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就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钻研新课改,笔者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 高中物理 新课改 爱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以升学为主的固定模式,教学中基本采用一种课堂上“满堂灌”、复习时“题海战”、平时围绕“考点转”的教学形式。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却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时,抓好契机,讲求方法,培养高能力之人。我就自己对高中物理新课改谈一些浅析的认识和见解。
“新课改呼唤新教师”,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钻研新课改,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
一、根于爱
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有助于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高尚无私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尊重教师和勤学上进的欲望,也使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同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学生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教师热爱学生既包含着情感因素,又包含着理智因素,因此是一种最崇高的爱。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教师个人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形成。一个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的教师,会让学生欣赏并有意模仿其言行。学生更愿意与教师接近且乐于接受其教育。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能轻易损伤学生的“面子”。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发展变化,独立性逐渐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外部世界倾向内心世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表现出自尊心、好胜心明显增强,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避免对学生有成见或偏见,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以“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等错误认识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学生,做到不但听其言、观其行,而且知其心,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教学的两项任务,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培养能力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指出:“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教育要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并为之服务,就必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分析、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方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我就教改尝试的实施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1.设疑引思,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心理的需要,否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和“仓库”,强调生硬灌输。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
2.抛砖引玉,分析问题。
当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比如,需要搜索的资料从何获取,以及权威人士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让学生领悟如何获取信息。
3.顺藤摸瓜,变通问题。
教师通过和学生合作,组织学生根据搜集或掌握的资料和权威人士解决类似问题探索的过程等,共同进行课堂分析、探究,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思考才能,使学生悟出如何变通信息的方法。教师可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
4.共尝战果,解决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切磋,集思广益,进行对各自的观点补充、修正;检查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学习的方法,渗透情感教育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谈到高中物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应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同时《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都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或者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应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观,这是物理教学德育、美育等功能的重要体现。
现在,中学物理教育正面临着一个革新的时代,教育模式、教育思想都进行着全方位的革新,物理课堂有一个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适应21世纪科学社会的有知识、有能力、有钻研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教育 高中物理 新课改 爱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以升学为主的固定模式,教学中基本采用一种课堂上“满堂灌”、复习时“题海战”、平时围绕“考点转”的教学形式。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却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时,抓好契机,讲求方法,培养高能力之人。我就自己对高中物理新课改谈一些浅析的认识和见解。
“新课改呼唤新教师”,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钻研新课改,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
一、根于爱
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有助于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高尚无私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尊重教师和勤学上进的欲望,也使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同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学生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教师热爱学生既包含着情感因素,又包含着理智因素,因此是一种最崇高的爱。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教师个人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形成。一个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的教师,会让学生欣赏并有意模仿其言行。学生更愿意与教师接近且乐于接受其教育。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能轻易损伤学生的“面子”。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发展变化,独立性逐渐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外部世界倾向内心世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表现出自尊心、好胜心明显增强,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避免对学生有成见或偏见,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以“先入为主”、“第一印象”等错误认识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学生,做到不但听其言、观其行,而且知其心,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教学的两项任务,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培养能力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指出:“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教育要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并为之服务,就必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分析、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方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我就教改尝试的实施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1.设疑引思,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心理的需要,否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和“仓库”,强调生硬灌输。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
2.抛砖引玉,分析问题。
当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比如,需要搜索的资料从何获取,以及权威人士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让学生领悟如何获取信息。
3.顺藤摸瓜,变通问题。
教师通过和学生合作,组织学生根据搜集或掌握的资料和权威人士解决类似问题探索的过程等,共同进行课堂分析、探究,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思考才能,使学生悟出如何变通信息的方法。教师可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
4.共尝战果,解决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切磋,集思广益,进行对各自的观点补充、修正;检查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学习的方法,渗透情感教育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谈到高中物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应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同时《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都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或者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应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观,这是物理教学德育、美育等功能的重要体现。
现在,中学物理教育正面临着一个革新的时代,教育模式、教育思想都进行着全方位的革新,物理课堂有一个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适应21世纪科学社会的有知识、有能力、有钻研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