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基于此,作者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然后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提出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意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方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5
  作者简介:杨炳杰(1962—),男,广东中山人,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岭南路北岭小学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学校管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将考试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采用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悖,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養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作用如下:
  创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社会的创新需要由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来推动,而教育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要在具备丰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创新意识,提出问题,从而创造新的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而创新意识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将传统的灌输教育转变为启发教育,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活跃课堂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才会有探究的欲望,从而内化成学习的动力。可以这样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又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使得小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刚接触到数学这一学科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就出现了抵触情绪,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以后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原则,在数学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2.注重学生自主思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即可,教师的权威性不容置疑。这种过时的教学观念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不仅会影响数学教学效率,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都被禁锢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即可,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中,很多题目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师在讲解这类题目时,只需要提供一种解题方法即可,余下的解题方法交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
  3.积极开展课堂提问
  知识的获取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在提出疑问和发现问题的前提下,人们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时,需要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质疑,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巧设提问环节,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从本质角度而言,创新属于心理行为,创新意识能够促进人的良好发展。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还需要鼓励学生应用新方法和新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进行“认识图形”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教室中存在的数学图形,指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辨认。因为教室中包含多种物体,有一些物体的形状不是很规则,可能有些学生将其辨认为圆形,有些学生将其辨认为椭圆形,接着教师可以邀请两名意见不同的学生阐述自己辨认图形的标准,对于辨认错误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掌握认识图形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的创新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深入探究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进行“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在应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从3、4、6、8、12、24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并说明这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开放性的题目有很多种答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道题目拓展为选择三个数字,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比如,在进行“比例尺”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园的重要建筑物的面积和校园的总面积,让学生采用平面图的形式将学校绘制在纸上。学生一开始可能会将学校画得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画起,不知道怎么将现实的长度体现在纸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比例”相关知识,将学校按照一定的倍数缩小之后,再绘制在纸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比例尺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使学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小市场的情境创设,在为学生讲解人民币面额之后,选择合适的教具代替人民币,让学生扮演市场的卖家和顾客,自行选择想要售卖或者购买的东西,并使用与人民币面额相对应的教具进行东西的售卖和购买,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更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流通作用。在情境中售卖和购买东西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是较为困难的。但是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化,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知的生活实际,对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比如,在进行“平均数”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上体育课的情境进行问题导入,具体的问题设置如下:体育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男女两队,分别进行投篮比赛,男生队共有五名男生参与比赛,一共投进20个球;女生队共有四名女生参与比赛,一共投进18个球,那么这次比赛的胜利者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有些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就抢答:“男生队投了20个,他们赢了!”但是也会有学生提出异议:女生队的人数要比男生队的少,要让女生队再选一名女生投篮才公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平均数”这一概念,让学生通过平均数的计算,找出篮球比赛中真正的胜利者。
  4.注重课外拓展
  就目前的学习状况来说,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其创新意识的培養造成了阻碍。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数学课堂中,教师还需要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拓展,开阔小学生的数学视野,丰富其数学知识,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较强的课外作业,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一定要具备较高的开放性,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课外作业:学校要在下一周为教室的两扇窗户配置窗帘,我们教室窗户的宽度和高度都是两米,那么需要购买多大的窗帘,才能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将教室的两扇窗户都遮盖住?在进行课外作业的思考与讨论时,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按照窗户的大小计算窗帘的面积,认为买8平方米的布即可;还有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认为窗帘需要有多余的部分进行固定,如果买8平方米的布,不能将窗户全部遮盖住,需要购买大于8平方米的布。通过对课外作业的思考与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培养原则,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还需要注重课外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覃小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A5):102.
  [2]甘佳佳.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1):19.
  [3]李金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方法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168.
其他文献
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启《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强省”》计划,以“工匠精神”为目标培养一批技术过硬、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职业学校学生是“芙蓉工匠”培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学校正逐渐接受这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逐渐将这一理念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课程教育是促进学生增强体格、培养学生优良的体育精神的重要课程。学校提供的体育课程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来说是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的。文章对体育课程教育环境的概念以及体育课程教育环境的分类进行简单的论述,并分别研究这几种体育环境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
我们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对68例尖锐湿疣随机分组,用多功能电离子术处理外生疣体后,分别给予α-干扰素或斯奇康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65例麻风病人中,LL型48例,BL型3例,BB型2例,BT型5例,NC 2例,TT5例.男性60例,女性5例.年龄13~79岁.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的,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学习意识受
胎传梅毒,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出现皮肤损害,常有低热、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由于新生儿皮肤幼嫩,免疫功能未完善,易合并感染而死亡.
近期,关于“债券通”的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债券通”渐行渐近的同时.市场又重新关注到我国债市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本文将具体回顾我国债市对外开放的几个重要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