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科学、系统、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并且能够与学校的其它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在教学管理中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既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推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要求 建立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建立综合组织教育评价体系的目的则是促使学校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规范化的教学教育管理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生力军的摇篮,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中无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教育教学中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既能有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推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要求
在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时,学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对评价体系的各项要求和方法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学校现状,建立适合本校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作用是改进和提升,核心思想是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健康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的要求,保证体系的动态适用性。包括以下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好的教学目标具有可预期性、层次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激励等作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状态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树立全员发展,但不求一致;全体提高,但不求同步;全部合格,但不求划一的思想;二是要在设计教学目标、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握好基础课程、专业设置和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和教育能同步发展,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
(二)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育工作最活跃的主体部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它来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就是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功能得到增强和发挥,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学生素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逐步推行分层教学,体现出全员参与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切实帮助;二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动态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教师要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创造空间,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学法,讲课讲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性转移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四是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呈现给学生知识的结构、前后的联系及重难点提示,通过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改革课内外教学必然要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优化教学手段,就是在充分挖掘传统技术手段作用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变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性质、特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合理、适度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种教学媒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形式多样、各具特点的整合模式,依托无限的网络资源,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得授课内容丰富而生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直观、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是把教学手段拓展成为学生的学习手段,变成学生的一种认知工具,着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营造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对探究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四)推行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言行或者一个微小的眼神都是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起着极为重要的调控和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一是要在科学的评价理念指导之下,以促进学生“增值”为中心,将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化为内容具体的诊断反馈,形成一整套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办法。二是要讲究评价艺术,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课堂教学中,既不简单地否定,又不一味地表扬;指出学生不足时,既让学生知道不足在哪里,又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握好评价的最佳时机,既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又将丰富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充分达到自身的最佳发展水平。
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体系自身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体系是否按计划运行,判定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二、綜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保障
由于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涉及学校教学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完成很多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准备,合理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并做出资源保证。
1.明确职责
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并在工作计划中明确评价体系是校务管理重要事项之一,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纳入到学校管理决策中,切实保证为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及有关活动提供支持,并保证履行职责。
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特点,对于各层级和各岗位的人员要建立文件化岗位职责,并明确全体人员工作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职责,包括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控制和提升。
2.配备必要的资源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可有效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改善教师工作绩效。为保证达到实施体系的目的,学校必须提供体系建设所需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
在建立和保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为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学校建立专门的机构和明确专门的人员负责体系建立和维护。
(二)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是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一是学习研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把握方向;二是了解学校目前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现状,理清思路;三是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供理论依据。
初始评审主要内容如下:
1.为建立适合本校自身健康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应通过初始评审过程,全面掌握本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现状,为学校持续改进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确定基准。初始评审的工作过程要规范化。
2.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对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3.对现有的或计划的实施项目进行效能评估和价值评价,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
4.对本校所有现行的教学和教育及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清理。
5.对现有的教育资源情况是否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评价。
为保证初始评审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初始评审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有效组织,要成立初始评审工作专门组织。
(三)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
依据初始评审的结果,根据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使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控制及评价等程序性工作形成正式文件,以确保所建立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遵守。
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二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三是把自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评价内容
(1)学生素质评价的量化标准。“素质”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内容,它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文化课标准单立)等诸多方面。对素质的评价是建立在教育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为便于操作就不能复杂繁琐,不应抽象化,应体现在具体事件上。
(2)专业课评价的量化标准。专业课评价取有代表性的且易于测试的科目。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可以参考其他评价体系设定等级标准。
(3)身体素质的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包括两部分,即不但考查健康状况,而且要强调有无锻炼习惯,因为这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
2.评价办法
评价办法是与评价的功能、目的紧密相连的,要将结果和过程并重。因此选择评价方式和办法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素质评价办法。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自我总结评价后,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每个学生具体的评价,按素质评价量化标准,由同学和班主任综合评分。
(2)专业课评价办法。专业课考试命题原则是属达标性测试,覆盖知识面不小于70%,难度不超过教材中的练习题难度。统一标准答案同班级专业老师交叉阅卷,计百分制。
(3)身体素质的评价办法。定期体检,健康情况由健康体检决定,由校医如实填写。突出项目及有无锻炼身体习惯,由体育教师如实填写。
3.建立评价专卷
专卷内有综合成绩表,有历年班主任记录的主要信息;班主任综合有关教师、同学意见写的评语。评语以素质评价内容为纲,侧重突出部分填写。还要对个别突出方面内容进行表述,并以此作为推荐选拔时的辅助参考。被选拔人群中素质、文化课、身体素质三项相近,则要参考评语。
(四)全员培训
为保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在整体教学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使全体教职员工能够接受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管理思想,理解评价体系的所有要求。
为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意识,确保有能力胜任其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应对全体教员实施必要的培训,保证让大家了解本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评价体系的规范,切实保证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落实贯彻。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在校全体教职员工。
(五)审核和评审
为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能够持续适用于学校的健康管理,应对综合素质教育实施审核和管理评审。为确保综合素质教育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学校要定期对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进行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由学校组织专门评价委员会(校领导、中层领导、专职教师、专职班主任及学生会主席等),通过座谈会结合定期考核进行评价。评价目的是为了检查总结各专业、年级组、各班级及每位教师推行素质教育成果、经验和问题,以利今后的改进。先由参评对象就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陈述后,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评审团共同按学校评估量化标准逐条打分,取平均值。结果由评审团签字归档,做到公正、公开、民主、透明。
(六)改进和提高
1.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监测与测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所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导致不符合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包括:确定造成不符合的成因、分析原因并采取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为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学校应通过培训或交流的方式,使全员了解有关要求,并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检查。
2.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质量,造就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是建立和保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我们应根据社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改进教育学的成效,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發展,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综合素质教育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要求 建立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建立综合组织教育评价体系的目的则是促使学校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规范化的教学教育管理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生力军的摇篮,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中无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教育教学中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既能有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推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要求
在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时,学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对评价体系的各项要求和方法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学校现状,建立适合本校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作用是改进和提升,核心思想是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健康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的要求,保证体系的动态适用性。包括以下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好的教学目标具有可预期性、层次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激励等作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状态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树立全员发展,但不求一致;全体提高,但不求同步;全部合格,但不求划一的思想;二是要在设计教学目标、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握好基础课程、专业设置和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和教育能同步发展,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
(二)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育工作最活跃的主体部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它来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就是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功能得到增强和发挥,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学生素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逐步推行分层教学,体现出全员参与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切实帮助;二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动态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教师要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创造空间,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学法,讲课讲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性转移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四是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呈现给学生知识的结构、前后的联系及重难点提示,通过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改革课内外教学必然要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优化教学手段,就是在充分挖掘传统技术手段作用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变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性质、特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合理、适度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种教学媒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形式多样、各具特点的整合模式,依托无限的网络资源,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得授课内容丰富而生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直观、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是把教学手段拓展成为学生的学习手段,变成学生的一种认知工具,着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营造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对探究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四)推行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言行或者一个微小的眼神都是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起着极为重要的调控和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一是要在科学的评价理念指导之下,以促进学生“增值”为中心,将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化为内容具体的诊断反馈,形成一整套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办法。二是要讲究评价艺术,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课堂教学中,既不简单地否定,又不一味地表扬;指出学生不足时,既让学生知道不足在哪里,又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握好评价的最佳时机,既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又将丰富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充分达到自身的最佳发展水平。
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体系自身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体系是否按计划运行,判定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二、綜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保障
由于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涉及学校教学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完成很多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准备,合理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并做出资源保证。
1.明确职责
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并在工作计划中明确评价体系是校务管理重要事项之一,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纳入到学校管理决策中,切实保证为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及有关活动提供支持,并保证履行职责。
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特点,对于各层级和各岗位的人员要建立文件化岗位职责,并明确全体人员工作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职责,包括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控制和提升。
2.配备必要的资源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可有效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改善教师工作绩效。为保证达到实施体系的目的,学校必须提供体系建设所需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
在建立和保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为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学校建立专门的机构和明确专门的人员负责体系建立和维护。
(二)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是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一是学习研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把握方向;二是了解学校目前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现状,理清思路;三是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供理论依据。
初始评审主要内容如下:
1.为建立适合本校自身健康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应通过初始评审过程,全面掌握本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现状,为学校持续改进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确定基准。初始评审的工作过程要规范化。
2.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对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3.对现有的或计划的实施项目进行效能评估和价值评价,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
4.对本校所有现行的教学和教育及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清理。
5.对现有的教育资源情况是否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评价。
为保证初始评审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初始评审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有效组织,要成立初始评审工作专门组织。
(三)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
依据初始评审的结果,根据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使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控制及评价等程序性工作形成正式文件,以确保所建立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遵守。
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二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三是把自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评价内容
(1)学生素质评价的量化标准。“素质”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内容,它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文化课标准单立)等诸多方面。对素质的评价是建立在教育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为便于操作就不能复杂繁琐,不应抽象化,应体现在具体事件上。
(2)专业课评价的量化标准。专业课评价取有代表性的且易于测试的科目。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可以参考其他评价体系设定等级标准。
(3)身体素质的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包括两部分,即不但考查健康状况,而且要强调有无锻炼习惯,因为这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
2.评价办法
评价办法是与评价的功能、目的紧密相连的,要将结果和过程并重。因此选择评价方式和办法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素质评价办法。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自我总结评价后,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每个学生具体的评价,按素质评价量化标准,由同学和班主任综合评分。
(2)专业课评价办法。专业课考试命题原则是属达标性测试,覆盖知识面不小于70%,难度不超过教材中的练习题难度。统一标准答案同班级专业老师交叉阅卷,计百分制。
(3)身体素质的评价办法。定期体检,健康情况由健康体检决定,由校医如实填写。突出项目及有无锻炼身体习惯,由体育教师如实填写。
3.建立评价专卷
专卷内有综合成绩表,有历年班主任记录的主要信息;班主任综合有关教师、同学意见写的评语。评语以素质评价内容为纲,侧重突出部分填写。还要对个别突出方面内容进行表述,并以此作为推荐选拔时的辅助参考。被选拔人群中素质、文化课、身体素质三项相近,则要参考评语。
(四)全员培训
为保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在整体教学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使全体教职员工能够接受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管理思想,理解评价体系的所有要求。
为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意识,确保有能力胜任其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应对全体教员实施必要的培训,保证让大家了解本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评价体系的规范,切实保证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落实贯彻。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在校全体教职员工。
(五)审核和评审
为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能够持续适用于学校的健康管理,应对综合素质教育实施审核和管理评审。为确保综合素质教育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学校要定期对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进行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由学校组织专门评价委员会(校领导、中层领导、专职教师、专职班主任及学生会主席等),通过座谈会结合定期考核进行评价。评价目的是为了检查总结各专业、年级组、各班级及每位教师推行素质教育成果、经验和问题,以利今后的改进。先由参评对象就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陈述后,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评审团共同按学校评估量化标准逐条打分,取平均值。结果由评审团签字归档,做到公正、公开、民主、透明。
(六)改进和提高
1.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监测与测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所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导致不符合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包括:确定造成不符合的成因、分析原因并采取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为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学校应通过培训或交流的方式,使全员了解有关要求,并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检查。
2.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质量,造就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是建立和保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我们应根据社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改进教育学的成效,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發展,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综合素质教育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