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地理教學中,成语的应用应该说是很广泛的,也有不少人研究与总结过。本文从巧用成语解地理题、解释地理现象、记忆地理知识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共涉及到八个成语。
【关键词】成语;地理;教学;巧用
成语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不少成语中蕴藏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准确把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有助于我们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巧用成语解地理难题 夸父逐日——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用这个成语巧妙地解决了下面这道难题: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交替周期( )
A、大于24小时;B、小于24小时;C、等于24小时;D、无法确定
通常我们说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个太阳目,这应该是观测地点不变的情况下的。但本题中是在行驶的海轮上观测昼夜交替的周期的,结果肯定不会是24小时。这个问题本身又很抽象,怎么样引导才能让学生既能理解又能掌握知识呢?
我想到了成语“夸父逐日”,一个许多同学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引出之后我依次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夸父要想追赶太阳,必须向方向追?(2)夸父得以什么样的速度才能追赶上太阳?(3)如果夸父和太阳的运动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4)如果夸父向相反的方法追,会出现什么情况?
结论是:夸父要想追赶太阳,必须向太阳运动的方向跑,而太阳是自东向西落的,所以夸父得向西跑;夸父要想追赶上太阳,他必须以大于太阳的运动速度才行;如果夸父和太阳的运动速度相同,他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始终不变。我们不管他追没追上太阳,但是我们知道在夸父逐日的整个过程中,他看到的太阳的时间会相对地长,追赶的速度越快,看到的太阳时间就越长,昼夜交替周期就越长;如果他向相反的方向追,他看到的太阳的时间就会相对地短,昼夜交替周期也就会变短。
引导:现在坐在行驶的海轮上的人们就相当于夸父,他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夸父追赶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他们看到的太阳的时间就会减少,昼夜交替周期就小于24小时。所以答案为B。
我网上的一个论坛里看到一位老师提出一个和上述非常相似的问题:麦哲轮船队环球航行时,一天的时间是( )
A、一个太阳日B、一个恒星日C、大于24小时 D、小于24小时。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不难了吧。
2. 巧用成语理解地理现象
2.1 蜀犬吠日——用来理解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方。蜀犬吠日的表面意思是四川的的狗看见太阳出来就叫。我们都知道,狗只有见到生人的时候才叫,四川的狗看见太阳出来就叫,说明四川的狗对太阳很陌生。所以这个成语用来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方是最适合不过的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四川盆地太阳能最少的原因——盆地地形不利于水分的散失,多阴天,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到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方是哪里时,同学们经常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蜀犬吠日这个成语。
2.2 坚如磐石——用来理解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石头在人们的心中就是坚硬、牢固的象征,有的父母给儿子起名叫石头,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够坚强自立。高中课本里一名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一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磐石之一斑。但磐石真的很坚固吗?高中地理讲到地质作用时提到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能对岩石起到破坏作用,都能让岩石不坚固。每次讲到这里时我都要引入坚如磐石、水滴石穿这两个成语,并引导学生区别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2.3 浮云蔽日——用来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浮云遮住了太阳会带来什么问题呢?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对,这是我在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提出的问题。这个成语有二层应用:一是,浮云能蔽日,说明此时是白天;二是,浮云蔽日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2.4 高处不胜寒——用来理解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学了大气的垂直分层之后,我们知道各个层次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所以上课时我就出了一个探究题目:论证高处不胜寒的合理性。这个题目引起学生的广泛的参与与讨论,而且留下的印象相当地深刻。
3. 巧用成语记忆地理知识点
3.1 钻木取火——巧记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太阳系中除了有八大行星,还有若干个小行星,它们集中分布形成小行星带,这个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这个位置学生很容易记错。成语“钻木取火”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小行星带的位置。
3.2 两军对垒——巧记锋面天气系统。古代两军交锋时得用兵器,兵器是用金属制的,所以交锋的“锋”是金字旁。那么锋面系统中“锋”字就应该与交锋有关,这里两军指的是冷气团和暖气团,交锋时的战场位置就是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锋面;两军打战时战场上尘土飞扬,那么锋面处的天气就是阴天、多大风、降水等。交逢时,如果冷气团强于暖气团,则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强于冷气团,则形成暖锋;如果二者势均力敌,则形成准静止锋.
3.3 鹤立鸡群——巧记黑龙江省两大煤矿的南北位置。在区域地理中讲东北地区时需要提到黑龙江省的两大矿产地——鹤岗和鸡西。这两个煤矿纬度位置差不多,又都是煤矿,所以学生在填图或者考试时经常把这两者的南北位置记忆颠倒,造成丢分。鹤岗纬度高,在北面,鸡西的纬度稍低,在南面。为了让学生记忆得准确牢固,我就用“鹤立鸡群”这个成语来引导学生记忆。如果鹤站立在鸡群,当然是鹤高了,所以就记住鹤岗的纬度高于鸡西了。
参考文献
[1] 浅谈口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资源网》
【关键词】成语;地理;教学;巧用
成语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不少成语中蕴藏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准确把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有助于我们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巧用成语解地理难题 夸父逐日——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用这个成语巧妙地解决了下面这道难题: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交替周期( )
A、大于24小时;B、小于24小时;C、等于24小时;D、无法确定
通常我们说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个太阳目,这应该是观测地点不变的情况下的。但本题中是在行驶的海轮上观测昼夜交替的周期的,结果肯定不会是24小时。这个问题本身又很抽象,怎么样引导才能让学生既能理解又能掌握知识呢?
我想到了成语“夸父逐日”,一个许多同学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引出之后我依次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夸父要想追赶太阳,必须向方向追?(2)夸父得以什么样的速度才能追赶上太阳?(3)如果夸父和太阳的运动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4)如果夸父向相反的方法追,会出现什么情况?
结论是:夸父要想追赶太阳,必须向太阳运动的方向跑,而太阳是自东向西落的,所以夸父得向西跑;夸父要想追赶上太阳,他必须以大于太阳的运动速度才行;如果夸父和太阳的运动速度相同,他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始终不变。我们不管他追没追上太阳,但是我们知道在夸父逐日的整个过程中,他看到的太阳的时间会相对地长,追赶的速度越快,看到的太阳时间就越长,昼夜交替周期就越长;如果他向相反的方向追,他看到的太阳的时间就会相对地短,昼夜交替周期也就会变短。
引导:现在坐在行驶的海轮上的人们就相当于夸父,他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夸父追赶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他们看到的太阳的时间就会减少,昼夜交替周期就小于24小时。所以答案为B。
我网上的一个论坛里看到一位老师提出一个和上述非常相似的问题:麦哲轮船队环球航行时,一天的时间是( )
A、一个太阳日B、一个恒星日C、大于24小时 D、小于24小时。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不难了吧。
2. 巧用成语理解地理现象
2.1 蜀犬吠日——用来理解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方。蜀犬吠日的表面意思是四川的的狗看见太阳出来就叫。我们都知道,狗只有见到生人的时候才叫,四川的狗看见太阳出来就叫,说明四川的狗对太阳很陌生。所以这个成语用来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方是最适合不过的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四川盆地太阳能最少的原因——盆地地形不利于水分的散失,多阴天,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到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方是哪里时,同学们经常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蜀犬吠日这个成语。
2.2 坚如磐石——用来理解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石头在人们的心中就是坚硬、牢固的象征,有的父母给儿子起名叫石头,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够坚强自立。高中课本里一名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一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磐石之一斑。但磐石真的很坚固吗?高中地理讲到地质作用时提到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能对岩石起到破坏作用,都能让岩石不坚固。每次讲到这里时我都要引入坚如磐石、水滴石穿这两个成语,并引导学生区别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2.3 浮云蔽日——用来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浮云遮住了太阳会带来什么问题呢?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对,这是我在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提出的问题。这个成语有二层应用:一是,浮云能蔽日,说明此时是白天;二是,浮云蔽日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2.4 高处不胜寒——用来理解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学了大气的垂直分层之后,我们知道各个层次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所以上课时我就出了一个探究题目:论证高处不胜寒的合理性。这个题目引起学生的广泛的参与与讨论,而且留下的印象相当地深刻。
3. 巧用成语记忆地理知识点
3.1 钻木取火——巧记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太阳系中除了有八大行星,还有若干个小行星,它们集中分布形成小行星带,这个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这个位置学生很容易记错。成语“钻木取火”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小行星带的位置。
3.2 两军对垒——巧记锋面天气系统。古代两军交锋时得用兵器,兵器是用金属制的,所以交锋的“锋”是金字旁。那么锋面系统中“锋”字就应该与交锋有关,这里两军指的是冷气团和暖气团,交锋时的战场位置就是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锋面;两军打战时战场上尘土飞扬,那么锋面处的天气就是阴天、多大风、降水等。交逢时,如果冷气团强于暖气团,则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强于冷气团,则形成暖锋;如果二者势均力敌,则形成准静止锋.
3.3 鹤立鸡群——巧记黑龙江省两大煤矿的南北位置。在区域地理中讲东北地区时需要提到黑龙江省的两大矿产地——鹤岗和鸡西。这两个煤矿纬度位置差不多,又都是煤矿,所以学生在填图或者考试时经常把这两者的南北位置记忆颠倒,造成丢分。鹤岗纬度高,在北面,鸡西的纬度稍低,在南面。为了让学生记忆得准确牢固,我就用“鹤立鸡群”这个成语来引导学生记忆。如果鹤站立在鸡群,当然是鹤高了,所以就记住鹤岗的纬度高于鸡西了。
参考文献
[1] 浅谈口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