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思”与“辩”的桥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教多学”这一理念的提出,从一定的意义上改变了语文课堂的现状。经过理论分析和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我们提炼了“思·辩”式课堂模式。
  所谓“思·辩”式课堂模式,一方面是训练学生深入问题思考分析,进而培养其逻辑思维,使学生具备敏锐的理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学会辩论,掌握辩论的技巧,理性阐述观点,有效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学生是否拥有理性思维,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往往顾此失彼,师生不能统筹兼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表达与交流这一系列中,更偏重于书面作文的训练,忽视口语表达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却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制约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少教多学”的理念,为了让“思·辩”式课堂有更好的效果,我在近一年的语文课堂中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构筑“思”与“辩”的桥梁。
  一、口语表达与思辨能力
  在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中,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对学生最基本、最必要的要求,两项能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是紧密相联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表达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口语和书面语,如果把这两样语言形式做一个比较,不难发现,口语居于书面语之先。口语是表达思想的快捷方式,从获得信息到信息重组,并作出正确的反映,然后再输出出去,进而完成交际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发展表现为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情感力、意志力等等因素。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它是一个人的诸多能力的综合表现。感知力的发展,想象力的丰富,记忆力的加强,是提高口语表达效果的基础条件。
  口语重视“交际性”,同时它又具有思辨性和反思性,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感知、概括、分析、研究的能力。口语表达又有自身的逻辑体系,有自己由易到难的能力阶梯,不同于阅读、写作,更不是读写的附庸。在口语表达中,学生要对外部信息进行快速的加工、处理,采用合适的方式作出回应。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发展和语言训练是同步的。可以说,口语表达是训练思维方式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更侧重于思维结果的具体化和交际效果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表达与交流”这一系列目标中的重点,在高中的作文训练中,议论文的写作是一大重点。议论文要求学生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说服或者提出一种见解。这就要求学生笔下的文章能够说服读者,令人信服,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说记叙文要求学生一形象思维为主,那么议论文的写作无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做出了较高的要求。议论文要求有明确的论点,并且能够很好的组织材料,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思辨性。
  其实,作文当中的思辨性可以在日常教学的口语表达中进行培养。众所周知,恰当的口语表达能够较好传达信息、交流感情,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可见,思维能力与口语能力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化身,也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作为精神活动的内容之一的思维,一开始就同语言交织在一起。口语表达反映思维活动的成果,思维活动的质决定口语表达的质,因此,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二、方法初探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所谓的口语训练往往成了学生站起来“说”的“口头作文”。随意性很强,缺乏话语中心,没有明确目的,其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口语表达训练应该确立明朗的定位取向,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有效地进行口语交流。
  必须明确口语表达的训练目标,即全面性、反思性、思辨性。另外,要激励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说”,不要羞于说,怯于说,甚至无话可说。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提供平台,让学生“爱说”。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本以及学校开展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提供一定的平台,让学生爱上说话。
  (一)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复述练习 在复述过程中,可以从复述的文章中学习词汇、语句,复述时,要做到复述的基本内容准确,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恰当取舍,有所创造。课本中就有很好的复述材料。第一册课本中的《归去来兮辞》,我就让学生复述了情节,重点突出作者返家后的心理感受。第二册课本中的《套中人》,让学生复述别里科夫的生平故事,重点突出他对社会的影响。第三册课本中的《氓》,让学生根据情节改编为记叙文,注意体现故事的波澜。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尽情倾诉心中所想 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景,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下学习表达,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深刻领悟。比如:讲授第三册课本中的《我不是个好儿子》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不是个好儿女,谈谈自己与父母的故事。
  (三)多向互动,掀起讨论热潮,争取人人有话说 可以确定一个话题,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面向群体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问、说、评、议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讨论又是思想的碰撞,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等能力可以得到锻炼。比如第三册中的《氓》,让学生讨论“诗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如果诗中的这位为情所伤的卫国女子来到现代,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你该如何开导她?”
  (四)开展辩论 辩论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问题,提出观点,这种辩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性。可以说辩论的过程就是思想的碰撞,思维火花的迸溅过程。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激发,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准备辩论,学生会主动搜集理信息,他们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概括、归纳,会了解各种思想观念,思维角度,通过“与高尚者的对话”(歌德语),形成自己的看法。进入辩论时则会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论证或反驳,会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作出调整与修正;辩论结束后,又会作出自己的判断评价,深化了认识。因此每一次辩论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更高、更快的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表达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更好地推动了语文能力全面的培养、发展。
  口语表达训练给“思”与“辩”搭建了桥梁,让书面上的语文活了起来,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
其他文献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  初中教师在讲《葫芦僧判葫芦案》一课时说,《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高中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又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我赞同。他厌读“四书五经”,厌取功名,敢摔在贾母这个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最高权威者看来
【摘 要】激情的投入决定着课堂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激情艺术,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就能使课堂做到“万水千山总是情”。使教师教得激情澎湃,学生学得生气勃勃,整个课堂热情洋溢。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情教学 课堂魅力 情感教育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过:“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它告
转眼间,江苏高考改革走过了九年的历程,从现实背景和历史发展轨迹的角度对此进行解剖和梳理,这一横断面无疑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一个侧面看到全国高考自主命题尤其是作文命题所走的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也可看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行程与现状。其间的经验与教训,其间的结晶与思考,或许对高考命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命题专业队伍的建设乃至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些启示。  一、九年回顾:看上去很美——
【摘 要】高考作文题常常试图引领学生对现实和未来生活进行个性的思考和判断,然而学生作文却往往让人不忍卒读。本文从学生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和学生的思辨能力三个方面来关注其精神世界和思维品质,并以此推动其文章走向深入。  【关键词】高考作文 精神层面 课外阅读 思辨能力  这些年来,各地高考作文题不再局限于狭隘层面上的“写”字,而是常常引领考生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来对现实和未
【摘 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去探究,有效的问题就是向学生提供一种“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它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开启心智,培养思维。以问导思——点拨艺术教学法就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问解疑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接受知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智能为主的现代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以问导思——点拨艺术教学法
【摘 要】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吟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行路难》一诗的教学为例,细致探讨了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和吟咏的形式及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诵读 吟咏    我们都知道古诗词诵读很重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华古诗词是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语言,它极具灵性而又含蓄的语言必须通过不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情况,分析了作文审题命意和写作技巧,并针对三篇考场佳作,分析其得分关键点,供考生考场发挥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作文 评析 审题 写作技巧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
【摘 要】就写作思维而言,“釜底抽薪”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创新技巧。一旦我们能去表就里,弄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内在本质,由此产生出的思维不但让人耳目一新,有时甚至是振聋发聩的。我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拿上“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去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努力去探寻事物的真面目,从而去接近“釜”下面的燃烧着的“薪”,如此,我们的观点才会有创新,也才更会有震撼力。  【关键词】写作 思维 创新 釜底抽薪  
在习惯了600字以上的中考作文后,突然被要求写800字以上,许多高一学生难以适应,尤其是写记叙文,问题多多:要么找不到素材无话可说,达不到字数要求;要么信马由缰,任思想的骏马自由驰骋无法掌控,文章繁冗拖沓而不知所云。笔者认为,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详略,详略处理好了,主旨的鲜明、结构的完整、描写的细腻甚至语言的凝炼都能得以解决。  玉不琢不成器,可以把还没有多少写作技巧的高一学生作文当作是璞,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坚持这样的文化观:用课程体现文化,用文化塑造素质,用素质体现价值。  《兰亭集序》这篇只有325字的抒情言志序文,恰恰可以承担这一重任。作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帖是“天下第一行书”;写作时间,又处在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战不断,水旱、地震等天灾人祸相加的特殊社会背景之下;借修禊事所表达的情志有异于当时的清谈玄学之风。这篇序文,蕴含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