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在“城镇化”成为2013年两会热点之一的背景下,以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八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对官桥八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讨论了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模式 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由此,本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八组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成功原因及经验教训来推动农村建设发展。
2 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不同国家由于所处地区环境不同,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各有不同。以下是两种典型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型:
(1)韩国新村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初开展的“新村运动”,韩国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政府通过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来调动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最终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2)日本造村运动。1979年的“一村一品”运动。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使每个村都有其独特之处。
2.2国内研究现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具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同时研究认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多元城市化模型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正成为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主流观点。
(1)郭祖炎(2007)认为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住四个关键因素,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要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群众基础,要加快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快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机制保障。通过以上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陆益龙(2007)指出就当前中国国情来说,人口规模和区域差异等现实条件,决定着不可能把城市化作为统一的农村发展模式,但是,城市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路径。所以,中国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上,可以选择多元化的城市化模式。
3 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将城镇化和自身发展相结合,完善目标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起到主导作用。由基层党委、政府通过扮演启动者、组织者和主要投入者的角色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列为当地政府发展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建立递级的联动工作机制和相关部门联系到村的帮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3.2以企业文化为龙头,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载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势必通过多方筹资的方式。官桥八组把农村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到企业。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各职能部门主导建设存在的不良现象,形成将各项农村文化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3.3领导人带领效应
周宝生,官桥八组的组长,领导八组走向富裕,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解决产生的问题。领导人以身作则,鼓励村民发展良好习惯,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八组建立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4 研究结果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的官桥八组,不仅使每家每户奔向小康,也带动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如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遗憾的是这仅是官桥八组组内的现状,在仅是一街之隔的组外却千差万别,形成鲜明对比,可见真正落实农村建设对一个地区整体发展规划所产生的影响巨大。不难看出,随着官桥八组继续向前发展,组内城镇化推进,组内陆续投入的建设,组内和组外的差距必然会拉大,这显然不利于未来嘉鱼县整体发展。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教育与人才问题
在官桥八组内部,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对文化建设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还缺乏深入思考。一方面,村民对孩子教育不是特别重视;另一方面,受到地理位置和人口因素影响,官桥八组还不具备建设学校的条件。八组在引进外来人才方面有待加强,以解决后顾之忧。
5.2目前官桥八组问题是没有将八组的发展模式推广形成一种具有普遍应用的发展模式
所以有必要以官桥八组的发展模式为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出合适发展模式,应用于普遍的农村建设,从而带动嘉鱼地区发展乃至于影响更多的地方。
由于能力有限及无法取得官桥八组有关方面的具体数据,在具体分析方面缺少数据支撑,导致分析不够深刻透彻,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收集到更多的发展数据,使分析更加有据可考。
【参考文献】:
[1]候彦全,姜亚彬,李安康,龚惠玲.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研究及其启示[R]安徽: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0.
[2]方梓祎,田怡芳,刘恕淼,王显众.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咸宁市嘉鱼县官桥八组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2)
[3]吐尔逊江·热西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J]时代财富2013(05).
[4]盛广耀.中国城市化模型的反思与转变[J]经济纵横 2009(9):31-35
[5]马晓翼.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J]. 理论经纬. 2011(00) .
[6]陆益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模式及误区——一种社会学的理解[J] 北京大学学报 2007(05).
【作者简介】:
戴智敏(1993.5--),女,湖北咸宁人,大学本科学历,湖北科技学院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吴佳苗 连孟银:湖北科技学院。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模式 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由此,本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八组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成功原因及经验教训来推动农村建设发展。
2 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不同国家由于所处地区环境不同,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各有不同。以下是两种典型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型:
(1)韩国新村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初开展的“新村运动”,韩国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政府通过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来调动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最终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2)日本造村运动。1979年的“一村一品”运动。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使每个村都有其独特之处。
2.2国内研究现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具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同时研究认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多元城市化模型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正成为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主流观点。
(1)郭祖炎(2007)认为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住四个关键因素,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要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群众基础,要加快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快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机制保障。通过以上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陆益龙(2007)指出就当前中国国情来说,人口规模和区域差异等现实条件,决定着不可能把城市化作为统一的农村发展模式,但是,城市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路径。所以,中国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上,可以选择多元化的城市化模式。
3 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将城镇化和自身发展相结合,完善目标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起到主导作用。由基层党委、政府通过扮演启动者、组织者和主要投入者的角色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列为当地政府发展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建立递级的联动工作机制和相关部门联系到村的帮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3.2以企业文化为龙头,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载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势必通过多方筹资的方式。官桥八组把农村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到企业。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各职能部门主导建设存在的不良现象,形成将各项农村文化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3.3领导人带领效应
周宝生,官桥八组的组长,领导八组走向富裕,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解决产生的问题。领导人以身作则,鼓励村民发展良好习惯,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八组建立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4 研究结果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的官桥八组,不仅使每家每户奔向小康,也带动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如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遗憾的是这仅是官桥八组组内的现状,在仅是一街之隔的组外却千差万别,形成鲜明对比,可见真正落实农村建设对一个地区整体发展规划所产生的影响巨大。不难看出,随着官桥八组继续向前发展,组内城镇化推进,组内陆续投入的建设,组内和组外的差距必然会拉大,这显然不利于未来嘉鱼县整体发展。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教育与人才问题
在官桥八组内部,对教育问题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对文化建设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还缺乏深入思考。一方面,村民对孩子教育不是特别重视;另一方面,受到地理位置和人口因素影响,官桥八组还不具备建设学校的条件。八组在引进外来人才方面有待加强,以解决后顾之忧。
5.2目前官桥八组问题是没有将八组的发展模式推广形成一种具有普遍应用的发展模式
所以有必要以官桥八组的发展模式为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出合适发展模式,应用于普遍的农村建设,从而带动嘉鱼地区发展乃至于影响更多的地方。
由于能力有限及无法取得官桥八组有关方面的具体数据,在具体分析方面缺少数据支撑,导致分析不够深刻透彻,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收集到更多的发展数据,使分析更加有据可考。
【参考文献】:
[1]候彦全,姜亚彬,李安康,龚惠玲.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研究及其启示[R]安徽: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0.
[2]方梓祎,田怡芳,刘恕淼,王显众.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咸宁市嘉鱼县官桥八组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2)
[3]吐尔逊江·热西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J]时代财富2013(05).
[4]盛广耀.中国城市化模型的反思与转变[J]经济纵横 2009(9):31-35
[5]马晓翼.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J]. 理论经纬. 2011(00) .
[6]陆益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模式及误区——一种社会学的理解[J] 北京大学学报 2007(05).
【作者简介】:
戴智敏(1993.5--),女,湖北咸宁人,大学本科学历,湖北科技学院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吴佳苗 连孟银: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