培等高标准技术,做好技术指导和推广。此外,科技人员还应实行包作业区、包连,从栽植到管理实施全程服务,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现场会等提高果农的综合素质。
3.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要构筑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平台,以加速枣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比如,充分运用河南对口援建哈密的契机,共建十三师各团场、师农科所与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等红枣科研平台,全方位为红枣产业实现优质、丰产、高效三大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支持红枣行业的技术升级,积极鼓励团场改进品种和开发新产品,建立企业新产品孵化基地及成果转化基地。
3.4 加强信息技术服务 把红枣产业服务信息全面渗透到枣产业的各个环节和相关领域,包括科技、生产基地、专家、求助信息和枣文化信息等全方位服务,积极建立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报纸等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增加科技辐射量,以强化红枣产业化服务,使我师的现代大枣产业真正做到布局(下转130页)(上接15页)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商品化、经营产业化的良好局面。
3.5 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深化枣产品加工 无论是种植还是加工都应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通过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十三师的红枣加工业只有哈密瓜香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产品以真空包装等初级加工居多,应通过河南援疆的契机,与河南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如“好想你”、“奥星”等合作或开展控股经营,有针对性开展精深产品的研发,如在零食和保健品上对红枣加工进行新的探索,在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为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共同开发红枣中、高端市场。
3.6 加快品牌战略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如十三师的“天山娇”、“丝路雪”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地方名牌,以品牌做大企业,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流通国内外市场,加强地方品牌的保护,通过新闻媒体,展览会,网络,物流配送及公共平台等多种手段,提升行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开拓潜在市场,扩大红枣消费区域。
3.7 加强枣产业文化的宣传 联合哈密地区共同挖掘整理和创新开发哈密大枣等其他品种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药食文化、工艺礼品、文学艺术等文化,不断增加枣业文化的厚实度和扩张力,不断增进枣乡风情的浓郁度和感染力。精心打造以红枣博览园、枣业文化博览馆和枣乡特色步行街等为主的重点区域景观群,将红枣文化的传承与旅游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哈密乃至全国红枣名城。
参考文献
[1]王磊.佳县红枣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大开发,2003(2):82-83.
[2]卡哈尔,闫怀峰.哈密大枣生产和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机化论坛,2003(5):10-11.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统计年鉴[M].2014:75-84.
(责编:张长青)
关键词:十三师;红枣;现状;对策;新疆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14-03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ujube Industry in the 13th Division
Wu Ting1 et al.
(1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13th Division,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Hami 839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e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jujube industry in the 13th division,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rops,suggested by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product structure,strengthen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upporting leading enterprises such as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jujube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13th division;Jujube;Situation;Countermeasures;Xinjiang
哈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平均为33.8mm,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为14.8℃,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32℃,无霜期平均182d,生产优质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基于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从1997年起便提出“南园北牧”发展战略,其中将大枣以特色林果业的身份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特别是多年来在建设节水型农业发展方面,更是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随着“十二五”退棉、保粮、增果、兴牧、发展龙头企业总体思路及“特色、高效、设施、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提出,更有效地推动了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
1 十三师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十三师位于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镶嵌在哈密地区1市2县版图内。自20世纪90年代始建“万亩大枣基地”以来,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十三师连续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并加大扶持力度,使红枣逐步发展成为十三师农业的支柱性产业。据统计显示,至2013年年末,红枣建园总面积达5 350.8hm2,总产量18 888t,2013年末十三师果类实有面积10 414.7hm2,产量134 854t,其中红枣种植面积占果类种植总面积的51.38%。随着红枣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十三师积极招商引资,建成了拥有5 000t干果储藏、保鲜、加工能力和50 000t鲜果保鲜周转能力的龙头企业新疆哈密瓜乡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整合全师农产品资源优势,并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全面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纳入“天山娇”、“丝路雪”品牌统一经营范围,真正形成合力,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十三师大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栽培管理标准化 哈密地区是严重的缺水地带,因此近几年在红枣建园区已全面实行高标准滴灌栽培模式,并在各团场建设了一批红枣精品科技示范园,新建园基本按照矮、密、早、丰的栽培模式,病虫害实行统一联防联治,并实行了标准化栽植管理措施。通过内部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措施保障了全师红枣的正常生长。
2 十三师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主栽品种单一 目前,十三师种植的红枣品种以哈密大枣为主,占红枣栽培总面积的80%,骏枣占总面积的8%,其余各品种仅占总面积的12%(图1)。由此可见,在品种结构上缺乏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以致红枣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加剧了卖枣难的被动局面。虽然近年来先后引进和嫁接了梨枣、灰枣、冬枣、枣脆王、金昌一号等一些鲜食兼制干的优、新品种,但分布较为零散,不成规模,难以形成强势吸引力。
图1 十三师红枣品种面积
2.2 品种退化严重 品种退化缺乏创新是发展红枣产业的软肋,加上哈密地区种苗市场比较混乱,缺乏良种壮苗基地,职工建园使用的苗木大部分是外引品种和品质退化的根孽苗,外引品种存在苗木适应性差,成活率低,且壮苗程度不高等问题,加上后期肥、水与农药的使用不当及职工的粗放管理,严重影响了红枣的品质和口感。
2.3 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目前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唯一一家科研单位,但存在科研人员工资偏低,人才匮乏,基础条件不完善,科研仪器陈旧,设施落后,科研手段严重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近几年,虽然在人才引进,仪器设备更新等方面有一定进展,但仍受到人、财、物等方面的影响,致使科研成果和新产品相对较少;此外,由于科研人员中大部分从事传统学科研究,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明显不够,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较好地适应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需要,农业科研创新原动力不足。 2.4 流通体系不健全 红枣种植户主要以制干销售为主,团场果品销售压力巨大,且质量参差不齐,精品包装能力也几乎为零,大部分红枣种植单位仍采取坐等靠的销售方式;此外,企业对市场不够重视,营销投入少,未能打造出拳头产品,难以发挥品牌效应,再加上固定经营人员少,缺乏相应的销售服务网络,市场信息不灵,在红枣集中上市时,容易出现欠年价涨,丰年价跌的局面,如2014年的一级红枣从往年30元/kg的价格下跌至10元/kg,因此造成枣农和加工企业增产不增收现象越来越明显。
2.5 产业化水平较低 龙头企业是发展和推动农业产业的核心,从十三师目前情况来看,能带动红枣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仅有1家,则是刚刚起步的新疆哈密瓜香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生产的商品主要有加工原枣系列产品,枣茶、枣饮料等,从近几年的营销方面看,虽然逐步打开了市场局面,但是其产品主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包装能力较低,没有达到多层次、多形式、高档化的包装,因此很难占领国内外市场。
3 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合十三师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红枣产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方筹资以加大投入,加快良种选育推广,推行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扶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强红枣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能力,全力推进十三师红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通过与疆内外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依据哈密气候特征选育和引进鲜食兼制干的名、特、优等新品种,筛选出性状相对较好的枣品种如灰枣、冬枣、枣脆王或十三师农科所自育的哈密王枣等,通过大田试验示范逐步推广和辐射,从而丰富十三师红枣品种,有效缓解集中上市的弊端。
3.2 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服务等活动,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团场技术人员及农户开展林果管理技术的培训,并不断探索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定期召开精品示范园的现场技术交流会,尽快培养出一批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使每个团场的作业区或者连队都有几名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按照大枣育苗、栽培等高标准技术,做好技术指导和推广。此外,科技人员还应实行包作业区、包连,从栽植到管理实施全程服务,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现场会等提高果农的综合素质。
3.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要构筑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平台,以加速枣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比如,充分运用河南对口援建哈密的契机,共建十三师各团场、师农科所与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等红枣科研平台,全方位为红枣产业实现优质、丰产、高效三大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支持红枣行业的技术升级,积极鼓励团场改进品种和开发新产品,建立企业新产品孵化基地及成果转化基地。
3.4 加强信息技术服务 把红枣产业服务信息全面渗透到枣产业的各个环节和相关领域,包括科技、生产基地、专家、求助信息和枣文化信息等全方位服务,积极建立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报纸等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增加科技辐射量,以强化红枣产业化服务,使我师的现代大枣产业真正做到布局(下转130页)(上接15页)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商品化、经营产业化的良好局面。
3.5 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深化枣产品加工 无论是种植还是加工都应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通过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十三师的红枣加工业只有哈密瓜香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产品以真空包装等初级加工居多,应通过河南援疆的契机,与河南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如“好想你”、“奥星”等合作或开展控股经营,有针对性开展精深产品的研发,如在零食和保健品上对红枣加工进行新的探索,在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为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共同开发红枣中、高端市场。
3.6 加快品牌战略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如十三师的“天山娇”、“丝路雪”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地方名牌,以品牌做大企业,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流通国内外市场,加强地方品牌的保护,通过新闻媒体,展览会,网络,物流配送及公共平台等多种手段,提升行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开拓潜在市场,扩大红枣消费区域。
3.7 加强枣产业文化的宣传 联合哈密地区共同挖掘整理和创新开发哈密大枣等其他品种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药食文化、工艺礼品、文学艺术等文化,不断增加枣业文化的厚实度和扩张力,不断增进枣乡风情的浓郁度和感染力。精心打造以红枣博览园、枣业文化博览馆和枣乡特色步行街等为主的重点区域景观群,将红枣文化的传承与旅游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哈密乃至全国红枣名城。
参考文献
[1]王磊.佳县红枣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大开发,2003(2):82-83.
[2]卡哈尔,闫怀峰.哈密大枣生产和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机化论坛,2003(5):10-11.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统计年鉴[M].2014:75-84.
(责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