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下肢DVT患者CDT治疗中患肢周径及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导管溶栓(CDT)治疗中患肢周径、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DVT经CDT治疗的42例老年患者,分别测定并记录入院时、术后第3、5、9、14天患肢与健侧周径(膝上、膝下15 cm)的变化规律,同时监测术前及术后第1~7天时血浆D-二聚体(D-D)及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 CDT术后第3、5、9、14天时患肢周径均较术前缩小,第5天时缩小幅度最大,与第3天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7).术后第3、5、9、14天时膝下15 cm处、膝上15 cm处患侧与健侧周径差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浆D-D水平升高,术后第2天达高峰,之后其水平逐渐下降,到术后10 h低于手术前,术后5~7 d时接近正常值.凝血指标术后FIB水平整体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FDP水平整体较术前升高.结论 在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肢周径与健侧的对比、术前及术后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中FIB及FDP浓度变化,可准确及时了解血栓溶解效果,调整尿激酶用量,对判断CDT疗效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评估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归性分析脑胶质瘤患者160例.计算出代谢物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N-乙酰天冬氨酸(NAA)等物质的波峰下面积.使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依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评估预后的列线图.结果 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Cho/Cr比值显著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NAA/Cho、NAA/Cr比值显
目的 对中国有关中医药干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知识图谱,进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关于中医药干预胃黏膜IM、Dys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文献提取作者、期刊、基金、关键词等信息,利用Excel、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文献1058篇,河北省中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江苏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