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效分析及体系建设思考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0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马鞍山市在打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格局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马鞍山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居生活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
  关键词:马鞍山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25-03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天气有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沙尘暴等,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愈加频繁,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1 马鞍山市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长三角区,西南部为青弋江、水阳江内河入江口,西部为滁河流经地,境内长江水系的河流纵横、湖塘密布。气候特征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温度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1.2 社会经济情况 马鞍山市辖三县三区,2个乡,33个镇。截至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9.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1.14万人,乡村人口118.21万人。工业以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为主,农副产品有粮食、蔬菜、水产品、油料、棉花、肉、蛋、牛奶及水果,地区生产总值(GDP)呈逐年增长趋势。
  1.3 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马鞍山市属过渡性中纬度地带,以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主,每年来自南方海洋的暖湿气流和源至北方的干冷气流常在江淮流域上空交汇,导致马鞍山既有优越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又有频繁的旱、涝等气象灾害。此外,春秋季的低温阴雨、夏秋季的高温、春夏季大风、雷电、台风以及春冬季的寒潮和大雾也是马鞍山市的主要气象灾害。2013年,马鞍山因暴雨洪涝和高温热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2亿元,占该市全年GDP的0.325%,2016年因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1.74亿元,占该市全年GDP的1.4%。由此可见,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对于马鞍山工农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2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与成效
  为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马鞍山市地方政府和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新思路,初步建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主的气象防灾减灾新体系。
  2.1 政府主导
  2.1.1 政策支持 先后出台了《马鞍山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3—2020年)》、《马鞍山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马鞍山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马鞍山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和《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实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管理。辖区内所有乡镇均成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影响本地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同时选取试点乡镇安装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平台,并分别制定适应本地的突发事件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办法,有效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工作,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行动机制。
  2.1.2 财政保障 投资建成“马鞍山市气象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和“马鞍山大气电场仪监测网”,为马鞍山市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异地大修提供资金支持,落实台站基础设施项目年度建设资金,并先后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维护”、“防雷减灾业务维持经费”、“气象装备维护社会化”、“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维持费”等列入市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地方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财政保障。
  2.2 站网布局 通过不断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气象综合监测体系。马鞍山市目前拥有4套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监测仪、2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5套大气电场仪、1套农田小气候仪、3套水产养殖小气候站、1套便携式负氧离子监测站、1套激光云高仪、1套闪电定位仪、4套降水类天气现象仪、1套天气现象仪(包括视程障碍和降水类)、59个多要素自动站、16个单能见度站,实现乡镇100%全覆盖,平均分布密度达到5~7km,重点区域达到1~3km,能够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气象要素实时观测数据。
  2.3 预报预测 根据本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市气象局先后完成了马鞍山精细化预报业务平台、马鞍山AQI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平台、城市内涝预警模型、马鞍山面雨量监控预警系统和SWAN短临预报业务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利用上述系统平台开展针对影响本地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细化服务工作。完成全市暴雨洪涝风险普查工作,与市住建委联合完成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为科学计算当地雨水排水设计流量和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提供必要的气象数据支撑。完成马鞍山市5年、10年、15年、20年、30年、50年和10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淹没深度可能对全市GDP、人口以及土地使用率的风险区划图集,有效补充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数据库。
  2.4 信息发布 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先后建立了以短信、电话传真、电视、广播、大喇叭、电子显示屏、96121语音平台、网站、QQ工作群、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省市县预报预警服务一体化业务系统为发布渠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内容也由最初单一的预警信息扩展为涵盖最新天气监测实况、未来天气趋势以及应对防范措施和专家建议等,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2.5 部门协作 马鞍山市气象局不断加强与各单位的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成立了覆盖城乡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各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与国土资源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与市政处联合开展城市内涝等级预报,与安监局联合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配合市环保局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农委、民政、水利、交通、林业、教育、文旅委等部门合作,实现数据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共享。以2018年1月24—28日马鞍山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过程为例,市气象局科学研判,提前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及时发布暴雪和道路结冰预警信号,每3h滚动发布雪情、温度实况及未来天气趋势预报并通过自媒体和新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建管处、市公交公司、市政部门和交警等部门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启动抗雪救灾预案、及时发放抢险物资、统筹安排除雪除冰、停工停课以及加大交通疏导等手段积极应对此次天气过程,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6 知识宣传 每年通过“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等大型活动,以及开放气象科技馆、组织气象夏令营、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和下基层等方式,以点带面,从面到片,不断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效提升公众气象防灾自救能力。针对中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薄弱这一问题,气象科普专家编撰发行了《马鞍山市中小学生防御气象与地质灾害教育读本》校本教材,制作科普动漫短剧《雷雨三部曲》,并常年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系列讲座,有效提升了中小学生应对气象灾害防御手段的气象应急知识储备。
  3 新时代马鞍山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思考
  防灾减灾工作始终贯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没有终点可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1]。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也是一样,2017年12月底,中国气象局出台了《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气象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思路。根据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际,除了要继续完善马鞍山气象综合监测站网布局,提高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外,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3.1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2]。在这一理念下,依法行政应当始终贯穿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全过程。气象部门作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牵头单位,应不断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地方性法规,完善气象法治宣传教育机制,适时修订相关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根据影响本地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和影响区域,探索制定针对交通运输安全、山洪地质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等领域的专项预案,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基层政府的气象防灾减灾管理职能,加大考核力度,使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职能法定化,从而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向基层延伸提供必备的法治化保障。
  3.2 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气象防灾减灾是涉及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来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尝试建立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机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标准和准则,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宣传教育等行动,同时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使群策群防的气象防灾减灾理念更加深入,从而有效扩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开启新时代下全民参与、多方协作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局面。
  3.3 完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 根据马鞍山地区气候特点和主要气象灾害特征,研究气象致灾因子的发生概率,分析本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潜在风险性和受灾区域损失程度,编制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形成数字化和图形化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地图,并结合地方规划布局适时进行更新,将有助于精准把握影响马鞍山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时空分布格局。此外,开展对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极端气候变化的灾害多发性及其影响异常性的气象风险分析及评估,也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研判能力,為全面组织实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3.4 打通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农村历来是气象灾害防御的第一现场,同时也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薄弱地区[3]。截至2017年末,马鞍山乡村户籍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51.8%。由于地理位置、通讯、知识结构分布不均和气象灾害防御意识不强等原因,如何使其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科学有效应对成为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通过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县级气象部门传播到乡镇协理员、村信息员、各网格负责人直至入户的乡村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网格[4],实现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责任体系全覆盖,乡村气象预警信息精准到人,将气象灾害预警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有助于打通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向村级下沉。
  3.5 拓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应该更加注重实效,从而使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理念和意识真正扎根社会公众的潜意识中。因此,在继续做好原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基础上,还应该结合实际,不断拓宽宣传手段,如根据影响马鞍山地区的气象灾害种类和致灾程度,开展社会公众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根据气象灾害对易受灾群体(种养殖大户、矿山、危化企业、交通运输行业和人员密集区等)的影响程度,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供必备的经费保障。
  4 结语
  做好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需要进一步细化管理职能,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气象防灾减灾统筹协调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健全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有效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整体水平,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1-1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10/content_5158595.
  [2]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EB/OL].[1997-09-12].http://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614.htm.
  [3]谢慷,缪旭明.浙江省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09,5:43-46.
  [4]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EB/OL].[2017-12-29].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80 1/t20180109_459750.html.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效果不佳、能源浪费等问题,从污水提升泵站运行模式优化的角度,给出了改进的设计方案——多变量控制、恒定出水量、低水位运行的策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使后续单元可以稳定高效运行,增强了管网调蓄能力。  关键词:污水提升泵站;恒定出水量;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99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89-02  
期刊
摘 要:针对西咸北环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时利用了大量建筑垃圾,其中含有大量镉(Cd)和砷(As)等微量污染物的现状,利用Hydrus 软件对建筑垃圾中Cd和As在路基中的迁移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20年内Cd和As的最大穿透深度不超过3cm和3.5cm,远高于该地区地下水位的埋深,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关键词:建筑垃圾;镉;砷;路基;迁移;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为了探究10.5%三氟甲吡醚乳油(EC)对园林害虫榕管蓟马的毒杀活性并为其田间应用技术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对榕管蓟马成虫48hLC50值为76.62mg/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在140mg/L剂量,药后1、3d时防效显著低于添加助剂赛特胜及400mg/L 40%毒死蜱乳油,而在药后
期刊
摘 要:2016—2017年连续2年稻田养鸭技术示范应用表明,稻鸭共养能有效防除稻田杂草,防控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等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水稻米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水稻生产、鸭子养殖节本增效。  关键词:稻鸭共养;种养模式;示范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21-02  “稻鸭共养”是将
期刊
摘 要:随着城镇化城市的进展,耕地问题日益严重。该文从建德实际出发,总结了实施垦造耕地后续管护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垦造耕地后续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垦造耕地;后续管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18-02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近年来,滥占、滥用
期刊
摘 要:农家乐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方式,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该文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农家乐发展现状,针对农家乐发展的特色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北京农家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家乐;北京;优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16-02  农家乐以农民自家田产为依托,以具有浓厚乡土
期刊
摘 要:针对新疆棉区机采棉育种现状,在新疆不同生态区建立机采棉育种流动基因库,加强机采性状的选择,提高机采棉品种抗逆性。  关键词:机采棉;育种;流动基因库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12-02  棉花生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棉花收获基本上依靠人工完成,棉花品种的选育都是以适应人工采收为目标,近年来随着机
期刊
摘 要:用微波消解法对空气滤膜和废气滤筒进行前处理,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铬、铜、镍的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空气样品中铬、铜、镍分析时微波消解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μg/m3、0.003μg/m3、0.04μg/m3,精密度分别为1.5%、3.2%、3.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105%、103%。对废气样品中铬、铜、镍分析时,微波消解法的检出限分别为2
期刊
摘 要: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五大主食之一,也是汉中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城固县重要的富民产业。通过对以汉中市城固县陈丁村为代表的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典型样板“陈丁模式”实地调研,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补齐“陈丁模式”短板,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加快汉中马铃薯产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汉中市;马铃薯;陈丁模式;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中图分类号 F32
期刊
摘 要:建立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蔬菜、水果中多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用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后,净化包(内含PSA、C18、GCB、MgSO4)净化,应用全扫描模式(Full Scan)对30种农药进行定性,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定量,外标法计算结果。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减小了本底值,使定量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在0~0.20m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