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现代文明的涌入,农村原有的经济结构与生活方式被逐渐打破,村官作为一个村子的典型代表,成为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重点表现对象。本文选取了新世纪以来的几部优秀电视剧,对农村电视剧村官形象做了分析,并指出不足之处与个人意见。
关键词:农村;电视剧;村官形象
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逐渐升温,成为当下电视剧中的收视热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刘老根》、《乡村爱情》系列、《喜耕田的故事2》、《马向阳下乡记》等等。在2006年央视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中,收视前三的均为农村剧。而2014年农村剧《满仓进城》更是力压其他热门大剧成为收视冠军。于农村来说,现代文明不断融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耕作方式及生活方式也在悄然转变,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与焦点给电视剧的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于观众而言,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电视机的普及都催动着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贴近农民生活的影视作品成了一种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非农村观众群体也在关注这类电视剧以寻找在冰冷的城市里缺失的温情和趣味。
一、村官形象的分类
传统的分类是:“土生土长”的村官和“上山下乡”的村官两种。
第一种是指在村中土生土长,对本村的人情关系、日常生活比较了解的村官。村官是村民的父母官,村官可以带来创收、停止纷争,但也有负面影响,村民们听从他,甚至有些崇拜,这对决策会产生一定干扰。第二种村官一般是由国家指派进村协助工作的人,对村务村民了解不深,开展工作也磕磕绊绊,塑造外来村官在这方面就更有看点。这些村官的到来有益于农村进行现代化改革,但知识分子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存在偏差,如经济利益、人情世故等都不统筹于知识领域,所以也问题百出。如《马向阳下乡记》中的周冰,她一心一意想在大槐树村推广高产育苗,希望能在二叔的地上开辟试验田,却没有考虑到村内的一些现实矛盾。在搞土地流转时,她力主将土地承包给本村大户刘玉斌,认为可以给本村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却没有考虑到长远的经济效益分配问题,最后也失败了。
村官形象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也传达创作者对于现实农村生活的理解与期望。农村题材电视剧村官形象的多元化,使其从一个符号转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饱满的圆形人物,那么就必须要将人物角色放入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中去锻炼与考量,因此有了以下几种村官形象:
其一是在情感与理性中抉择的村官形象。人是复杂的社会动物,人身上往往同时贴着多个社会标签,而且这些不同的标签之间有时还会发生冲突。如电视剧《父子村官》中的姚爱农,其父是村主任,治理村务有着传统的见解,姚爱农作为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有着许多现代化理念。如姚爱农希望建无公害大棚蔬菜,而父亲不同意。在父亲的心中,儿子听从父亲是天经地义,在家族观念较强的农村,大多数长辈都持有相同的态度,而姚爱农则更希望做更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
其二是经验与创新中抉择的村官形象。经验是人类社会生活赖以存续的要素,在农村,春播种、秋收粮、夏引水、冬防霜处处都是祖辈积累的经验,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但古语亦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村官角色塑造中,这两种思维模式所产生的矛盾从侧面反映了当代村官所面临的客观问题。在国家大力倡导农村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日渐重要,经验与创新这对矛盾在村官形象塑造中十分常见。
其三是“候鸟型”与“筑巢型”抉择的村官形象。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继续留在农村城市还是回归城市,矛盾如此突出。如在电视剧《大村官》中的孙浩然。女朋友希望他能在城市,这是婚姻和良好工作的保障。而孙浩然在经过了与村民长期的相处后却决定留在农村继续工作,他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与理想。这无疑是对当下主旋律的一种声援,引导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危机来临时选择扎根农村,脚踏实地。
二、多元化村官形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杂糅。新世纪以来,电视剧创作理念不断创新与进步,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原先单一类型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其他类型的元素,如加入家庭伦理、西部剧的元素等,这使得电视剧更加饱满,也使得剧中人物角色塑造有了更多种的选择与搭配,多元化的村官形象从而应运而生。
二是新时代社会背景要求。一部好的电视作品,其主题应是紧贴时代的。村官角色塑造上也应遵从这一规律。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2007年十七大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政策作为重大战略决策等都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村官形象塑造是大勢所趋。多元化更能全面而客观的展现村官形象,他应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物形象,也总是包含着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三是观众审美诉求的改变。观众的审美诉求决定着市场的需求,而市场的需求决定着经济利益,这无疑是角色塑造多元化一个最大动力。要想让作品脱颖而出,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营造出一个多面化的人。另一方面,人们接触农村题材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平房、田野、小路等,对比都市剧缺少视觉冲击,所以村官形象多元化也是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素材和剧情单调的一种弥补。
三、新世纪农村剧村官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总的来说,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村官形象塑造是比较成功的。如演员选择的青春偶像化,在20世纪的农村剧中,村官这一形象都显得“老成持重”,而实际上,国家也在推行干部年轻化,如大力培养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佐证了这点。所以,农村题材电视剧在选取演员时偏年轻化和偶像化也并未脱离实际。对于观众而言,剧中人物塑造的青春偶像化更容易接受,除了赏心悦目,这样的角色塑造也更加契合观众心理。如在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村书记就是由当下广受追捧的偶像吴秀波来饰演,墨镜、短裤、探险帐篷、山地自行车等装备让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时尚前卫的都市人,不靠谱的外表与其工作性质的强烈反差让观众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期待。 再如立体化的村官形象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个性、语言、社会关系等,如若是刻画其中一个方面,那么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就稍显呆板。
在村官形象塑造的创新与探索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是泛娱乐化。电视剧有娱乐的属性,还具有教化、反映现实生活等其他属性,如若过度追求娱乐,则有舍本逐末之嫌。过度的追求喜剧效果,导致了一些电视剧对农村发展深层次的理解缺失,对现实方面往往蜻蜓点水,从而丧失了农村生活直观而鲜活的体验,村官形象塑造就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如电视剧《一乡之长》中对反面人物胡家兄弟的塑造,创作者并没有让他们恶贯满盈,也没有让观众看了恨得咬牙切齿。更多的是在他们的行为上添入娱乐元素,让观众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好笑。这样的设计给整个电视剧增添了看点,但却在是非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上模糊化了,在进行社会教化的职能上不够全面客观。
笔者认为,娱乐元素在当下农村题材电视剧村官形象塑造中仍不可缺少,但是应该注意把握其中分寸,以真实刻画、现实表达为主,娱乐元素为辅,做到让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的同时,不丧失现实生活的严肃性。
二是部分村官形象塑造同质化严重。虽然国内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村官形象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仍有部分农村题材电视剧村官形象塑造出现同质化严重的情况,其原因一是剧本创作的创新性不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电视剧创新乏力的普遍问题。二是因为对村官这一形象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形成不了对村官形象独特的见解。在笔者所选取的几个电视剧文本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地域相同的电视中。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在文本创新方面下工夫,只有在创作中保持创新,形象塑造方面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其次,创作者应该深入农村,收集更多真实、客观的人物素材。只有在能够深刻的了解一个角色的时候才能够塑造出这个角色的灵魂。
四、结语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狀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官作为基层与国家政策连接的最后一环纽带,面临着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等多个二元对立问题,村官这一形象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变得更为负责。从承担意识形态和国家政策宣传的具象化呈现,转变为一个兼具意识形态传达和个人情感的饱满人物,这是在中国电视剧类型融合背景下所产生的变化,以鲜活充满情感的形象淡化意识形态宣扬的生硬,兼顾娱乐性和政治性,用观众更能接受的方式去实现这一任务,是电视剧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贾秋汇,1990.7,女,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电影学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农村;电视剧;村官形象
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逐渐升温,成为当下电视剧中的收视热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刘老根》、《乡村爱情》系列、《喜耕田的故事2》、《马向阳下乡记》等等。在2006年央视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中,收视前三的均为农村剧。而2014年农村剧《满仓进城》更是力压其他热门大剧成为收视冠军。于农村来说,现代文明不断融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耕作方式及生活方式也在悄然转变,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与焦点给电视剧的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于观众而言,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电视机的普及都催动着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贴近农民生活的影视作品成了一种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非农村观众群体也在关注这类电视剧以寻找在冰冷的城市里缺失的温情和趣味。
一、村官形象的分类
传统的分类是:“土生土长”的村官和“上山下乡”的村官两种。
第一种是指在村中土生土长,对本村的人情关系、日常生活比较了解的村官。村官是村民的父母官,村官可以带来创收、停止纷争,但也有负面影响,村民们听从他,甚至有些崇拜,这对决策会产生一定干扰。第二种村官一般是由国家指派进村协助工作的人,对村务村民了解不深,开展工作也磕磕绊绊,塑造外来村官在这方面就更有看点。这些村官的到来有益于农村进行现代化改革,但知识分子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存在偏差,如经济利益、人情世故等都不统筹于知识领域,所以也问题百出。如《马向阳下乡记》中的周冰,她一心一意想在大槐树村推广高产育苗,希望能在二叔的地上开辟试验田,却没有考虑到村内的一些现实矛盾。在搞土地流转时,她力主将土地承包给本村大户刘玉斌,认为可以给本村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却没有考虑到长远的经济效益分配问题,最后也失败了。
村官形象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也传达创作者对于现实农村生活的理解与期望。农村题材电视剧村官形象的多元化,使其从一个符号转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饱满的圆形人物,那么就必须要将人物角色放入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中去锻炼与考量,因此有了以下几种村官形象:
其一是在情感与理性中抉择的村官形象。人是复杂的社会动物,人身上往往同时贴着多个社会标签,而且这些不同的标签之间有时还会发生冲突。如电视剧《父子村官》中的姚爱农,其父是村主任,治理村务有着传统的见解,姚爱农作为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有着许多现代化理念。如姚爱农希望建无公害大棚蔬菜,而父亲不同意。在父亲的心中,儿子听从父亲是天经地义,在家族观念较强的农村,大多数长辈都持有相同的态度,而姚爱农则更希望做更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
其二是经验与创新中抉择的村官形象。经验是人类社会生活赖以存续的要素,在农村,春播种、秋收粮、夏引水、冬防霜处处都是祖辈积累的经验,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但古语亦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村官角色塑造中,这两种思维模式所产生的矛盾从侧面反映了当代村官所面临的客观问题。在国家大力倡导农村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日渐重要,经验与创新这对矛盾在村官形象塑造中十分常见。
其三是“候鸟型”与“筑巢型”抉择的村官形象。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继续留在农村城市还是回归城市,矛盾如此突出。如在电视剧《大村官》中的孙浩然。女朋友希望他能在城市,这是婚姻和良好工作的保障。而孙浩然在经过了与村民长期的相处后却决定留在农村继续工作,他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与理想。这无疑是对当下主旋律的一种声援,引导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危机来临时选择扎根农村,脚踏实地。
二、多元化村官形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杂糅。新世纪以来,电视剧创作理念不断创新与进步,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原先单一类型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其他类型的元素,如加入家庭伦理、西部剧的元素等,这使得电视剧更加饱满,也使得剧中人物角色塑造有了更多种的选择与搭配,多元化的村官形象从而应运而生。
二是新时代社会背景要求。一部好的电视作品,其主题应是紧贴时代的。村官角色塑造上也应遵从这一规律。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2007年十七大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政策作为重大战略决策等都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村官形象塑造是大勢所趋。多元化更能全面而客观的展现村官形象,他应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物形象,也总是包含着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三是观众审美诉求的改变。观众的审美诉求决定着市场的需求,而市场的需求决定着经济利益,这无疑是角色塑造多元化一个最大动力。要想让作品脱颖而出,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营造出一个多面化的人。另一方面,人们接触农村题材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平房、田野、小路等,对比都市剧缺少视觉冲击,所以村官形象多元化也是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素材和剧情单调的一种弥补。
三、新世纪农村剧村官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总的来说,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村官形象塑造是比较成功的。如演员选择的青春偶像化,在20世纪的农村剧中,村官这一形象都显得“老成持重”,而实际上,国家也在推行干部年轻化,如大力培养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佐证了这点。所以,农村题材电视剧在选取演员时偏年轻化和偶像化也并未脱离实际。对于观众而言,剧中人物塑造的青春偶像化更容易接受,除了赏心悦目,这样的角色塑造也更加契合观众心理。如在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村书记就是由当下广受追捧的偶像吴秀波来饰演,墨镜、短裤、探险帐篷、山地自行车等装备让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时尚前卫的都市人,不靠谱的外表与其工作性质的强烈反差让观众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期待。 再如立体化的村官形象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个性、语言、社会关系等,如若是刻画其中一个方面,那么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就稍显呆板。
在村官形象塑造的创新与探索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是泛娱乐化。电视剧有娱乐的属性,还具有教化、反映现实生活等其他属性,如若过度追求娱乐,则有舍本逐末之嫌。过度的追求喜剧效果,导致了一些电视剧对农村发展深层次的理解缺失,对现实方面往往蜻蜓点水,从而丧失了农村生活直观而鲜活的体验,村官形象塑造就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如电视剧《一乡之长》中对反面人物胡家兄弟的塑造,创作者并没有让他们恶贯满盈,也没有让观众看了恨得咬牙切齿。更多的是在他们的行为上添入娱乐元素,让观众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好笑。这样的设计给整个电视剧增添了看点,但却在是非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上模糊化了,在进行社会教化的职能上不够全面客观。
笔者认为,娱乐元素在当下农村题材电视剧村官形象塑造中仍不可缺少,但是应该注意把握其中分寸,以真实刻画、现实表达为主,娱乐元素为辅,做到让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的同时,不丧失现实生活的严肃性。
二是部分村官形象塑造同质化严重。虽然国内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村官形象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仍有部分农村题材电视剧村官形象塑造出现同质化严重的情况,其原因一是剧本创作的创新性不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电视剧创新乏力的普遍问题。二是因为对村官这一形象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形成不了对村官形象独特的见解。在笔者所选取的几个电视剧文本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地域相同的电视中。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在文本创新方面下工夫,只有在创作中保持创新,形象塑造方面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其次,创作者应该深入农村,收集更多真实、客观的人物素材。只有在能够深刻的了解一个角色的时候才能够塑造出这个角色的灵魂。
四、结语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狀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官作为基层与国家政策连接的最后一环纽带,面临着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等多个二元对立问题,村官这一形象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变得更为负责。从承担意识形态和国家政策宣传的具象化呈现,转变为一个兼具意识形态传达和个人情感的饱满人物,这是在中国电视剧类型融合背景下所产生的变化,以鲜活充满情感的形象淡化意识形态宣扬的生硬,兼顾娱乐性和政治性,用观众更能接受的方式去实现这一任务,是电视剧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贾秋汇,1990.7,女,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电影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