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提问的有效性则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一堂好课,教师的提问需要做到:控制问题的难度,把握问题的梯度;调节提问的密度,整体布局问题;设计提问方式,开启学生思维。
关键词: 有效提问 难度 梯度 密度 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既要有科学性,更要有艺术性。
一、控制问题的难度,把握问题的梯度
课堂提问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我们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结论。如老师讲授完《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有这样一段提问:
师:一切物体都具有什么?
生;惯性。
师: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
生:不需要。
师: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什么?
生:力。
可以发现教师的提问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立即回答了,整堂课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肤浅,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没有任何好处。不妨这样问:
师:力与运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忆知识,思考问题。
生: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生(补充):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什么叫惯性?怎样理解?
生: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状态的属性叫惯性。
生:我的理解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不难看出,后者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
因此,教师只有在提问前,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才能提出难易程度适中,能够让学生思考,且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二、调节提问的密度,整体布局问题
为了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生动而有效。我在课堂提问时,多数时间都考虑在整体布局、通盘设计的基础上兼顾问题的步调、分配等,这样能确保多数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喜闻乐答。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会特别注意从以下这些方面设计问题。
1.明确设问的目的
优化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同时拟定提问目的,很多时候可以潜意识地对提问密度进行合理安排。
2.考虑问题的步调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许多老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间隔时间仅仅几秒钟。如果我们希望问题回答得具有多样性和独创性,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因为极少有人能在问题的阻碍下进行最佳思维。
3.注意问题的分配
创造性思维对所有学生都很重要,但我们往往不能平均、公正地分配问题。存在提问男生多于提问女生;提问成绩好的多于提问成绩差的;提问教室一侧多于提问教室另一侧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整体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4.注意知识的类比
类比式提问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或不同方面进行,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提问的方式,开启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变“直”为“曲”、避“总”就“分”,以“事”代“题”,能使学生大脑处于思维活动状态,主动获取知识。
1.变“直”为“曲”
“直问”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难以启动学生思维。而“曲问”是一种迁迂回设问的方法,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问在此而意在彼,从而使学生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我在新课教学中,如果能经常采用“曲问”辅佐,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过光的衍射后,如果直接问: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改问:我们常说“闻其声不见其人”,它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促使学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种“曲”“直”结合的提问方式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避“总”就“分”
设置问题“分”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全部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分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
3.以“事”代“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事件。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5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事件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认知结构得以优化,让师生的情感在此交流,让课堂由此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洪平.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N].江南时报,2007.10.30(24).
[2]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2006.5.
关键词: 有效提问 难度 梯度 密度 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既要有科学性,更要有艺术性。
一、控制问题的难度,把握问题的梯度
课堂提问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我们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结论。如老师讲授完《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有这样一段提问:
师:一切物体都具有什么?
生;惯性。
师: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
生:不需要。
师: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什么?
生:力。
可以发现教师的提问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立即回答了,整堂课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肤浅,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没有任何好处。不妨这样问:
师:力与运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忆知识,思考问题。
生: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生(补充):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什么叫惯性?怎样理解?
生: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状态的属性叫惯性。
生:我的理解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不难看出,后者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
因此,教师只有在提问前,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才能提出难易程度适中,能够让学生思考,且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二、调节提问的密度,整体布局问题
为了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生动而有效。我在课堂提问时,多数时间都考虑在整体布局、通盘设计的基础上兼顾问题的步调、分配等,这样能确保多数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喜闻乐答。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会特别注意从以下这些方面设计问题。
1.明确设问的目的
优化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同时拟定提问目的,很多时候可以潜意识地对提问密度进行合理安排。
2.考虑问题的步调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许多老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间隔时间仅仅几秒钟。如果我们希望问题回答得具有多样性和独创性,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因为极少有人能在问题的阻碍下进行最佳思维。
3.注意问题的分配
创造性思维对所有学生都很重要,但我们往往不能平均、公正地分配问题。存在提问男生多于提问女生;提问成绩好的多于提问成绩差的;提问教室一侧多于提问教室另一侧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整体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4.注意知识的类比
类比式提问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或不同方面进行,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提问的方式,开启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变“直”为“曲”、避“总”就“分”,以“事”代“题”,能使学生大脑处于思维活动状态,主动获取知识。
1.变“直”为“曲”
“直问”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难以启动学生思维。而“曲问”是一种迁迂回设问的方法,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问在此而意在彼,从而使学生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我在新课教学中,如果能经常采用“曲问”辅佐,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过光的衍射后,如果直接问: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改问:我们常说“闻其声不见其人”,它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促使学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种“曲”“直”结合的提问方式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避“总”就“分”
设置问题“分”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全部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分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
3.以“事”代“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事件。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5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事件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认知结构得以优化,让师生的情感在此交流,让课堂由此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洪平.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N].江南时报,2007.10.30(24).
[2]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