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個孩子都是精灵的化身,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聆听音乐可以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翱翔,开拓新境界,打开智慧之门。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每一个孩子都是精灵的化身,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聆听音乐可以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翱翔,开拓新境界,打开智慧之门。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注重聆听,感受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呢?我在平时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创设意境,感受音乐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所以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而欣赏歌曲或乐曲时,欣赏者的感情往往需要一种与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一致的氛围尤其是小学生。因此,我常在安排学生在课前学生搜集与将要学习新课的相关资料,并制成卡片,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赏歌曲、乐曲创作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到音乐家的作品时有一种亲近感,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课开始时,让学生踏着乐曲进入教室,营造一种轻松的欣赏氛围,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其次,由于年龄特点所致,其阅历浅薄,生活体验不够,音乐涵养不高,音乐表现手段掌握甚少,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往往不能与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产生同步的心理效应,它需要借助其它媒体如:文字、影像或视听来催化他们的音乐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感情体验氛围。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例:在欣赏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教学道具增强、渲染作品的意境,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制作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当音乐进行时,我就利用头饰随着音乐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音乐吸引了,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又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一课时,可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现草原瑞丽的风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犹如亲临美丽的草原,让学生们能静静的倾听,渐渐地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里。
二、 仔细聆听,细品音乐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抽象,一方面却又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鸣”,欣赏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就等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似乎融为一体。音乐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样与众不同。它是无形的,但她就像一个朋友,紧紧地抓住你的心。欣赏音乐以聆听为主,通过聆听来体验和领悟音乐,发展想象。学会静静的倾听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专注地聆听,才能在往后的学习中养成一听音乐就安静的习惯。也只有静听音乐的习惯养成了,才能从心灵深处感受音乐的美妙。这要求教师不管有多么烦心的事,只要踏进教室就应面带微笑,用自己饱满的精神和满腔热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者设计有趣的故事、对口令、游戏等寓教于乐,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努力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听的欲望,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听赏,以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安静地听,让音乐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孩子的心田。
静静地聆听使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进入生机盎然、奇妙的天地。一个学生在听完《春天来了》时说:真好听,像做梦一样,我闭上眼睛听,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看孩子们学会静静聆听进入到音乐之中,心灵也变得纯净美好,想象无限的延伸。一节欣赏课上,学生们听完《春天悄悄来临》后纷纷举手,老师,我听到水声,我听到冰雪融化的声音,我看到了太阳。一声声稚嫩的声音传达出他们对音乐的领悟。接着我让学生想象春天,语言描述春天,之后再次听赏。我想,伴随着音乐,孩子们想象的春天一定很美。
三、 激发想象、活化音乐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爱因斯坦曾描述过想象的重要性:“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因此,首先在音乐欣赏课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听觉、触觉中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大家看到过狮子吗?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然后请你给音乐编个故事,并且讲给你的同学听。”听完音乐,经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补充,一个个优美的情节便形成了:狮王散步、游戏、觅食……。接着老师提问:“根据情节,如果你是狮王,该怎样表演?”让学生以四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合作设计动作,然后分小组即兴表演后集体评议,最后学生们自创造型、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在这节音乐课中,学生们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音乐,彼此间的互动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无形中营造起来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绘画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意境,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形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每一个孩子都是精灵的化身,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聆听音乐可以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翱翔,开拓新境界,打开智慧之门。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注重聆听,感受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呢?我在平时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创设意境,感受音乐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所以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而欣赏歌曲或乐曲时,欣赏者的感情往往需要一种与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一致的氛围尤其是小学生。因此,我常在安排学生在课前学生搜集与将要学习新课的相关资料,并制成卡片,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赏歌曲、乐曲创作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到音乐家的作品时有一种亲近感,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课开始时,让学生踏着乐曲进入教室,营造一种轻松的欣赏氛围,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其次,由于年龄特点所致,其阅历浅薄,生活体验不够,音乐涵养不高,音乐表现手段掌握甚少,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往往不能与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产生同步的心理效应,它需要借助其它媒体如:文字、影像或视听来催化他们的音乐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感情体验氛围。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例:在欣赏的过程中,可利用各种教学道具增强、渲染作品的意境,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制作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当音乐进行时,我就利用头饰随着音乐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音乐吸引了,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又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一课时,可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现草原瑞丽的风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犹如亲临美丽的草原,让学生们能静静的倾听,渐渐地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里。
二、 仔细聆听,细品音乐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抽象,一方面却又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鸣”,欣赏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就等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似乎融为一体。音乐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样与众不同。它是无形的,但她就像一个朋友,紧紧地抓住你的心。欣赏音乐以聆听为主,通过聆听来体验和领悟音乐,发展想象。学会静静的倾听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专注地聆听,才能在往后的学习中养成一听音乐就安静的习惯。也只有静听音乐的习惯养成了,才能从心灵深处感受音乐的美妙。这要求教师不管有多么烦心的事,只要踏进教室就应面带微笑,用自己饱满的精神和满腔热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者设计有趣的故事、对口令、游戏等寓教于乐,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努力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听的欲望,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听赏,以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安静地听,让音乐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孩子的心田。
静静地聆听使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进入生机盎然、奇妙的天地。一个学生在听完《春天来了》时说:真好听,像做梦一样,我闭上眼睛听,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看孩子们学会静静聆听进入到音乐之中,心灵也变得纯净美好,想象无限的延伸。一节欣赏课上,学生们听完《春天悄悄来临》后纷纷举手,老师,我听到水声,我听到冰雪融化的声音,我看到了太阳。一声声稚嫩的声音传达出他们对音乐的领悟。接着我让学生想象春天,语言描述春天,之后再次听赏。我想,伴随着音乐,孩子们想象的春天一定很美。
三、 激发想象、活化音乐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爱因斯坦曾描述过想象的重要性:“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因此,首先在音乐欣赏课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听觉、触觉中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学中,我先创设情境:“大家看到过狮子吗?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然后请你给音乐编个故事,并且讲给你的同学听。”听完音乐,经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补充,一个个优美的情节便形成了:狮王散步、游戏、觅食……。接着老师提问:“根据情节,如果你是狮王,该怎样表演?”让学生以四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合作设计动作,然后分小组即兴表演后集体评议,最后学生们自创造型、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在这节音乐课中,学生们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音乐,彼此间的互动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无形中营造起来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绘画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意境,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