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全运”对我国体育健身业的影响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民全运”理念的提出,是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一运会”)深刻内涵的充分挖掘,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体育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共同繁荣的新篇章。在“全民全运”视角下,我国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应在切实抓好政府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提升业内服务理念与质量,并注重引导健身意识和消费观念、采取科学营销策略、加快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健身娱乐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全民全运;健身娱乐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0-0037-03
  
  Abstract:The idea of “Everybody’s Games” fully signifie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11th National Games,but also opened a new chapter of Chinese sports which keep pace with times,develops harmoniously and share prosperity betwee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In the perspective of “Everybody’s Games”,China's fitness entertainment industry should be earnestly governed and supervised by government.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The service concept and quality should be upgraded,and health awareness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should be focused on taking scientific marketing strategies,enhanc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team building.In this way,the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should be promoted for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 Everybody’s Games; the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flection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不断提高,余暇时间不断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人们体育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给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大促进了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理念的提出及实施,全省各地启动了全民健身工程,投资兴建了大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及健身路径,全民健身的热潮空前高涨。“全民全运”带给我们的是真正的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健身的科学体育观。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的今天,更是为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全1民全运”的视野下研究其发展,对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更大进步,加快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步伐,将有着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全民全运”的内涵及其意义
  
  “全民全运”的理念体现了参与的广泛性,其实质是让全省人民共同参与、共建全运,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全运、支持全运、参与全运。
  “全民全运”的理念体现着我们对于体育本身及全运会价值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树立了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健身的科学体育观,推动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体育更加贴近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来意义。
   “全民全运”的提出,彰显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它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全民健身的内涵,加深了人民对体育及全运会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无论对中国体育的发展观念,还是对全运会价值,都将是极大的丰富和提升,必将推动中国体育走上更加科学、和谐的发展道路。
  
  2 对全民健身的推动
  
  2.1 完善体育设施,打造健身空间 体育健身娱乐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硬件基础,也是当前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主要内容。本次全运会全省各市全部承接了比赛项目,新建场馆44个、改造场馆85个,除两个市实施体育场馆改造外,其余市全部有新建场馆(表1)。而且很多场馆达到了举行洲际赛事和世界最高水平单项赛事的标准。大批一流场馆的建设,明显提升了各地的基础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水平。济南市在建设济南奥体中心的同时,推出了高标准的配套工程——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该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好、项目最多、功能最全的综合性运动健身休闲场所。菏泽在全运会承担武术散打比赛项目。新建的演武楼,成为菏泽市历史上第一项重要的现代综合体育设施,不仅满足了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的需要,而且为今后举办篮球、排球等多种体育项目比赛、训练和群众体育健身提供场所。全运会结束后,真正享用、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广大人民群众将有更多的机会投身于全民健身的活动中去。
  
   在全运会召开前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图1),全省城市市民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73.6%,全运会之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达到87.4%,整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全运会的召开,加深了人民对健康的理解,并以科学为指导,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间断参与为终身参与,使体育锻炼更加深入人心,积极推动了山东省健身娱乐业的大发展。
  
  2.2 实施健身工程,强化健身意识 “全民全运”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盛会,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体育发展的成果。既要注重体育精英,服务于奥运战略,又要考虑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这是全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筹备全运会期间,一是实施了“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省17市都建成了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全省共建起国家级全民健身设施57个,省级全民健身设施 157个,市县级全民健身设施4 312个,健身路径1.52万条,在济南、青岛等主要城市城区内基本形成了“15分钟”健身圈,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万个;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主题活动,对全民健身月等项目精心编排,各市轮流作为主会场,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全省联动的大型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项目,阶段有高潮,常年不断线。
  
  2.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 实现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是体育健身业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它能推动体育健身业发展过程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行业与社会、初级与高级的有机统一,又能促进体育健身业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首先,十一运会的举办化解了以前由单一或几个主要城市举办大型赛事,而比赛一旦结束,又导致资源大量闲置的难题。本届全运会投入使用的129个场馆中新建的只有44个,其他均在原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且分布在全省17地市,不但使全省原有场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些新建场馆,更是填补了举办地的场馆空白。二是从政府投资为主到市场开发功能不断拓展,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体育经济,深化了体育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制经济通过租赁、承包、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体育资产的重组,通过利用市场的手段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共享。通过图3可以清楚的看到,私营和合资性质的健身娱乐场所占到了71.9%,个体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体育健身市场的主流,从而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体育健身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打造健身特色,拉动体育旅游业发展 举办全运会期间,各地市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体育资源,创建了国际一流的体育健身娱乐旅游胜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休闲娱乐游品牌。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开发了赛龙舟、比垂钓等地方传统休闲娱乐旅游项目,仅在几个大赛后开放,就拉动了日近10万人的旅游。素有“奥帆之都”美称的青岛更是抓住机遇,大推“帆船文化”旅游,承办奥帆赛等国际赛事,拉动地方体育健身娱乐游。十一运会的举办,其意义远不止是建设、改造几个体育场馆,更重要的是成为地方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系列重大赛事更是带动了城市建设、旅游、餐饮、体育娱乐及其他服务业的大发展。
  
  3 “全民全运”视角下健身业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政府管理与监督机制 首先,要明确政府在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职责,加强对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行业宏观指导及调控力度。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注重对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开发战略的研究,要结合各地区城市发展规划及体育产业开发计划,尽快制订本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开发战略,从宏观上引导和协调本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规划、布局、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第三,政府的相关注册单位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做好登记备案工作,建立相关数据库,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布局的合理化,使投资者更理性地对市场情况做出选择,引导各健身场馆、俱乐部健康发展。真正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性体育健身娱乐业市场秩序。
  3.2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完善法规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体育健身娱乐业管理法规对加速体育健身娱乐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行政职能部门一是重点抓好体育经营实体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的制定工作,尽快实施体育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行业管理的法规建设,切实做到行业管理有法可依。二是制定有利于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加速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投融资政策。要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促进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根据当前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管理不顺的实际情况,加紧制定出台《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管理方法》确保这项利国利民的产业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3.3 提升业内服务理念与质量 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定位其实质应着眼于人,着眼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形成。其一,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一定要培养员工关注顾客互补性服务与产品的意识,只有关注,才会有关爱和发现;其二,一定要认识到这些互补性服务和产品有可能会开拓出新的市场。另外,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要持续发展,都必须树立诚信、创新、共赢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只有在“以人文本”的理念指导下,体育健身娱乐才有了存在的必要,体育健身娱乐经济才能真正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3.4 采取科学营销策略 明确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尚、文明的健身与娱乐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只有将消费者最核心的需要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其次,要根据市场定位,采用合理价格策略。经营者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另外,经营者还应根据各个时段的客流量也存在着明显差别的特征,利用客流低谷时段推出折扣会员卡等促销活动。再次,要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口碑。
  3.5 引导消费观念和培育健身市场 一是要加强人们消费意识和闲暇消费行为习惯的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宣传画等多种媒体,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教育,使国民认识到体育健身娱乐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为健康投资的一种方式。二是不断开发、培育以为大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欢度余暇提供服务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要坚持常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与新兴体育健身娱乐项目并举的开发方针。
  3.6 加快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加快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专业培养、岗位培训、在职进修、招聘引进等多条渠道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力争使体育健身娱乐业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上有明显改善。此外,对健身娱乐业服务人员也要进行教育学、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以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经营能力。健身娱乐场所的指导员必须持合格的等级证书才能上岗,获得等级证书的指导员还要遵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定期进行后续培训。
  
  4 结束语
  
  “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大体育”理念,正是顺应了体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它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全民健身的内涵,加深了人们对体育及体育健身娱乐功能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全民全运”理念下,在体育健身娱乐业大发展的今天,在切实抓好政府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提升业内服务理念与质量,并注重引导健身意识和消费观念、采取科学营销策略,我国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中国体育才能走上更加科学、和谐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晓静.现代生活方式与健身项目推广[J].体育与科学,2009,(1):32-35.
  [2] 左新荣,李景繁.安徽省体育健身娱乐业现状与问题审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38-41.
  [3] 刘兵.基于战略性思考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0):29-32.
  [4] 钟天朗,于洁.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J].体育科研,2006,27(4):33-36.
  [5] 蔡军,苏明理等.西安市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发展趋势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45-48.
  [6] 兰兰.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45-49.
  [7] 胡小明.小康社会健身娱乐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0):8-12.
  [8] 赵胜国,邰崇禧.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34-37.
  投稿日期:2011-04-27
  基金项目:鲁东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山东省健身娱乐业发展现状与服务体系构建研究”(W20073003)。
  作者简介:赵红艳,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其他文献
摘要:网球项目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突破之后,对我国的网球竞技运动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空前绝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们,从事着网球事业,拉动了网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笔者是通过对第十届、十一届全运会网球比赛全体运动员与教练各项数据信息调研后进行对比分析,整合“基础实力”数据资料真实的反应我过网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和所呈现的趋势。为中国网球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9~20岁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动肌力测试,探讨青少年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发育特征。方法:运用Kinitech等动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进行60°/s、120°/s、240°/s三种速度的测试。结果: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PT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PT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年龄男生比较,在同一速度下同侧屈伸肌有较大
期刊
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最早开展的建设项目,探索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核心,逐步推进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和管理机制的主动变革,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80-03    201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
期刊
摘要:针对华东地区11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938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状的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就业期望与现状存在较大的落差,毕业生就业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意识茫然。造成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落差的因素是多元的,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  关键词:体育教育;毕业生;
期刊
摘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是浙江省政府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的体育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目前,杭州下沙高校园区高校体育资源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共享率低等问题。揭示了原有体育资源配置的信息机制、决策机制以及具体的配置方式上缺陷是产生上述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未来的体育资源配置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对有氧健身课程和有氧健身课程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有氧健身系列课程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揭示有氧健身课程教学规律,建构有氧健身课程的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氧健身课程;有氧健身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确定了对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关系密切的14项特质性心理因素,选择四项特质性心理因素和运动心理技能对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成绩前8名球队的106名运动员进行心理测量,将各项数据同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意志品质和特质运动自信心这两种特质性心理因素可以预测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技能一自信、技能一注意力、技能一动机这三种运动心理技能可以预测我目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并以个案为研究提出“高校与农村结合”的双赢模式一发展农民体育,构建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关键词:北京;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高校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97-04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体育艺术作品内容的价值、本质和分类认知的研究,为推进国内高等体育专业的教学主动由运动成绩本位的“技能传习”,向人本位的“文化传承”转变,努力提高其“授技育人”的效果奠定基础。  关键词:技能传习;文化传承;体育艺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0-040-03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