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政策在出台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其背后透露的往往是一种趋势和倾向。如果中小企业能够顺势而行,乘着政策的东风,略微调整一些在融资贷款中的策略,不仅能使融资更有效率,而且还会更节约成本。
今年以来,广大中小企业成了最受政策关照的重点户之一。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近年来,一直处在上升通道的贷款利率、准备金率首度出现“双降”,旨在缓解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
那么,中小企业在这次新政中能享受到多少实惠?怎样才能顺势而行?是否所有的企业都能被阳光所普照到呢?
实际下调可能不止0.27%
央行“双率”下调,其中收益最明显的无疑是广大中小企业。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一边是银行能有更多的钱可供借贷,另一边是我们所要支付的利息减少了。”上海一家小型化工企业负责人蒋先生举了个例子,以借50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为例,在贷款利率为原来的7.47%时,其利息支出为204614元左右,而当贷款利率调整为如今的7.20%时,其利息支出为197138元左右。换言之,此次贷款降息,企业因此省了7476元左右。若要借的是3~5年期的500万元贷款,贷款利率7.47%对应的利息支出为618981元,而贷款利率7.20%对应的利息支出为604081元。由此,可省下利息支出14900元。
事实上,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在利息成本的支付上下调的不仅仅是0.27个百分点。今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农村金融与小企业融资调研活动》调研报告显示,80.4%的金融机构将利率调至基准利率上涨10%以上,其中24.8%的金融机构将利率调至基准利率上涨50%以上.甚至有5.9%的金融机构将利率调整到了基准利率的3倍以上。在新政发布前,据了解,自去年10月监管部门收紧银行信贷新增规模后,对中小企业信贷提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般而言,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一年期)利率接近10%。
在银行现有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在定价时,通常就是在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和成本,对基准利率进行一定比例的上浮。如果银行不因新政而改变原有产品在基准利率上的上浮比例,那么,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银行进行借贷时,实际支付的利息较以往下调将超过0.27个百分点。
找中小金融机构融资
央行公布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还十分罕见地使用了差异性下调手段。此次差异性下调,体现出结构性调整的原则和决策层力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中小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量,大约占中小金融机构总体贷款量的1/3到1/2,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大银行。因此,当只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下调后,将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有利于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贷款。”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其实在此之前,中小企业在找银行借贷时,会碰到大银行门槛较高,甚至不屑于与之打交道的情况,这与银行本身的地位和定位有关。一般而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喜欢贷款的批发业务,即倾向于集中各地资金投向一些大型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大额资金的贷款,对大企业会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和优质服务,中小企业则会被忽视。地方性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则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为主,因此对中小企业会相当重视,会积极快捷地办理每一笔中小企业贷款,同时中小企业也有可能成为这些银行的黄金客户,享受到贷款之外的帮助。
简而言之,如果中小企业专找大银行,势必会因实力弱小、身微言轻而不能受到大银行的礼遇。而与中小银行打交道,在议价时会相对处于较为平等的地位。所以,即使没有这次的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融资也是找中小金融机构更有优势。而在差异性下调之后,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背负了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义务,或多或少会增加其在此之上的投入。所以,中小企业找中小金融机构将是一个比较合理且明智的选择。
调整贷款选择产品
以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大因素当中,缺乏抵押物和融资成本较高是最重要的两项。一般来说,抵押贷款尤其是房产抵押是银行比较喜欢的贷款产品,因为有实物抵押,风险相对较小,在操作上也非常成熟。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成本也并不高。
但随着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房地产市场变得越来越不景气,在个人房贷市场甚至还可能出现断供潮,加上美国的次贷危机,让国内的金融机构在接受这类贷款时也开始谨慎起来。很多中小企业主就发现。差不多情况的房产去银行进行抵押,获得的贷款额度没有之前高。有中小企业主拿价值500万元的房产抵押获得的贷款不到百万元。这就大大影响了贷款效率。至少有物可抵,这在中小企业中还算不错的情况,一大把的企业因为缺乏抵押物而被一些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其实在近几年,银行已经陆陆续续推出了很多不需要抵押的融资新品,包括小额无抵押贷款、供应链融资等等。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无抵押,中小企业为此要付出高利息的代价。但是现在贷款利率有所下调,对于上浮比例较高的这类无抵押融资产品的利率,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有些可能会不再高不可攀。
因此,中小企业在衡量核算多方面的成本之后,可以有选择地尝试一些融资新品。
融资期限宜短不宜长
此番“双率”下调之后,持续一年多的紧缩货币政策正式宣告终结,并同时指出此次降息力度对于促经济增长的力度还不够大,0.27点的降息力度对于目前下滑的经济形势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依然存在,未来央行将进入小幅的降息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选择贷款期限时,在确保解决资金缺口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期限相对较短的贷款。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准确判断自己对资金的使用周期。一般而言,大多中小企业完成一个生产结算的周期是一年,也就是说一年期的贷款足以应付这些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但是很多企业主一申请贷款就贷个三年、五年,为此还支付了很多不必要的利息。而在降息周期的背景下,如果贷款合同对于利息的调整又是以年为单位的话,那么,它会因此多支付不少利息。
银行利益取向是关键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政策放松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一旦银行利益受到挤压,利差收窄,不少银行都会出于保值的考虑。将释放的资金用于国债、准备金等项目。
如果银行这种惜贷倾向明显,减息的好处可能不一定能够传递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贷款出现快速增长.需要担心的则是银行不良资产有可能快速上升。
另外,降息的阳光也肯定不能普照到所有中小企业头上。在中小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为大企业做配套的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其他服务类企业。降息后,银行信贷会对前两类企业放松,对这两种企业来说是利好,但对于后一类,特别是银行看不到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利好十分有限。
今年以来,广大中小企业成了最受政策关照的重点户之一。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近年来,一直处在上升通道的贷款利率、准备金率首度出现“双降”,旨在缓解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
那么,中小企业在这次新政中能享受到多少实惠?怎样才能顺势而行?是否所有的企业都能被阳光所普照到呢?
实际下调可能不止0.27%
央行“双率”下调,其中收益最明显的无疑是广大中小企业。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一边是银行能有更多的钱可供借贷,另一边是我们所要支付的利息减少了。”上海一家小型化工企业负责人蒋先生举了个例子,以借50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为例,在贷款利率为原来的7.47%时,其利息支出为204614元左右,而当贷款利率调整为如今的7.20%时,其利息支出为197138元左右。换言之,此次贷款降息,企业因此省了7476元左右。若要借的是3~5年期的500万元贷款,贷款利率7.47%对应的利息支出为618981元,而贷款利率7.20%对应的利息支出为604081元。由此,可省下利息支出14900元。
事实上,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在利息成本的支付上下调的不仅仅是0.27个百分点。今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农村金融与小企业融资调研活动》调研报告显示,80.4%的金融机构将利率调至基准利率上涨10%以上,其中24.8%的金融机构将利率调至基准利率上涨50%以上.甚至有5.9%的金融机构将利率调整到了基准利率的3倍以上。在新政发布前,据了解,自去年10月监管部门收紧银行信贷新增规模后,对中小企业信贷提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般而言,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一年期)利率接近10%。
在银行现有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在定价时,通常就是在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和成本,对基准利率进行一定比例的上浮。如果银行不因新政而改变原有产品在基准利率上的上浮比例,那么,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银行进行借贷时,实际支付的利息较以往下调将超过0.27个百分点。
找中小金融机构融资
央行公布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还十分罕见地使用了差异性下调手段。此次差异性下调,体现出结构性调整的原则和决策层力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中小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量,大约占中小金融机构总体贷款量的1/3到1/2,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大银行。因此,当只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下调后,将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有利于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贷款。”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其实在此之前,中小企业在找银行借贷时,会碰到大银行门槛较高,甚至不屑于与之打交道的情况,这与银行本身的地位和定位有关。一般而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喜欢贷款的批发业务,即倾向于集中各地资金投向一些大型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大额资金的贷款,对大企业会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和优质服务,中小企业则会被忽视。地方性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则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为主,因此对中小企业会相当重视,会积极快捷地办理每一笔中小企业贷款,同时中小企业也有可能成为这些银行的黄金客户,享受到贷款之外的帮助。
简而言之,如果中小企业专找大银行,势必会因实力弱小、身微言轻而不能受到大银行的礼遇。而与中小银行打交道,在议价时会相对处于较为平等的地位。所以,即使没有这次的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融资也是找中小金融机构更有优势。而在差异性下调之后,中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背负了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义务,或多或少会增加其在此之上的投入。所以,中小企业找中小金融机构将是一个比较合理且明智的选择。
调整贷款选择产品
以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大因素当中,缺乏抵押物和融资成本较高是最重要的两项。一般来说,抵押贷款尤其是房产抵押是银行比较喜欢的贷款产品,因为有实物抵押,风险相对较小,在操作上也非常成熟。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成本也并不高。
但随着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房地产市场变得越来越不景气,在个人房贷市场甚至还可能出现断供潮,加上美国的次贷危机,让国内的金融机构在接受这类贷款时也开始谨慎起来。很多中小企业主就发现。差不多情况的房产去银行进行抵押,获得的贷款额度没有之前高。有中小企业主拿价值500万元的房产抵押获得的贷款不到百万元。这就大大影响了贷款效率。至少有物可抵,这在中小企业中还算不错的情况,一大把的企业因为缺乏抵押物而被一些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其实在近几年,银行已经陆陆续续推出了很多不需要抵押的融资新品,包括小额无抵押贷款、供应链融资等等。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无抵押,中小企业为此要付出高利息的代价。但是现在贷款利率有所下调,对于上浮比例较高的这类无抵押融资产品的利率,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有些可能会不再高不可攀。
因此,中小企业在衡量核算多方面的成本之后,可以有选择地尝试一些融资新品。
融资期限宜短不宜长
此番“双率”下调之后,持续一年多的紧缩货币政策正式宣告终结,并同时指出此次降息力度对于促经济增长的力度还不够大,0.27点的降息力度对于目前下滑的经济形势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依然存在,未来央行将进入小幅的降息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选择贷款期限时,在确保解决资金缺口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期限相对较短的贷款。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准确判断自己对资金的使用周期。一般而言,大多中小企业完成一个生产结算的周期是一年,也就是说一年期的贷款足以应付这些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但是很多企业主一申请贷款就贷个三年、五年,为此还支付了很多不必要的利息。而在降息周期的背景下,如果贷款合同对于利息的调整又是以年为单位的话,那么,它会因此多支付不少利息。
银行利益取向是关键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政策放松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一旦银行利益受到挤压,利差收窄,不少银行都会出于保值的考虑。将释放的资金用于国债、准备金等项目。
如果银行这种惜贷倾向明显,减息的好处可能不一定能够传递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贷款出现快速增长.需要担心的则是银行不良资产有可能快速上升。
另外,降息的阳光也肯定不能普照到所有中小企业头上。在中小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为大企业做配套的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其他服务类企业。降息后,银行信贷会对前两类企业放松,对这两种企业来说是利好,但对于后一类,特别是银行看不到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利好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