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雄安新区所在白洋淀地区历史上有着多次重大暴雨洪涝记载,未来暴雨洪涝、高温热浪、重度雾霾等极端气候事件增长趋势导致潜在气候风险加剧,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建设成为确保新区千年大计的基本任务。建立应对极端气候风险的智能技术应灾和智慧社会应灾“双体系”,是韧性城市治理的基本途径。该研究以雄安新区韧性城市建设为例,在评估和分析未来极端气候风险对雄安的潜在影响基础上,从复杂系统视角把城市韧性分解为结构韧性、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京津冀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批准号:2018YFA0606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安新区所在白洋淀地区历史上有着多次重大暴雨洪涝记载,未来暴雨洪涝、高温热浪、重度雾霾等极端气候事件增长趋势导致潜在气候风险加剧,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建设成为确保新区千年大计的基本任务。建立应对极端气候风险的智能技术应灾和智慧社会应灾“双体系”,是韧性城市治理的基本途径。该研究以雄安新区韧性城市建设为例,在评估和分析未来极端气候风险对雄安的潜在影响基础上,从复杂系统视角把城市韧性分解为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三个层次:(1)智能应灾技术体系的结构性技术体系需要重视城市空间韧性规划,筑牢基于流域的自然疏浚系统;确保城市生命线的应对洪涝能力;把防灾能力现代化作为地下城建设的首要标准;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决策与红色预警“叫应”机制。(2)智能应灾的过程性技术体系需要建立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街区间电力融通,灾中优先保障生命线设备的供电。(3)智能应灾的系统性技术体系需要建设“一中心四平台”信息分析、决策与联动控制机制,“云上城”与“地上城”“地下城”三城影像联动。韧性城市是可持续的物质系统和制度系统的结合体,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首先要建设以政府为核心、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的公助体系,实施按时间系列的灾情预判,加大新闻报道透明度和权威度,正确引导社会关切。二是建设以社区与单位组织为核心、确保集体共同安全的共助体系。三是建设保障居民自身安全的个体与家庭自助体系。三体系的规划、建设和运转贯穿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智慧应对尤其体现在公助、共助与自助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上,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高度融合,在必要的时间为需要的人提供相应的物品、服务,为所有人特别是脆弱群体提供必要服务,超越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电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此,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传播更为广泛和迅捷,城市自我认知能力进一步加强,并为居民提供了和城市进行信息交互的“平台”。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等的发展,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文章针对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展开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以医院绩效管理作为切入点,简要叙述绩效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以问题解决为管理导向,分析医院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原因,从多方面阐述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旨在建立高效、合理的绩效管理模式,通过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来改善医院总体经营管理状态,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步伐。
<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是骨质疏松症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革新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应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主要以微创手术治疗为主,其主要治疗手段为通过向椎体注入填充材料强化椎体、稳定骨折,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等,止痛效果良好,且恢复时间快,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
在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法治教育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背景下,东江中学创造性地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教育实践,改善了硬件条件、提升了师资水平、丰富了课程资源、创新了法治教育形式、增强了学生对法律职业的认知,是促进高中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育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当前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地理信息数据适配度不足的问题,开展对其数据处理方法的设计研究。通过对DLG数据、DOM数据、三维(3D)图像数据、DEM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资料的采集,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数据质量。通过对比传统处理方法可以得出,新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数据质量更高,且具备更加理想的适配度。
唐代散官番上制度确立于贞观十一年,番上的散官限六品以下。高宗龙朔二年新增封爵等获散途径,散官番上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前期文武散官番第、番期有五品以上和六品以下之别。散官番上一方面起到培训候补官员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选官人数膨胀带来的铨选压力。唐前期散官番上制度在保障国家政令传递、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解政务运作压力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引起学界广泛重视,但鲜有研究关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与差异化路径。借鉴动态能力理论,从技术、组织、管理三个维度建构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全国重点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数据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由此形成了“基于数据的制度驱动型”和“基于数据的创新赋能型”两种高水平城市数字化转型路
基于地域平衡理念,明代吏部司官有每省一员、照省推补的分省惯例。这一惯例的形成及其在明中后期的应用、发展和严格化,与各省官僚群体的支持密切相关。同时,此惯例的发展稳固,又不断培育着官僚群体的乡党意识和参与意识。皇权、吏部在吏部司官选任中的制度性、机构性权威逐步减弱,各省乡党逐渐掌握了从吏部司官到巡抚、提学、翰林、科道等官缺的选任主导权。权移于下、同乡为政的乡党化趋势,令晚明政局中的皇权、吏部、乡党等
在“特殊应急状态”下,迫切需要地方和基层治理中的韧性,特别是社区韧性,即特殊紧急情况时形成一套应对危机的自运转系统。具体而言,包含社会挤兑预备、舒缓社会恐慌、深度社会动员、行政体系重组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城市社区韧性是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从社区自身多角度出发分析其防灾韧性能力需要确定其评价指标。通过对城市社区韧性减灾能力各要素的研究,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定性角度出发把城市社区韧性指标分为社区结构韧性、社区制度韧性、社区经济韧性、社区生态韧性和社区设施韧性五个层面,为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工作评估指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