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一期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刊载了杨春时的文章,就中国早期现代美学的建设问题发表了看法。
杨春时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确立,是为中国现代美学的早期阶段。早期中国现代美学形成了如下几种美学思潮:早期启蒙主义美学、早期现代主义美学、新古典主义美学。这些美学思潮共同完成了由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它们也存在着思想不成熟、理论建构不系统等缺陷。
中国最初的美学思潮是启蒙主义,它发生于五四时期。就社会文化思潮而言,启蒙主义主张人文精神(价值理性)和科学精神(工具理性),以启迪民众,改革社会。就美学思潮而言,启蒙主义主张审美的主体性、理性,以培养现代人的自由精神。启蒙主义美学以其争取现代性的立场,推动启蒙运动,体现了鲜明的社会功利性。中国启蒙主义美学家如梁启超、蔡元培诸人,都是致力于启蒙的社会活动家,也都注重审美的社会功利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它缺乏个体主体性的思想。因此,中国启蒙主义美学的思想资源主要是来自西方近代哲学和美学,如康德、席勒、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西方近代美学家大都是启蒙主义者,他们服膺启蒙理性,主张美学的主体性和自由性。早期启蒙主义美学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也有不足之处。它以西方近代美学为蓝本,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引进、介绍的急迫性,所以往往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而缺少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的工夫,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缺憾,如体系的杂糅、概念的模糊以及观点的矛盾等等。
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美学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它与早期现代主义美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与欧洲美学思潮的递进性不同,中国的启蒙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引进和发生几乎是同时的,这是中国后发现代性导致的。启蒙主义美学与早期现代主义美学分别开辟了注重社會功利和注重学术知识的不同走向。被中国美学关注和接受的欧洲早期现代主义美学主要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美学流派,包括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本格森、克罗齐的直觉主义等等,它们首先开始了对主体性的质疑和批判。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美学的代表有王国维、朱光潜、丰子恺等,他们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理性主体的质疑,从而否定了审美的主体性;二是对直觉说的认同,从而把审美定位于一种非理性的直觉;三是超理性主义或审美主义。
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美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现代主义美学体系的建构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二,前期现代美学家在接受西方美学思想之时,缺乏必要的批判工作;三,前期现代美学家的理论建构中还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新古典主义美学是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思潮,它主张在依据中国美学传统、发扬中国美学精神的前提下,吸收现代西方美学思想,以重建中国美学。新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有王国维(他同时属于早期现代主义)、戴岳、邓以蛰、方东美、宗白华等。新古典主义美学的思想内容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是古典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所谓物我合一,其内涵就是主体间性,因此,审美的主体与对象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二是价值论的哲学观和情感论的美学思想。三是直觉论的美学思想。四是继承了中国美学的世间性传统。
虽然新古典主义美学取得了宝贵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缺陷,显现出新古典主义美学还不够成熟。在融汇中西美学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两种美学体系之间的对立还没有消除,建构中国化的现代美学体系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美学概念阐释、吸收、包容西方美学的概念也有误读成分。此外,依据中国美学传统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建立完整的现代理论体系的目标还远没有完成。这些思想建构往往是局部性的,而不是整体性的,如意境论、审美静观论和审美同情论、审美意象论等等,都只是撷取一个概念加以生发,而没有完成体系性的建构。
杨春时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确立,是为中国现代美学的早期阶段。早期中国现代美学形成了如下几种美学思潮:早期启蒙主义美学、早期现代主义美学、新古典主义美学。这些美学思潮共同完成了由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它们也存在着思想不成熟、理论建构不系统等缺陷。
中国最初的美学思潮是启蒙主义,它发生于五四时期。就社会文化思潮而言,启蒙主义主张人文精神(价值理性)和科学精神(工具理性),以启迪民众,改革社会。就美学思潮而言,启蒙主义主张审美的主体性、理性,以培养现代人的自由精神。启蒙主义美学以其争取现代性的立场,推动启蒙运动,体现了鲜明的社会功利性。中国启蒙主义美学家如梁启超、蔡元培诸人,都是致力于启蒙的社会活动家,也都注重审美的社会功利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它缺乏个体主体性的思想。因此,中国启蒙主义美学的思想资源主要是来自西方近代哲学和美学,如康德、席勒、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西方近代美学家大都是启蒙主义者,他们服膺启蒙理性,主张美学的主体性和自由性。早期启蒙主义美学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也有不足之处。它以西方近代美学为蓝本,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引进、介绍的急迫性,所以往往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而缺少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的工夫,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缺憾,如体系的杂糅、概念的模糊以及观点的矛盾等等。
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美学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它与早期现代主义美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与欧洲美学思潮的递进性不同,中国的启蒙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引进和发生几乎是同时的,这是中国后发现代性导致的。启蒙主义美学与早期现代主义美学分别开辟了注重社會功利和注重学术知识的不同走向。被中国美学关注和接受的欧洲早期现代主义美学主要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美学流派,包括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本格森、克罗齐的直觉主义等等,它们首先开始了对主体性的质疑和批判。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美学的代表有王国维、朱光潜、丰子恺等,他们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理性主体的质疑,从而否定了审美的主体性;二是对直觉说的认同,从而把审美定位于一种非理性的直觉;三是超理性主义或审美主义。
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美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现代主义美学体系的建构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二,前期现代美学家在接受西方美学思想之时,缺乏必要的批判工作;三,前期现代美学家的理论建构中还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新古典主义美学是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思潮,它主张在依据中国美学传统、发扬中国美学精神的前提下,吸收现代西方美学思想,以重建中国美学。新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有王国维(他同时属于早期现代主义)、戴岳、邓以蛰、方东美、宗白华等。新古典主义美学的思想内容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是古典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所谓物我合一,其内涵就是主体间性,因此,审美的主体与对象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二是价值论的哲学观和情感论的美学思想。三是直觉论的美学思想。四是继承了中国美学的世间性传统。
虽然新古典主义美学取得了宝贵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缺陷,显现出新古典主义美学还不够成熟。在融汇中西美学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两种美学体系之间的对立还没有消除,建构中国化的现代美学体系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美学概念阐释、吸收、包容西方美学的概念也有误读成分。此外,依据中国美学传统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建立完整的现代理论体系的目标还远没有完成。这些思想建构往往是局部性的,而不是整体性的,如意境论、审美静观论和审美同情论、审美意象论等等,都只是撷取一个概念加以生发,而没有完成体系性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