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這是一条媚俗的路,遥远而充满未知,但是反掌之易,就能搭起文化和儿童的侨,培育出非物质史化遗产的骄傲。
2012年圣诞节,刚经历前几天“世界末日”之说的人们,下意识更加用力地融入商家营造的过节气氛中。巨大的圣诞树耸立在不同的广场和酒店门前;超市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全部头戴红色小尖帽;年轻人穿得喜气洋洋,三五成群走上街头、钻进酒吧和KTV,进行一年一度的狂欢……
面对這些,陈玠甫苦笑不已。這个有长时间留学背景的台湾人,在上海光怪陆离的圣诞气氛中,暗暗对自己说:陈悦记传统文化基金会一定要做起来,做长久,一定要让小孩子领略到传统文化昔日的辉煌,恢复传统文化的荣光。
可复制的非遗公益课堂
何氏灯彩第三代传承人何伟福,提着大大小小几包道具走上讲台,里面有青蛙、蝈蝈、小羊等造型的花灯。他和台下的孩子们亲切互动,从最简单的小动物骨架开始讲起,孩子们一边玩,一边了解灯彩文化。他抑扬顿挫地鼓励大家:“从這些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可以看出,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多可爱。你们要是喜欢,想学会它,就要认真地做!”
上海“幽篁里”古琴馆,琴声阵阵。“你们知道古琴吗?知道古琴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围拢在琴前的小朋友纷纷摇头,“据考证,古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五根弦,代表金、木、水、火、土以及宫、商、角、徵、羽;宽四寸,代表春夏秋冬。這些设定意味着,古琴希望发出和自然和谐共振的音律。”一炷香,烟袅袅,琴音沉实,小朋友们在琴声中若有所思。
這样的课堂每周一次,由陈悦记传统基金会推动进行。基金会正式成立于2012年9月14日,目前进行的项目除了古琴,还有青瓷、木刻年画、灯彩、昆曲、南音和提线木偶6种。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培育没有界限,文化的喜悦属于大家,应该给所有小孩一个共同分享的机会。”陈玠甫说,基金会希望搭建非遗和少年儿童之间的桥梁,在孩子心里培育一颗颗文化的火种,进而成为传统文化的香火。
“首先要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非遗项目。”陈玠甫和基金会的其他3个成员,在上海附近进行了漫长的寻找、了解和比对,找那些跟孩子的兴趣爱好契合,并且确实有价值的非遗项目,找到传承人,联系授课问题。
這个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有些传承人对自己所操持的手艺并无自信,觉得没有孩子愿意学,只有“失传”一条道路。基金会成员耐心与之沟通:“這个课堂会选择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的孩子来学习,我们会以补助和奖学金的形式鼓励孩子们,并且会持续8~10年。”
這样,即便孩子们没有学会具体的技法,至少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的情结,想到這个,很多传承人愿意一试。
接下来是寻找学生和授课场地。基金会和非遗所在地的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联系,由对方寻找并推荐愿意学习的贫困学生。每个课堂的学生在20人左右,基金会成员会到所有的学生家里进行访问,了解学生父母的想法以及真实的经济状况。
此外,基金会还在当地招募志愿者,做传承人的助教,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教学事务,对课堂情况进行详细而规范的记录。“非遗的学习,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行,這些孩子一直要学到他们成年。”陈玠甫说,“孩子的启蒙,总在不经意间形成。学成技艺只能做工匠,而了解真谛才能永久传承。”
博物馆和儿童书
除了非遗公益课堂,针对非遗项目,基金会还做图文资料的记录和整理、纪录片、义演以及义卖。“将来还会建设活的博物馆,传承人在里面从事创作和教学,大众可以到里面吃饭、喝茶、听故事,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陈玠甫设想中的博物馆,除了是传承人的工作场地之外,还是一个文化的展示窗口,非遗的传承基地。
這个博物馆如果成功做起来,将来会向全国的少年宫做推广。“现在的少年宫都在教钢琴、小提琴、吉他、拉丁舞,這都是一些怪见象,将来希望孩子们能在少年宫学到传统文化。目前公益课堂的孩子们,长大后可以到当地文化宫做老师。”
陈玠甫目前在筹备第一本儿童书的出版。這是一本关于古建筑的书,像《爱丽丝梦游仙境》—样,一个小朋友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在這个过程中不断了解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把那种力与美,通过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出来。书的最后还有索引,会对古建筑做一个知识普及,孩子的家长们可以参照阅读。”
在陈玠甫的设想中,下一本儿童书是关于古代服饰的,系列儿童读物的出版,步步为营,希望能在“西风”一片的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发出传统文化的声音。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非遗课堂、博物馆还是儿童书,都是可以复制的。“一项非遗,20个学生,一年的全部花销是15~18万元,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个很小的数目。目前进行的7个项目,我们最少会坚持8年,在這个过程中锤炼一种成熟的助推模式。我希望将這种模式做更大范围的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做這项事业。”
一个企业的力量是微弱的,一年的坚持只是个开始,能够为项目做好漫长的心理准备,并为其探索可执行的模式,這让记者对陈悦记传统基金会充满期待。
2012年圣诞节,刚经历前几天“世界末日”之说的人们,下意识更加用力地融入商家营造的过节气氛中。巨大的圣诞树耸立在不同的广场和酒店门前;超市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全部头戴红色小尖帽;年轻人穿得喜气洋洋,三五成群走上街头、钻进酒吧和KTV,进行一年一度的狂欢……
面对這些,陈玠甫苦笑不已。這个有长时间留学背景的台湾人,在上海光怪陆离的圣诞气氛中,暗暗对自己说:陈悦记传统文化基金会一定要做起来,做长久,一定要让小孩子领略到传统文化昔日的辉煌,恢复传统文化的荣光。
可复制的非遗公益课堂
何氏灯彩第三代传承人何伟福,提着大大小小几包道具走上讲台,里面有青蛙、蝈蝈、小羊等造型的花灯。他和台下的孩子们亲切互动,从最简单的小动物骨架开始讲起,孩子们一边玩,一边了解灯彩文化。他抑扬顿挫地鼓励大家:“从這些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可以看出,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多可爱。你们要是喜欢,想学会它,就要认真地做!”
上海“幽篁里”古琴馆,琴声阵阵。“你们知道古琴吗?知道古琴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围拢在琴前的小朋友纷纷摇头,“据考证,古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五根弦,代表金、木、水、火、土以及宫、商、角、徵、羽;宽四寸,代表春夏秋冬。這些设定意味着,古琴希望发出和自然和谐共振的音律。”一炷香,烟袅袅,琴音沉实,小朋友们在琴声中若有所思。
這样的课堂每周一次,由陈悦记传统基金会推动进行。基金会正式成立于2012年9月14日,目前进行的项目除了古琴,还有青瓷、木刻年画、灯彩、昆曲、南音和提线木偶6种。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培育没有界限,文化的喜悦属于大家,应该给所有小孩一个共同分享的机会。”陈玠甫说,基金会希望搭建非遗和少年儿童之间的桥梁,在孩子心里培育一颗颗文化的火种,进而成为传统文化的香火。
“首先要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非遗项目。”陈玠甫和基金会的其他3个成员,在上海附近进行了漫长的寻找、了解和比对,找那些跟孩子的兴趣爱好契合,并且确实有价值的非遗项目,找到传承人,联系授课问题。
這个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有些传承人对自己所操持的手艺并无自信,觉得没有孩子愿意学,只有“失传”一条道路。基金会成员耐心与之沟通:“這个课堂会选择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的孩子来学习,我们会以补助和奖学金的形式鼓励孩子们,并且会持续8~10年。”
這样,即便孩子们没有学会具体的技法,至少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的情结,想到這个,很多传承人愿意一试。
接下来是寻找学生和授课场地。基金会和非遗所在地的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联系,由对方寻找并推荐愿意学习的贫困学生。每个课堂的学生在20人左右,基金会成员会到所有的学生家里进行访问,了解学生父母的想法以及真实的经济状况。
此外,基金会还在当地招募志愿者,做传承人的助教,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教学事务,对课堂情况进行详细而规范的记录。“非遗的学习,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行,這些孩子一直要学到他们成年。”陈玠甫说,“孩子的启蒙,总在不经意间形成。学成技艺只能做工匠,而了解真谛才能永久传承。”
博物馆和儿童书
除了非遗公益课堂,针对非遗项目,基金会还做图文资料的记录和整理、纪录片、义演以及义卖。“将来还会建设活的博物馆,传承人在里面从事创作和教学,大众可以到里面吃饭、喝茶、听故事,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陈玠甫设想中的博物馆,除了是传承人的工作场地之外,还是一个文化的展示窗口,非遗的传承基地。
這个博物馆如果成功做起来,将来会向全国的少年宫做推广。“现在的少年宫都在教钢琴、小提琴、吉他、拉丁舞,這都是一些怪见象,将来希望孩子们能在少年宫学到传统文化。目前公益课堂的孩子们,长大后可以到当地文化宫做老师。”
陈玠甫目前在筹备第一本儿童书的出版。這是一本关于古建筑的书,像《爱丽丝梦游仙境》—样,一个小朋友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在這个过程中不断了解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把那种力与美,通过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出来。书的最后还有索引,会对古建筑做一个知识普及,孩子的家长们可以参照阅读。”
在陈玠甫的设想中,下一本儿童书是关于古代服饰的,系列儿童读物的出版,步步为营,希望能在“西风”一片的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发出传统文化的声音。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非遗课堂、博物馆还是儿童书,都是可以复制的。“一项非遗,20个学生,一年的全部花销是15~18万元,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个很小的数目。目前进行的7个项目,我们最少会坚持8年,在這个过程中锤炼一种成熟的助推模式。我希望将這种模式做更大范围的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做這项事业。”
一个企业的力量是微弱的,一年的坚持只是个开始,能够为项目做好漫长的心理准备,并为其探索可执行的模式,這让记者对陈悦记传统基金会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