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中华整形人物·夏照帆
【出 处】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34期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胸外科诊疗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胸外科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阐述了我国胸外科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随着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胸外科将迎来飞速发展。我们应该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更进一步扩大优势,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中国胸外科。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外科治疗难度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日本,过去的30余年间该疾病的5年生存率从32.5%升至67.1%。其背后反映出日本在术前的内镜诊断、包括门静脉栓塞术、半肝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内的术式创新以及包括胆汁还原、益生菌治疗等措施在内的围手术期支持治疗等诸多方面的坚实努力,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诊治体系。本文对该诊治体系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电子、机械、物理等相关领域的共同进步。本文回顾了创伤骨科的大数据、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内植物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智能微创、新型材料、三维打印技术、骨折复位手术辅助机器人、数字骨科等方面,展望创伤骨科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跟踪学科前沿,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创伤骨科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我国创伤骨科的救治水平。
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动脉旁淋巴结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转移率为9.1%~26.5%,其在胰腺癌中被列为远处转移。但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否为可切除胰腺癌的绝对手术禁忌尚缺乏Ⅰ级证据支持。目前已发表的文献显示,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总体预后差,但部分患者可从手术中获益,手术治疗联合辅助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可切除胰腺癌发生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时,临床医师可谨慎地为部分患者
胰腺导管腺癌恶性程度极高,肿瘤相关死亡率逐年上升。尽管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提高,但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一期切除难以彻底治愈,需要围手术期多学科治疗。随着"潜在可治愈胰腺癌"这一概念的提出,临床医师需要在术前对胰腺导管腺癌的可切除性进行准确评估,并通过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及辅助放化疗等多学科治疗,提高R0切除率并降低肿瘤早期转移风险。因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