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脂肪酸指纹的放牧与舍饲牛肉真实性判别模型建立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论证以脂肪酸指纹建立模型判别牛肉放牧和舍饲来源的可行性,从内蒙古优势肉牛养殖带8个旗县/区采集放牧和舍饲牛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肋部皮下脂肪共91份,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描述性统计,并建立软独立建模分类(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ies,SIMCA)判别模型.结果 表明:8个旗县/区全部样品按放牧和舍饲分开聚类;草原和农区牛肉分开聚类;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牛肉聚类有分离;东部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正蓝旗舍饲牛肉单独聚类,中西部和林格尔县和乌审旗舍饲牛肉有分离趋势.放牧牛肉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a-C18∶3n3(α-亚麻酸)、C18∶0和C14∶0含量都显著高于舍饲,其中n-3 PUFA含量是舍饲牛肉的1.6倍,α-亚麻酸含量是舍饲牛肉的2.2倍;舍饲牛肉n-6 PUFA、C18∶1n9c和C18∶2n6c(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牛肉;放牧牛肉n-6 PUFA∶ n-3 PUFA为3.6∶1,较为理想;但脂肪酸配对和配伍检验,饲养模式和地区间均无整体差异,说明传统统计在指标数据集整体模式分析方面具有局限性.3个部位脂肪酸分别进行PCA,对放牧和舍饲牛肉的区分效果均优于总样本PCA结果;肋部皮下脂肪脂肪酸对放牧和舍饲牛肉的聚类距离最远,建立SIMCA模型,对放牧和舍饲牛肉判别的内部和外部验证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92.6%.基于脂肪酸建模判别放牧和舍饲牛肉真实性可行,为肉类真实性判别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鲜食灵武长枣在贮藏期间的活性氧代谢和水分迁移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灵武长枣在常温(25℃)和4℃贮藏过程中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硬度,同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灵武长枣组织中水分迁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H2O2、MDA的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常温贮藏的鲜枣变化速率较4℃变化更加显著(P<0.05);两种贮藏条件下鲜枣的相对电导率分别在第8天和第12天后迅速增加,此时鲜枣组织膜结构被破坏
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是引起熟成肉腐败的重要细菌.利用N-乙酰-L-高丝氨酸内酯(AHLs)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检测腐败熟成肉中优势菌——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ATCC27592)产生感应信号的能力.分析不同培养条件(时间、pH值和温度)对S.liquefaciens产生感应自诱导物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liquefeciens能诱导CV026产生紫色反应,具备
为研究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对脱水香葱贮藏过程中风味和菌群的影响,本实验测定了脱水香葱在不同aw条件下贮藏50d后的挥发性成分和细菌群落组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在不同aw条件下贮藏50d后,脱水香葱的细菌多样性相比贮藏前显著升高(P<0.05),脱水香葱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与贮藏前的样品显著不同;Leuconostocaceae和Enterobacteriaceae科,Weissella、Erwinia、Rosenbergiella和Ewingella属的相对丰度显
为分析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优势腐败菌的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及致腐能力.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分别以单一和联合法接种到无菌整鱼上,依次分为荧光假单胞菌接种(P.fluorescens inoculation,PI)组、腐败希瓦氏菌接种(S.putrefaciens inoculation,SI)组、联合接种(combined P.fluorescens and
分别以鲜活和死后的小龙虾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其在4℃冷藏和0℃冰藏期间菌落总数、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总巯基含量等生化指标,结合感官评价和色差分析,研究小龙虾的贮藏特性.结果 表明,在4℃冷藏和0℃冰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鲜活虾和死后虾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TBA值、黄度(b*值)以及总色差(ΔE*)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pH值总体上呈先降低后
为探究外源蔗糖处理对采后桃果皮着色的影响,本研究以套袋采收的\'春美\'桃为试材,采后用200 mmol/L的蔗糖浸泡处理后于常温((20±1)℃)条件下贮藏,并测定采后蔗糖处理桃的品质指标、果皮花色苷含量、内源糖含量和花色苷代谢相关酶活力.结果 表明,外源蔗糖处理对桃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硬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了桃果皮花色苷和蔗糖含量的提升.蔗糖处理可使采后桃果皮维持相对较高的查耳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黄烷酮3-羟化酶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中国是柑橘生产和销售大国.现阶段我国柑橘产业存在各环节分离、加工技术粗糙、采后品质分级落后等问题,导致我国柑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柑橘产品进行检测与分级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柑橘品质检测手段如肉眼识别法、图像识别法、化学滴定法等存在费时费力、精度不高等缺陷,且化学滴定法等对样品具有破坏性,因此,开发快速、无损的柑橘品质检测新方法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无损检测手段已在环境、医药、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柑橘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依旧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已成为造成我国成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高胆固醇血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消胆胺和依泽替米贝,但长期服用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降胆固醇功能性食品因能够发挥与药物类似的功效,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特点,开始逐渐被当作药物的替代品.本文将从胆固醇的代谢入手,探讨胆固醇在机体内的合成、代谢、排泄过程,以及机体自身对胆固醇平衡的调节机制.同时,概括总结具有降胆固醇效果的功能性食品及有效成分,并归纳其降胆固醇机制.
超声波作为新型绿色非热物理加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微生物,同时减少对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破坏,保持食品品质,在食品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芽孢是细菌营养体的休眠体,由于其致密的结构对各种加工技术手段、杀菌剂等均有较强的抗性,很难将其直接灭活.超声波对芽孢的灭活作用有限,因此较多的研究将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合对芽孢进行灭活.本文针对超声波技术灭活芽孢的效果及机理、超声波联合技术灭活芽孢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细菌芽孢的非热灭活提供理论参考.
食品在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和贮存消费过程中均可能出现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风险,造成安全隐患,目前通过热加工、辐照、电解水和等离子体等方法来控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但在食品感官、规模化应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部分缺点.乳酸菌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常作为生物发酵剂和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并且可在食品中拮抗致病菌.本文主要从竞争作用、干扰细菌毒力信号系统和产生抑菌代谢产物等方面阐释乳酸菌的抗菌机制,同时综述乳酸菌在乳制品、肉制品和果蔬产品中拮抗食源性致病菌的最新应用进展,为食品中致病菌的控制和乳酸菌制剂的开发提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