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专业是高职高专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具有鲜明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特征。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应用”的轨道,“教”与“学”的矛盾异常突出,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脱节,与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相脱节,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相脱节。因此开展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培养,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职业教育模式悄然转型。
传统高等教育中那种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日益显露出它的缺欠和不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职业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职业能力本位”则强调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能力本位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将能力本位思想应用于高职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职业能力本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会计人才市场调研和向行业企业专家咨询,我们将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各中小企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中介机构等从事会计、出纳、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助理审计等相关财经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岗位(群),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会计员、出纳员、报税员、财务管理员、审计员等岗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共同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领域中的专业任务要求。
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领域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确定学习领域的职业课程要求。根据工作领域中的专业任务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我们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参照会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探索与实践
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的项目、任务等具体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采用每个单元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安排有具体任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取合上,以高职学生特点、会计核算岗位要求、会计职业基本能力的形成、满足就业需求为依据,紧紧围绕会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教学设计围绕能力目标展开,每一次课都有其具体的能力目标,而每一个具体的能力目标结合起来,就是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因此,我们也可以为整个课程设计一条主线,每一个单元就是其具体的一项工作活动,以此来实现大的能力目标项目。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一体化。为了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工作任务,职业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尽量安排在仿真实验室进行,部分核心课程安排在常德市正信会计服务咨询有限公司实训基地以及其他实习单位进行。理论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做中学”或通过“相关知识链接,诱导学生自学”等形式来完成。
三、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任务驱动、“四位一体”、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任务驱动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具体任务,采用真实企业的案例资料,以完成每一任务为目标,让学生根据会计实际工作过程所需技能的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对基本技能的需求,针对其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用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
2.仿真教学法
采用“仿真项目、仿真训练,真实项目、仿真训练,真实项目、真实训练”递进式的技能训练体系,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学生逐步巩固和掌握学生对常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技能。
3.案例教学法
在每一个教学项目中以案例引入,通过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场景的实际企业案例,把学生置于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技能、知识。通过精选案例的演示与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白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模仿或借鉴相关的案例内容来完成实务工作。
4.角色体验法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如让学生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出纳、记账人员、审计员、报税员和理财员等角色,通过相互问的业务往来模拟,让学生掌握各会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及衔接、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监督职能。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体会、领悟会计职业的内涵和精髓。
5.以赛促练法
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技能竞赛,根据竞赛结果设置团体和个人优秀奖,并与学生年度评优及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挂钩,极大地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赛促练,达到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目的。
四、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随着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教学手段的确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了新的考核评价办法。一是增加学生能力考核、鉴定的方法;二是建立与企业共同评价的考核办法。
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的建设,确 保职业能力培养的实现
近年来,会计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实施品牌战略,涌现出一批在省会计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名教。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每年都选派1~2名教师到高校进修、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及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等;从会计师事务所引进了2名注册会计师。同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财会教师,改善本专业师资结构。要求在编专业教师要有在财会审管一线实践的经历,逐步形成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近五年以来,学院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两个手工会计仿真实验室和两个电算会计仿真实训室,同时配备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常德市正信会计服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集教学、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习基地。
充分利用功能强大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课内单元实训、职业课程岗位实习、综合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等途径实现职业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使学生具有了“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本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已拥有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等集纸质与电子、静态与动态、图书与网络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我们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教学更趋合理化;并且针对高职特点组织了部分规划教材的编写。我们与企业合作,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收集相关资料,将企业的财会案例纳入到课程中,并建设相应的载体库;按作业流程进行剖析、分解,制成视频课件。将课程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极大推动了教师的教学交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六、教学改革实践反馈与建议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学什么、练什么、考核什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能力本位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项目化改造后的课程内容。通过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与实践,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真正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还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戴士弘、姜大源、赵志群”等职教专家的先进职教理念,兼收并蓄,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加大院级教改督导组的宏观指导和监控作用,针对本专业教学的特点,改革督导与考核方式,力争改出特色。
(3)大力加强项目实训室、职业岗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逐个落实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和教材建设项目,确保及时服务于专业教学。
(4)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制作高水平电子课件,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5)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专业教改试点工作的认识,调动一线教师投身专业教改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培养,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职业教育模式悄然转型。
传统高等教育中那种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日益显露出它的缺欠和不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职业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职业能力本位”则强调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能力本位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将能力本位思想应用于高职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职业能力本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会计人才市场调研和向行业企业专家咨询,我们将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各中小企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中介机构等从事会计、出纳、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助理审计等相关财经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岗位(群),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会计员、出纳员、报税员、财务管理员、审计员等岗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共同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领域中的专业任务要求。
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领域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确定学习领域的职业课程要求。根据工作领域中的专业任务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我们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参照会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探索与实践
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的项目、任务等具体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采用每个单元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安排有具体任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取合上,以高职学生特点、会计核算岗位要求、会计职业基本能力的形成、满足就业需求为依据,紧紧围绕会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教学设计围绕能力目标展开,每一次课都有其具体的能力目标,而每一个具体的能力目标结合起来,就是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因此,我们也可以为整个课程设计一条主线,每一个单元就是其具体的一项工作活动,以此来实现大的能力目标项目。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一体化。为了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工作任务,职业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尽量安排在仿真实验室进行,部分核心课程安排在常德市正信会计服务咨询有限公司实训基地以及其他实习单位进行。理论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做中学”或通过“相关知识链接,诱导学生自学”等形式来完成。
三、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任务驱动、“四位一体”、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任务驱动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具体任务,采用真实企业的案例资料,以完成每一任务为目标,让学生根据会计实际工作过程所需技能的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对基本技能的需求,针对其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用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
2.仿真教学法
采用“仿真项目、仿真训练,真实项目、仿真训练,真实项目、真实训练”递进式的技能训练体系,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学生逐步巩固和掌握学生对常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技能。
3.案例教学法
在每一个教学项目中以案例引入,通过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场景的实际企业案例,把学生置于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技能、知识。通过精选案例的演示与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白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模仿或借鉴相关的案例内容来完成实务工作。
4.角色体验法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如让学生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出纳、记账人员、审计员、报税员和理财员等角色,通过相互问的业务往来模拟,让学生掌握各会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及衔接、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监督职能。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体会、领悟会计职业的内涵和精髓。
5.以赛促练法
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技能竞赛,根据竞赛结果设置团体和个人优秀奖,并与学生年度评优及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挂钩,极大地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赛促练,达到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目的。
四、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随着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教学手段的确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了新的考核评价办法。一是增加学生能力考核、鉴定的方法;二是建立与企业共同评价的考核办法。
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的建设,确 保职业能力培养的实现
近年来,会计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实施品牌战略,涌现出一批在省会计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名教。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每年都选派1~2名教师到高校进修、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及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等;从会计师事务所引进了2名注册会计师。同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财会教师,改善本专业师资结构。要求在编专业教师要有在财会审管一线实践的经历,逐步形成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近五年以来,学院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两个手工会计仿真实验室和两个电算会计仿真实训室,同时配备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常德市正信会计服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集教学、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习基地。
充分利用功能强大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课内单元实训、职业课程岗位实习、综合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等途径实现职业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使学生具有了“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本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已拥有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等集纸质与电子、静态与动态、图书与网络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我们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教学更趋合理化;并且针对高职特点组织了部分规划教材的编写。我们与企业合作,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收集相关资料,将企业的财会案例纳入到课程中,并建设相应的载体库;按作业流程进行剖析、分解,制成视频课件。将课程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极大推动了教师的教学交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六、教学改革实践反馈与建议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学什么、练什么、考核什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能力本位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项目化改造后的课程内容。通过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与实践,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真正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还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戴士弘、姜大源、赵志群”等职教专家的先进职教理念,兼收并蓄,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加大院级教改督导组的宏观指导和监控作用,针对本专业教学的特点,改革督导与考核方式,力争改出特色。
(3)大力加强项目实训室、职业岗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逐个落实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和教材建设项目,确保及时服务于专业教学。
(4)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制作高水平电子课件,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5)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专业教改试点工作的认识,调动一线教师投身专业教改试点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