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导】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议论文的血肉丰满与否,关键是看论据分析得怎么样。通常,学生的议论文写作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堆砌材料,以叙代议,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掌握经典的论据分析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提高议论的质量。
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在笔者看来,最经典的莫过于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用好这三种论据分析方法,能让考场议论文惊艳起来。
一、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让分析论证直指论点
因果分析法也叫探因分析法,它能在因果关系这条线上,沿着“为什么”这个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其常用句式有以下三种:
1.为什么……究其根源是……
论据:有一则寓言故事:驴子驮盐渡河,不小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收了水,驴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论据分析①:驴子为什么会淹死在河中?究其根源是它做事照搬老规矩,不能就事论事、灵活变通,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得到了惩罚。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切莫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之所以……是因为……
论据分析②:看了这则寓言,我们禁不住会捧腹大笑,笑驴子的糊涂愚蠢,但大笑之余不难发现,驴子之所以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是因为它没有看到“盐”和“海绵”的不同,不能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采取恰当的策略。这警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切莫像驴子一样,犯下教条主义错误。
3.……因……而……
论据分析③:驴子因死搬教条而贻笑大方,驴子因不懂变通而走向灭亡;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因深思而成熟,人生因变化而精彩,国家因变通而走出困境、走向富强。
分析原因、追本溯源时一般可从“内因”“外因”两个维度进行。
二、假设分析法:反面假设,让论点在正反对比中更有说服力
假设分析法是指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的方法。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其表述形式常为“假如不是(是)……那么……”“如果没有……怎么会……”“即使……也……”等等。
论据分析①: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试问,如果他没有逃离“心魔”,遥望生命的本能,哪里会有力量支持他东山再起?(假设说理法)
是啊,遥望给人以清醒的头脑,让人更懂生命的美好;遥望给人以勇气,让人看到希望,不畏艰险;遥望给人以信心,让人重整旗鼓,远离过去,面向未来。(例后解说法)
论据分析②: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的血汗,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论据分析③:假设郎朗获得“钢琴王子”的美誉之后,沉迷于商演,那么他只会如昙花般只开一瞬;假如郎朗被鲜花与掌声簇拥之后,便洋洋自得,膨胀自大,那么他只会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需要强调的是,“围绕论点进行假设”是使用假设分析法的一大关键。假设分析法,只有“围绕论点假设”,才能在对比中强调论点,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
三、归纳分析法:抓住共性,讓共性汇聚成论点
归纳分析法是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以证明论点的一种分析方法。多个典型论据的共性总结起来,会成为一股不小的论证力量。
下面以一个学生作文中的瑕疵论证片段为例,加以说明。
过急会使人与成功擦肩而过。《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由此可见,过急,会打破原订计划,从而失去成功的机会。因为秦始皇没有过急,所以他灭六国,一统中原,创下不朽功绩;因为马云没有过急,所以他打造了一个网络王国;因为中国没有过急,所以今天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焕发生机;因为爱迪生没有过急,所以他成为“发明大王”;因为尼古拉·哥白尼没有过急,所以他创立了“日心说”,为近代天文学奠定基础。这些人,因为他们深知过急不好,所以稳下心态,做出了如此辉煌成就。不过急,我们有可能走向成功。
这个论证段落虽然稍显稚嫩,但从中我们发现,该学生已经懂得使用归纳分析法进行论证。他使用了“秦始皇”“马云”“爱迪生”“尼古拉·哥白尼”这些有着共同点的素材,论证了“过急会使人与成功擦肩而过”这个论点。但是,显然他没有注意到多个例子排列在一起时,要遵循“古今中外”的顺序。
归纳分析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论据分析法,不但考验学生选择素材的眼光,也考查考生对众多素材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分析论证的能力会更加成熟。
【学生习作】
望向太阳 心有光明
彭凌波
人生如柑橘,或硕大而酸涩,或甜蜜而娇小,总是有些缺憾的,就像阳光下总有阴影一样。于是看到阴影的你会发出感叹:“命运真是会捉弄人啊!”
其实不然。当你望向太阳时,你便看不见阳光下的阴影;而当你注视阴影时,你的眼中便只有黑暗。而人生中,没有哪里是只有光明而没有黑暗的,也没有哪里是只有黑暗而没有光明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看向太阳,心中存有光明,发现美好。
几百年前,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游览赤壁。夜晚的赤壁,佐之以洁白无瑕的月光,仿佛一幅光影纵横的江山画卷。虽然,映射在两个人眼中的景象相同,但理解却不一样了。苏轼感受到了宁静、壮阔,感叹的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他的朋友感受到的却是幽静、孤寂,想到的是人生的渺小短暂。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二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苏轼看向了光,看到了美好,这赤壁之景才是美妙的;而他的朋友只看阴影,于是只能在这样的美景前哀伤了。可见,不看向太阳,心中自然没有什么美好,只能看到黑暗和悲伤。
“苏轼之所以能看向光明,是因为他的人生很幸运啊。而我的人生实在是很倒霉,所以我看到的是阴影啊。”仍然注视着阴影的你可能如是说。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是一个团练副使,有职无权。新政变法和乌台诗案更是让他备受打击。那他为什么还能欣赏赤壁美景呢?正如前面所说,他一直看向太阳,看向美好啊!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史蒂芬·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他们的人生比常人的要坎坷许多,但他们都坚强、自信,心之向阳,也看到其中的美好。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内心一直在寻求光明,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发现美好,他们如何能取得那样的成就?所以,只有内心有光明,看向人生的太阳,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活出自己的精彩!
是的,望向太阳,心中存有光明,人生才能放出光芒。
点评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心中存有光明,发现美好”,接下来巧妙运用苏轼及其好友游览赤壁时好友消极、苏轼豁达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同时,运用因果论证法,分析苏轼与好友的例子,深刻,清晰。文末又列举了霍金等人,运用归纳分析法加强论证,响亮有力,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充分,是一篇文质兼具的佳作。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议论文的血肉丰满与否,关键是看论据分析得怎么样。通常,学生的议论文写作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堆砌材料,以叙代议,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掌握经典的论据分析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提高议论的质量。
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在笔者看来,最经典的莫过于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用好这三种论据分析方法,能让考场议论文惊艳起来。
一、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让分析论证直指论点
因果分析法也叫探因分析法,它能在因果关系这条线上,沿着“为什么”这个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其常用句式有以下三种:
1.为什么……究其根源是……
论据:有一则寓言故事:驴子驮盐渡河,不小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收了水,驴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论据分析①:驴子为什么会淹死在河中?究其根源是它做事照搬老规矩,不能就事论事、灵活变通,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得到了惩罚。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切莫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之所以……是因为……
论据分析②:看了这则寓言,我们禁不住会捧腹大笑,笑驴子的糊涂愚蠢,但大笑之余不难发现,驴子之所以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是因为它没有看到“盐”和“海绵”的不同,不能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采取恰当的策略。这警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切莫像驴子一样,犯下教条主义错误。
3.……因……而……
论据分析③:驴子因死搬教条而贻笑大方,驴子因不懂变通而走向灭亡;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因深思而成熟,人生因变化而精彩,国家因变通而走出困境、走向富强。
分析原因、追本溯源时一般可从“内因”“外因”两个维度进行。
二、假设分析法:反面假设,让论点在正反对比中更有说服力
假设分析法是指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的方法。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其表述形式常为“假如不是(是)……那么……”“如果没有……怎么会……”“即使……也……”等等。
论据分析①: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试问,如果他没有逃离“心魔”,遥望生命的本能,哪里会有力量支持他东山再起?(假设说理法)
是啊,遥望给人以清醒的头脑,让人更懂生命的美好;遥望给人以勇气,让人看到希望,不畏艰险;遥望给人以信心,让人重整旗鼓,远离过去,面向未来。(例后解说法)
论据分析②: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的血汗,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论据分析③:假设郎朗获得“钢琴王子”的美誉之后,沉迷于商演,那么他只会如昙花般只开一瞬;假如郎朗被鲜花与掌声簇拥之后,便洋洋自得,膨胀自大,那么他只会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需要强调的是,“围绕论点进行假设”是使用假设分析法的一大关键。假设分析法,只有“围绕论点假设”,才能在对比中强调论点,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
三、归纳分析法:抓住共性,讓共性汇聚成论点
归纳分析法是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以证明论点的一种分析方法。多个典型论据的共性总结起来,会成为一股不小的论证力量。
下面以一个学生作文中的瑕疵论证片段为例,加以说明。
过急会使人与成功擦肩而过。《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由此可见,过急,会打破原订计划,从而失去成功的机会。因为秦始皇没有过急,所以他灭六国,一统中原,创下不朽功绩;因为马云没有过急,所以他打造了一个网络王国;因为中国没有过急,所以今天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焕发生机;因为爱迪生没有过急,所以他成为“发明大王”;因为尼古拉·哥白尼没有过急,所以他创立了“日心说”,为近代天文学奠定基础。这些人,因为他们深知过急不好,所以稳下心态,做出了如此辉煌成就。不过急,我们有可能走向成功。
这个论证段落虽然稍显稚嫩,但从中我们发现,该学生已经懂得使用归纳分析法进行论证。他使用了“秦始皇”“马云”“爱迪生”“尼古拉·哥白尼”这些有着共同点的素材,论证了“过急会使人与成功擦肩而过”这个论点。但是,显然他没有注意到多个例子排列在一起时,要遵循“古今中外”的顺序。
归纳分析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论据分析法,不但考验学生选择素材的眼光,也考查考生对众多素材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分析论证的能力会更加成熟。
【学生习作】
望向太阳 心有光明
彭凌波
人生如柑橘,或硕大而酸涩,或甜蜜而娇小,总是有些缺憾的,就像阳光下总有阴影一样。于是看到阴影的你会发出感叹:“命运真是会捉弄人啊!”
其实不然。当你望向太阳时,你便看不见阳光下的阴影;而当你注视阴影时,你的眼中便只有黑暗。而人生中,没有哪里是只有光明而没有黑暗的,也没有哪里是只有黑暗而没有光明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看向太阳,心中存有光明,发现美好。
几百年前,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游览赤壁。夜晚的赤壁,佐之以洁白无瑕的月光,仿佛一幅光影纵横的江山画卷。虽然,映射在两个人眼中的景象相同,但理解却不一样了。苏轼感受到了宁静、壮阔,感叹的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他的朋友感受到的却是幽静、孤寂,想到的是人生的渺小短暂。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二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苏轼看向了光,看到了美好,这赤壁之景才是美妙的;而他的朋友只看阴影,于是只能在这样的美景前哀伤了。可见,不看向太阳,心中自然没有什么美好,只能看到黑暗和悲伤。
“苏轼之所以能看向光明,是因为他的人生很幸运啊。而我的人生实在是很倒霉,所以我看到的是阴影啊。”仍然注视着阴影的你可能如是说。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是一个团练副使,有职无权。新政变法和乌台诗案更是让他备受打击。那他为什么还能欣赏赤壁美景呢?正如前面所说,他一直看向太阳,看向美好啊!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史蒂芬·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他们的人生比常人的要坎坷许多,但他们都坚强、自信,心之向阳,也看到其中的美好。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内心一直在寻求光明,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发现美好,他们如何能取得那样的成就?所以,只有内心有光明,看向人生的太阳,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活出自己的精彩!
是的,望向太阳,心中存有光明,人生才能放出光芒。
点评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心中存有光明,发现美好”,接下来巧妙运用苏轼及其好友游览赤壁时好友消极、苏轼豁达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同时,运用因果论证法,分析苏轼与好友的例子,深刻,清晰。文末又列举了霍金等人,运用归纳分析法加强论证,响亮有力,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充分,是一篇文质兼具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