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奔跑的人不会输,只是可能会晚一点赢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高三来得太缺乏仪式感,原本还计划着高二升高三的暑假要大干一场,为即将来临的高三做出一份贡献。结果学校霸气地一声令下,我们完美地实现了高二升高三的无缝对接。
  疲惫,是形容那时我心情最好的词语。高一文理分班后,受制于种种外部条件,我写在文理志愿调查表上的“文科”被改为了“理科”,就像向日葵被迫背着阳光生长。
  无力,是高二难度骤然加大的理科学业带给我的绝望。我十分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科女生,缺乏理科所需的逻辑性思维,也清楚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不足。但是当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名次从高一的前50名落到100名,再到高二的200名时,我开始变得害怕,害怕失败,害怕辜负自己,辜负青春。
  作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和那些出了家门左拐100米就是一所名校的大城市学生不同,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学习更好的出路。山那边的世界,只有高考能帮我走过去。
  高三伊始,我在日记本中写下:“我们都很迷茫,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我们又都知道该怎么办:努力!只要努力就好。”
  努力,永远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厌恶的理科已经磨光了我所有的学习热情,虽然我依旧每天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整理错题、复习总结,但这些事情都只是我机械性地去完成,或者说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我自己并没有半分激情投入在其中。
  我也和同学们一样晚睡早起,会走在路上回忆知识点,用零碎时间记单词,但现实回报我的只有愈来愈退的成绩。
  可怕的不是一直站在谷底,而是曾經辉煌过。在高二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成绩排名在年级100名以外是什么感觉,也不知道班级前5名没有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现在,我都知道了。
  我脑海中开始冒出一个想法:是不是我不适合读书?我无法体会那些题目做过一次就可以变成永久性记忆的优等生的感觉,也无法理解那些考试前请假去看电影打游戏却依然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更无法接受其他人投向我的“这种题目你竟然都不会做”的诧异眼神。
  但我开始理解“如果付出和回报成正比,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开始理解那些成绩落后的同学可能并不是因为贪玩,开始理解对于一些立志清北的同学来说考600分依然让人沮丧。
  当然,我没有放弃。我不可能会放弃,也没有资本放弃。咬咬牙,擦干泪水,该走的路还是要一直走下去的。没有谁的高三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难题,只是有些人遇到困难,选择的是迎难而上、一鼓作气。
  我不需要逆风翻盘,不需要成为黑马,不需要把别人泼给我的冷水烧开了再泼回去。我只需要过好当下,最大效率地做那些我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过多考虑其他。
  我思索过无数次自己的学习方法,又开始思索第N 1次;我做过四次的错题,又开始做第五次;我背过六次的古诗文,又开始背第七次……
  我寻求过老师的帮助,老师告诉我:踏踏实实去学习比什么都重要。我耳边响起了那句歌词:“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披星戴月是日常,除了上厕所和问题目时,我的身体与椅子坚决不分离。我的成绩开始稳定,虽然只是一百多名,虽然这种稳定让我心头一阵“凉凉”,但是我已经不再慌张了。因为彼时已经3月,慌乱没有任何的意义,或者说,在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场的考试之后,我已经心如止水。
  我嘴上说着“我都不在乎,考多少分就读什么学校,坚决不复读”,其实我很在乎,我眼界很高,偏偏成绩却总是和我唱反调。我不甘心去一个普通的学校,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所以我常常失眠,躺在床上看着东方一点一点地泛白,我心里泛起一阵一阵的苦涩,睡意一点一点消散。但是从床上爬起来后,我告诉自己:你不能认怂。
  高考前夜,预料之中的失眠。凌晨3点,我还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起床后我发现,其实父母也睡不着。是啊,我并不是在孤军奋战,我想起了那句“为了母亲的微笑”,总有人值得你变得坚强。
  事实证明,高考前一晚的失眠影响不了第二天的发挥,激情澎湃的宣誓过后,我感觉自己像被打了一针鸡血,那种两年未见的热情又回来了。
  最终高考的结果令我很吃惊。也许得益于我对2018年高考题型的适应,以及理综卷难度的下降,我的高考分数比平日高了五六十分。
  我不想和那些志向远大目标“清华”“北大”的同学比较,因为对于我自己来说,这已经是一种胜利。
  三年之途就这样行至末尾,没有想象中的狂喜欢呼,只觉得胸口有一股郁郁之气,最后化为一声轻微的叹息。这三年,我看过学校的花开花落,做过让人心态爆炸的理综试卷,想过无数次放弃然后又捡起试卷继续前行。
  这一路上,我和并肩作战的同窗们有过没心没肺的嬉戏打闹,有过午夜梦回时的软弱无助,有过披星戴月的惆怅低吟。但在这一刻,那些过往的种种似乎都已经不再重要。
  感谢这一路上陪我疯陪我笑的可爱的人儿,感谢那些给我鼓励予我批评的老师,感谢总是嘘寒问暖端茶倒水的父母,我爱你们。
  到了最后一刻,我更是明白了,几张试卷或许可以肯定我们三年的付出与执着,但否定不了我们为未来拼搏的勇气。
  成与败,不过是十年后的下酒菜。
  感谢高考,让我明白坚持的意义。让我明白:努力奔跑的人不会输,他们可能只是会晚一点儿赢。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奔波的时代,我们不停地告别,又不停地重新出发,有些话还来不及说出,就已经分道扬镳。人情越来越冷淡,很多话找不到人倾诉,只能把什么都埋在心里。  你有千万条微博想写,可有些根本不重要,后来你才懂那是你怕别人看穿你,所以才把真话埋在日常里。你每天嘻嘻哈哈,怕被人看出来你真的难受过。只有在深夜里,你才允许自己难过。  前几天,看到朋友小周发了条朋友圈:“下午在高鐵上得知外公病重,想着签售完就立马
话题拓展:民办高校;大学教育  西湖大学近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所国家重点支持的民办新型高校正式落户于浙江杭州,进入全面建設发展的阶段。西湖大学的办学定位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聚焦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等方向设立一级学科。首批博士研究生已于2017年9月入学,预计202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本科生。  4月16日,西湖大学校董会选举施一公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将全职投入西湖大学办学。目前
她将历史的赠予发扬光大  国内或许没有哪座城市比哈尔滨更具异域色彩了,走在中央大街上,小贩们会熟练地用俄语跟老外对话。也没有哪所大学能比黑龙江大学见证过更多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她守护在中国最北端,带着与生俱来的豪迈与厚重,撑起历史赋予的担当。  没有哪所大学比黑龙江大学更“通晓”俄语:校园广播会在每一个清晨用俄文问候同学们,来到这儿,每个人也都会学上几句简单的俄语。3年前我刚来报到的时候,寝室里
厦门,是一座简约、精致、美丽的城市。仿佛一个散发着奶香的襁褓,随意地泊在朵朵浪花间、我的心湖里。如果说在阳光下缱绻舒展的鼓浪屿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那么在海鸥的祝福声中,迎着朝阳浅笑的厦门就是一篇珠圆玉润的散文。  如果你来过厦门,你会把心留在这片深邃的湛蓝里。  我和厦门的缘分始于求学“厦大”,四年中,迎来送往,亲人朋友们来到这座城市,我总会习惯性地推荐他们去鼓浪屿、曾厝垵、中山路,还有我的母校“
一滴水成不了浪花,浪花是一滴水与一滴水完美的组合;一滴水也成不了大海,但汉字结构却告诉我们,“海”正是由“每”一滴“水”形成的。  一滴水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就在于它从不拒绝接纳另一滴水。  一滴水,对于沙漠中干渴的旅人来说,它比黄金还珍贵。所以,作为一滴水,千万别小看了自己,一滴水有一滴水的价值。  一滴水,一遇阳光,很快就会蒸发;一遇寒冬,很快就会成冰;一遇泥土,很快就会消失。一滴
一天早读时,毫无征兆地,我突然浑身无力,几乎昏厥。更可怕的是,那之后我开始整日整日地腹泻。几次三番的折磨后,我终于无法继续忍受下去,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号啕大哭。  难道我要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忍痛丢掉自己的梦想吗?那晚我彻夜未眠,在黎明即将到来之时,我强撑着身体握紧了拳头,忍住咸涩的泪水,暗暗发誓:就算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就算失败,也要迸发闪耀的光芒!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在布满荆棘的路上
今天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在饭桌旁吃饭,可是大家却一点儿胃口也没有。  妈妈扒了扒饭说:“夏天真讨厌,让人一点儿食欲也没有。”听了妈妈的话,我想:夏天很热,冬天很冷,那到底是夏天好,还是冬天好呢?我不禁来了兴致:“那你们觉得是夏天好,还是冬天好呢?”我和爸爸觉得夏天好,冬天不好;妈妈和奶奶更喜欢冬天。于是大家饭也不吃了,来了场夏与冬的PK。  爸爸无比神往地来了个开场白:“这个天气,要是能够痛痛快快
指针的转动冲淡了夜色,明亮的晨光打在眼皮上,睡梦中的我眉头紧蹙,用尽所有的力气才勉强睁开了眼睛,拿出手表看了一下时间,5点整,瞬间就清醒了过来:我是一名高中生,我现在在宿舍。清醒之后,我连忙起来穿衣、叠被、洗漱。  出了宿舍,抬起头看向天空,我依稀能看到一些星星,嗅到了鸟儿们的睡意与空气中还未更新的气息。没一会儿,我就到了教室,不用担心门没有开,教室里灯光映照下的那些身影总是那样清晰。我不禁在心中
有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吗?下属给出了三个答案。下属先说“从桥上过”,老总摇摇头说“没有桥”;下属又说“从叶子上过”,老总说“叶子被水冲走了”;下属接着说“被鸟吃到肚子里就过河了”,老总强调:“那样的话,毛毛虫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过河的意义。”  那么毛毛虫究竟是怎么过河的呢?最后老总告诉下属说:毛毛虫要想过河,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变成蝴蝶。毛毛虫在变成蝴蝶之前要经
众弟子向大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样的事,才能做得最好、做得最成功?  大师指着地上的一块大石头问:“有谁能扔动它吗?”  众弟子看了看這块大石头,均摇头说:“太重了,扔不动。”  大师又从地上捡起一粒沙子,放在指尖上,说:“这粒沙子,你们该扔得动了吧。”  “扔得动,但太轻,使不上力,扔不远。”众弟子面有难色地说。  “那什么样的东西扔得最远呢?”大师问。  众弟子在地上寻找着石块,然后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