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及局部心肌运动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经冠状动脉途径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通过组织多普勒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移植前后患者整体及坏死局部心脏功能变化,以了解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介入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①选择2003-09/2004-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选择其中10例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10)岁.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术后随访.②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获取:介入手术当天,约于细胞注射前3 h进行.选择髂后上棘行骨髓穿刺术,抽取骨髓60~80 mL,离心后,取单个核细胞层配成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所获取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平均为(7.67±1.34)×109L-1,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果.③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细胞移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后第7~14天进行.将直径2.5 mm的OTW球囊置于心肌梗死边界区(血管堵塞部位),10 min内缓慢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0 mL.④移植后心脏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评估;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于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7,30,90及180 d行组织多普勒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整体心功能测定:左室长轴取二尖瓣水平M型,分别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并计算出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等.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了解坏死局部心肌运动情况:采用组织多普勒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测量坏死局部心肌运动,在10μg/(kg·min)时心肌运动改善最明显.于静息状态、各剂量输注3 min后和终止多巴酚丁胺输注5 min后,连续监测超声心动图,分别取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心尖长轴切面,将每个切面分成3个节段(即基底部、中间段、心尖部),并于每个切面的瓣环水平取样,测量局部节段性心肌运动的最大位移(局部心肌最大位移的大小取决于存活心肌的数量,存活的心肌细胞多则局部心肌最大位移大).⑤随访:患者于术后7,30,90和180 d在本院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上述其他检查,并观察其安全性.⑥治疗前后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心肌梗死患者1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随访.①心脏整体功能: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差异不明显(P>0.05).②心脏局部功能: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负荷状态下局部心肌运动明显改善[最大位移:基底段术前(49.58±10.18)mm,术后6个月(61.91±16.70)mm,t=1.82,P<0.05;中间段术前(31.89±6.42)mm,术后6个月(4155±9.94)mm,t=2.97,P<0.05;心尖部术前(13.60±6.65)mm,术后6个月(22.28±8.31)mm,t=2.33,P<0.05].③随访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结论:①采用组织多普勒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局部心肌最大位移进行定量分析,可间接评估梗死区心肌的存活情况.②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明显增加梗死区域存活的、有功能的心肌细胞的数量增加.但是,患者心脏的整体功能无明显改善,推测可能与所选患者梗死面积较小,且均得到及时血运重建治疗,致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在细胞移植术前得到了最大的保留有关.③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是比较安全的.④骨髓细胞移植的最佳的时机很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生后的7~14 d.
其他文献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的研究概况。按化学结构分为糖类、黄酮类、皂苷、萜类、糖蛋白、多肽、二苯乙烯类、生物碱、不饱和脂肪酸、含硫化合
目的研究心脏过早搏动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研各种早搏患者的证候情况,然后用SAS统计软件中的对应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特发性早搏患者与证候相
[目的]测试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制成髌骨骨折模型,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钙通道α1B亚单位mRNA的表达。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病理痛组:行左侧L5脊神经结扎并切断建立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假手术组:
目的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经氯硝柳胺悬浮剂处理后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内酶活性变化,以研究其杀蚴机制.方法将正常尾蚴和经氯硝柳胺悬浮剂浸泡后的尾蚴粘附于盖玻片上,室温
目的介绍用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同侧前臂动脉化的游离静脉皮瓣修复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远端血管与受区动脉吻合,近端血管与受区
目的深入研究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 (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SEDL)的发病机理,为最终防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逆转录-PCR及克隆测序方法对
目的通过对正常和缺氧条件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下丘脑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机理,为临床防治脑缺血/缺氧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材于新生SD大鼠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 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 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
我科自2000年2月~2002年8月间对一家族中姐妹4人均诊为鼻前庭囊肿,先后在2年零6个月中实施了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例1大姐,39岁。左鼻翼部隆起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