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12年,江阴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中获得冠军。这个中国百强县榜首的常客,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第一名)”,是经济富足、民生幸福的县域标杆。
站在外界公认的高起点、高平台上,江阴仍然保持着“马不停蹄”的状态。年初,江阴提出了“在高起点上谋求新跨越,在高平台上实现新提升,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目标定位;年末,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稳增长形势依然严峻的态势,在11月14日召开的江阴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江阴市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结好今年果”,而是还要“开好明年局”,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在会上指出,当前“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在中国整体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中国县域经济领头羊的江阴,将如何筑造谋求新跨越、实现新提升、再创新辉煌的“江阴梦”,在高起点、高平台上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小康》杂志为此专访了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
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不能用几个指标去衡量
《小康》: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江阴一直走在前列,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6亿元,您认为这么多年来,江阴一直保持“辉煌”战绩的关键是什么?
周铁根:今年年初,我来到江陰任职,确实感受到了江阴这些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江阴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在发展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智慧、精神、作风,我是非常敬佩的。
其实,无论是江阴,还是江苏省,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成绩的关键都离不开两点:一是优化了资源配置,二是提高了效率。
《小康》:江阴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第一名)”,您也指出过,江阴正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您怎样理解“小康”和“现代化”?
周铁根:小康和现代化不是简单地用几个指标去衡量的问题。
十多年前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就在思考,如果有一天,同样是两口之家的收入,中国家庭达到了美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就能简单地说我们也是现代化了吗?当然是不行的,即便今天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当年美国家庭的收入水平,但我们仍然离现代化有着较大的差距。
我认为无论是小康社会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要遵循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是无法抗拒的,并且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当然,很多东西在发展过程中与我们的文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是全面发展,而不是畸形发展的。一个城市有GDP、有财政收入,环境却一塌糊涂,老百姓也没有幸福感,这算什么发展?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跳出江阴”,便是新天地
《小康》: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您说“必须跳出江阴看江阴”,在您眼中,跳出江阴,需要划定多大的“跳出”范围与视野?
周铁根:“跳出江阴看江阴”实际上是两部分。
一方面是江阴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定位。江阴已经是全国百强县了,今后怎么办?我们必须跳出江阴,跟先进地区比,跟发达国家比,还需要有更高的目标。
我经常以新加坡为例,江阴市的总面积是988平方公里,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是718平方公里,新加坡比江阴面积小,但看看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水平,你说江阴是不是还要有更高的定位?
所以在高起点、高平台上,还要跳出江阴来定位江阴的未来。无论从总量的规模,还是从发展的质量、水平、竞争力上来看,江阴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要跳出江阴来看江阴,要用这样一个目标来激励鼓舞江阴人民继续奋斗、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另一方面,从发展的空间来看。江阴这些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挑战,说明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发展方面仍有空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进行配置,市场在全球进行循环,这也为江阴转型提升、充分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江阴的平台和起点已经比较高了,但跳出江阴再来看江阴未来的发展,无论目标定位还是发展空间上,都还有另外一番新的契机与可能,也还有更多的目标需要去布局。
“跳出江阴看江阴”,我觉得主要是这方面的考量。
《小康》:这个目标非常清晰也非常高,江阴聚集了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有35家上市公司,今年又有11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 在您看来,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成为“大赢家”?
周铁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营造环境,企业才是发展的主体,一个地方的发展主要靠企业来支撑,江阴这些年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政府一直是服务的主体和营造环境的主体。
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说,社会对企业家的尊重,我曾经好几次在会上讲,我们江阴有很多的企业家,就个人资产来说,已经够花几辈子了,但为什么他们还在努力、还在拼搏、还在追求发展?很多企业家不仅仅是利用企业平台来实现个人价值,他们的发展成果更多的是惠及社会。所以政府一定要支持、帮助企业的发展。我们要营造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社会环境:企业家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而社会毫无疑问地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贡献,要弘扬企业奉献社会的精神。
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说,我们怎样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我认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有“三大关键”。一要加快商业模式的转变,加快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的创新,通过上市融资、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多元化的途径实现商业模式的再造;二要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快打造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三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在引进培养人才、开展科技研发、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改造等方面舍得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我们政府就要围绕这些方面,一方面来引导企业,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企业往这个方向发展。 政府还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是什么?在这方面也会有认识误区,认为企业发展不需要服务。其实不是这样,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诸如土地、金融等要素的获得,都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协调。再比如,在企业家受经验、阅历、思维局限的困扰时,政府也要帮助企业去拓宽思路。
政府在这些方面都应该更多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而在生产经营方面,政府不要去干预企业。
江阴有这么多的大企业集团,并不是偶然的。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一直高举改革发展的大旗,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优化企业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營造了适宜企业创新创业、快速发展的“小气候”。江阴广大企业家以不服输的精神、勇气和斗志,坚持创新、不断转型,铸就了一大批在全国率先、领先的企业,为江阴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当前,在中国整体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要营造出有利于江阴企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江阴要找到今后发展的动力
《小康》:近年来江阴的现代服务业也是风生水起,对于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的江阴来说,发展服务业有着怎样的意义?
周铁根:经济结构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对江阴来说,我们制造业的占比还是主要的。通过二产的发展来促进和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发展过程当中优化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今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方面,二产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比如物流业,马上就会被带动起来,若是没有二产的支撑,它就发展不了。另一方面,二产的发展,技术、市场,包括商业模式转变了之后,有可能派生出很多新兴的服务业。所以我们在提升产业发展、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服务业发展的空间。
虽然江阴一直坚持“双轮驱动”,但我觉得制造业还是一个基础,如果离开制造业,服务业可能就缺少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小康》:江阴硬实力的提高已经有目共睹,在提升软实力方面,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有什么样的思路。
周铁根:江阴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提升、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找到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我觉得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开放。在国际范围内,要能够把符合现有发展阶段的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集聚到江阴,包括资本、人才,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二是要真正地把经济的发展转化为科技、人才的发展。科技和人才是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支撑统领。江阴在人才的引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运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包括管理方式,都要依靠科技和人才。
三是要靠深化改革。改革包括社会管理和治理、市场经济的环境。怎样真正地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怎样来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行政服务环境,怎样来真正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还有怎样来提高效率,等等,这都是我们要通过改革才能够实现,这也同样是支撑江阴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动力。
站在外界公认的高起点、高平台上,江阴仍然保持着“马不停蹄”的状态。年初,江阴提出了“在高起点上谋求新跨越,在高平台上实现新提升,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目标定位;年末,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稳增长形势依然严峻的态势,在11月14日召开的江阴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江阴市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结好今年果”,而是还要“开好明年局”,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在会上指出,当前“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在中国整体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中国县域经济领头羊的江阴,将如何筑造谋求新跨越、实现新提升、再创新辉煌的“江阴梦”,在高起点、高平台上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小康》杂志为此专访了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
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不能用几个指标去衡量
《小康》: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江阴一直走在前列,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6亿元,您认为这么多年来,江阴一直保持“辉煌”战绩的关键是什么?
周铁根:今年年初,我来到江陰任职,确实感受到了江阴这些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江阴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在发展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智慧、精神、作风,我是非常敬佩的。
其实,无论是江阴,还是江苏省,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成绩的关键都离不开两点:一是优化了资源配置,二是提高了效率。
《小康》:江阴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第一名)”,您也指出过,江阴正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您怎样理解“小康”和“现代化”?
周铁根:小康和现代化不是简单地用几个指标去衡量的问题。
十多年前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就在思考,如果有一天,同样是两口之家的收入,中国家庭达到了美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就能简单地说我们也是现代化了吗?当然是不行的,即便今天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当年美国家庭的收入水平,但我们仍然离现代化有着较大的差距。
我认为无论是小康社会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要遵循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是无法抗拒的,并且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当然,很多东西在发展过程中与我们的文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是全面发展,而不是畸形发展的。一个城市有GDP、有财政收入,环境却一塌糊涂,老百姓也没有幸福感,这算什么发展?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跳出江阴”,便是新天地
《小康》: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您说“必须跳出江阴看江阴”,在您眼中,跳出江阴,需要划定多大的“跳出”范围与视野?
周铁根:“跳出江阴看江阴”实际上是两部分。
一方面是江阴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定位。江阴已经是全国百强县了,今后怎么办?我们必须跳出江阴,跟先进地区比,跟发达国家比,还需要有更高的目标。
我经常以新加坡为例,江阴市的总面积是988平方公里,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是718平方公里,新加坡比江阴面积小,但看看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水平,你说江阴是不是还要有更高的定位?
所以在高起点、高平台上,还要跳出江阴来定位江阴的未来。无论从总量的规模,还是从发展的质量、水平、竞争力上来看,江阴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要跳出江阴来看江阴,要用这样一个目标来激励鼓舞江阴人民继续奋斗、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另一方面,从发展的空间来看。江阴这些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挑战,说明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发展方面仍有空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进行配置,市场在全球进行循环,这也为江阴转型提升、充分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江阴的平台和起点已经比较高了,但跳出江阴再来看江阴未来的发展,无论目标定位还是发展空间上,都还有另外一番新的契机与可能,也还有更多的目标需要去布局。
“跳出江阴看江阴”,我觉得主要是这方面的考量。
《小康》:这个目标非常清晰也非常高,江阴聚集了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有35家上市公司,今年又有11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 在您看来,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成为“大赢家”?
周铁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营造环境,企业才是发展的主体,一个地方的发展主要靠企业来支撑,江阴这些年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政府一直是服务的主体和营造环境的主体。
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说,社会对企业家的尊重,我曾经好几次在会上讲,我们江阴有很多的企业家,就个人资产来说,已经够花几辈子了,但为什么他们还在努力、还在拼搏、还在追求发展?很多企业家不仅仅是利用企业平台来实现个人价值,他们的发展成果更多的是惠及社会。所以政府一定要支持、帮助企业的发展。我们要营造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社会环境:企业家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而社会毫无疑问地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贡献,要弘扬企业奉献社会的精神。
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说,我们怎样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我认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有“三大关键”。一要加快商业模式的转变,加快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的创新,通过上市融资、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多元化的途径实现商业模式的再造;二要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快打造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三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在引进培养人才、开展科技研发、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改造等方面舍得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我们政府就要围绕这些方面,一方面来引导企业,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企业往这个方向发展。 政府还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是什么?在这方面也会有认识误区,认为企业发展不需要服务。其实不是这样,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诸如土地、金融等要素的获得,都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协调。再比如,在企业家受经验、阅历、思维局限的困扰时,政府也要帮助企业去拓宽思路。
政府在这些方面都应该更多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而在生产经营方面,政府不要去干预企业。
江阴有这么多的大企业集团,并不是偶然的。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一直高举改革发展的大旗,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优化企业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營造了适宜企业创新创业、快速发展的“小气候”。江阴广大企业家以不服输的精神、勇气和斗志,坚持创新、不断转型,铸就了一大批在全国率先、领先的企业,为江阴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当前,在中国整体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要营造出有利于江阴企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江阴要找到今后发展的动力
《小康》:近年来江阴的现代服务业也是风生水起,对于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的江阴来说,发展服务业有着怎样的意义?
周铁根:经济结构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对江阴来说,我们制造业的占比还是主要的。通过二产的发展来促进和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发展过程当中优化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今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方面,二产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比如物流业,马上就会被带动起来,若是没有二产的支撑,它就发展不了。另一方面,二产的发展,技术、市场,包括商业模式转变了之后,有可能派生出很多新兴的服务业。所以我们在提升产业发展、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服务业发展的空间。
虽然江阴一直坚持“双轮驱动”,但我觉得制造业还是一个基础,如果离开制造业,服务业可能就缺少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小康》:江阴硬实力的提高已经有目共睹,在提升软实力方面,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有什么样的思路。
周铁根:江阴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提升、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找到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我觉得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开放。在国际范围内,要能够把符合现有发展阶段的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集聚到江阴,包括资本、人才,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二是要真正地把经济的发展转化为科技、人才的发展。科技和人才是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支撑统领。江阴在人才的引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运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包括管理方式,都要依靠科技和人才。
三是要靠深化改革。改革包括社会管理和治理、市场经济的环境。怎样真正地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怎样来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行政服务环境,怎样来真正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还有怎样来提高效率,等等,这都是我们要通过改革才能够实现,这也同样是支撑江阴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