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得到更新和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从过去的单纯想要一个房屋到现在的将建筑质量看做一个首要考虑因素。因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为建筑工程提高更高水平的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18-02
1 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相对于建筑工程其他施工技术而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技术水平的要求上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合理利用,才能够使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真正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以及满足人们更高质量要求。
2 建筑工程队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概述
2.1技术要求
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指对整个混凝土施工流程中各种设备及材料的技术控制。根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钢筋和模板等设备的技术要点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技术控制措施有:
(1)检测钢筋质量。对所有进场的钢筋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数量、型号以及合格标准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保护钢筋的保护膜的厚度进行检测,确保保护膜具有足够厚度保护钢筋不受到撞击或其他原因出现磨损,影响性能发挥。
(2)混凝土模板的处理。①清洁处理,清扫模板中的所有垃圾。②增加湿润度,采用浇水的方式使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干燥模板在短时间内湿润度得到增加,从而起到防止干裂问题出现。同时,吸水后的模板还能够起到防止漏浆漏水的现象。但是在浇水时特别要注意浇水量,尽量控制在刚刚吸收到能够膨胀的程度即可。
(3)施工前检测模板和支架。模板和支架对混凝土的施工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结构,且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成型的质量;支架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它施工的安全。若这个两个构件在形状以及尺寸上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混凝土模板容易出现失稳或形成裂缝的问题。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这两个构件的型号以及尺寸认真做好检查,并对已架起模板的稳定性进行详细的检测,确保所有模板不会在后期施工出现松动甚至移动导致失稳现象的出现。
(4)尽量做到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施工过程。混凝土在浇筑时施工人员要最大程度控制好浇筑的量,且在完成浇筑工作之后尽量做到一次性就完成压平以及磨光的工作,避免出现进行二次压平和磨光工作。
2.2材料要求
合格的混凝土材料是混凝土施工工程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对其材料进行有效控制,是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混凝土材料主要有骨料、水以及水泥三种,这三种材料具体质量要求如下:
(1)骨料要求。骨料一般指的是砂石材料,是混凝土最大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砂石骨料和混凝土的比例为1.5:1,可见该材料在混凝土中的重要性。由于骨料占混凝土的大部分,因此其质量是否过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且不同的骨料对水泥量的要求各不相同,一些骨料需要大量的水泥进行搅拌才能够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强度,但是这种骨料也变相的增加了建筑的工程造价,造成增加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选择骨料方面采购人员需要对骨料的各种指标进行详细的检测,需要考虑骨料开采、运输以及储存整个过程的质量问题。
(2)水要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一定是符合质量标准的水,污染的水源不能使用,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都不可以使用,那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影响;混凝土的材料搅拌用水和后期养护浇水使用的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且尤其需要注意海水不能够使用在预应力以及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为了避免海水对这些材料的腐蚀,影响性能的发挥。
(3)水泥要求。水泥材料是保障混凝土具有足够强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当前市场上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多种多样,不同品种、不同强度都会使混凝土形成不同的强度等级,因此要根据实际建筑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种类以及强度的水泥。目前对水泥的要求主要有:①储存水泥的地方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且需要有专门的排水管,确保所有滞留在储存房间内的水汽都排除干净,使空气长时间处在干燥状态,避免空气湿度过大造成水泥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结块,影响后期使用。②水泥从采购到储存这个过程必须要做好防潮工作,运输的车辆必须要通风、车板干燥。对于受潮的水泥要及时处理,避免好坏水泥混在一起影响混凝土性能。③水泥进入到施工现场后首先要根据水泥的不同型号和强度分类堆放,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对水泥进行循环利用,避免浪费增加工程造价和造成环境污染。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施工技巧
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1)由浅入深的施工方法。在进行全方位施工事前首先要从浅基础的地方开始施工,等到浅基础完成且质量状况良好后开始慢慢向深基础的方向施工,这种方式除了考虑到周围建筑安全外,还包括减少费用支出的问题。通过一步步紧凑进行能够避免出现因翻工现象而增加的施工费用。
(2)混凝土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值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循序渐进的布料安排方式。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一定要注意按照从远处向近处方向浇筑,且方向连贯,即整个浇筑过程就是从一边开始慢慢推进到另外一边结束,中间不能转变方向。且浇筑的次数和方式要根据实际环境适度变化,如当碰见斜面层时,其浇筑方式选择分层的形式,且该斜面坡度不需要进行浇筑,只需要等待浇筑混凝土慢慢流淌硬化即可。
(4)使用振捣方式解决冷缝问题。冷缝现象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且若不多加注意就会造成冷缝内部多个空隙的出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在加大冷缝重视度的基础上使用振捣的方式对这类问题进行处理,且在振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求进行振捣,确保在规范时间内实现最好的振捣效果。
4 常見问题和解决措施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比较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裂缝,裂缝还分以下几种类型:
(1)干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水分随着天气变化蒸发造成裂缝出现,这种裂缝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抗渗性。解决措施: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尽量使用一些低热的水泥。
(2)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差造成裂缝出现。这种裂缝类型受气温影响比较大。解决措施: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使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凝固时间向近,减少内外部的温差。
(3)沉陷裂缝。表现形式是混凝土表面出现塌陷。造成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多方面。大多是因为基底处理或填土不结实或相对两个时间距离相对比较远造成支撑力不够造成裂缝出现。解决措施:填土时尽量压实,模板塔架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5 结束语
尽管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只要我们的施工人员从上到下能增强质量意识,严格履行每道工序,规范操作,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能够得到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18-02
1 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相对于建筑工程其他施工技术而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技术水平的要求上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合理利用,才能够使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真正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以及满足人们更高质量要求。
2 建筑工程队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概述
2.1技术要求
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指对整个混凝土施工流程中各种设备及材料的技术控制。根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钢筋和模板等设备的技术要点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技术控制措施有:
(1)检测钢筋质量。对所有进场的钢筋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数量、型号以及合格标准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保护钢筋的保护膜的厚度进行检测,确保保护膜具有足够厚度保护钢筋不受到撞击或其他原因出现磨损,影响性能发挥。
(2)混凝土模板的处理。①清洁处理,清扫模板中的所有垃圾。②增加湿润度,采用浇水的方式使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干燥模板在短时间内湿润度得到增加,从而起到防止干裂问题出现。同时,吸水后的模板还能够起到防止漏浆漏水的现象。但是在浇水时特别要注意浇水量,尽量控制在刚刚吸收到能够膨胀的程度即可。
(3)施工前检测模板和支架。模板和支架对混凝土的施工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结构,且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成型的质量;支架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它施工的安全。若这个两个构件在形状以及尺寸上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混凝土模板容易出现失稳或形成裂缝的问题。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这两个构件的型号以及尺寸认真做好检查,并对已架起模板的稳定性进行详细的检测,确保所有模板不会在后期施工出现松动甚至移动导致失稳现象的出现。
(4)尽量做到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施工过程。混凝土在浇筑时施工人员要最大程度控制好浇筑的量,且在完成浇筑工作之后尽量做到一次性就完成压平以及磨光的工作,避免出现进行二次压平和磨光工作。
2.2材料要求
合格的混凝土材料是混凝土施工工程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对其材料进行有效控制,是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混凝土材料主要有骨料、水以及水泥三种,这三种材料具体质量要求如下:
(1)骨料要求。骨料一般指的是砂石材料,是混凝土最大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砂石骨料和混凝土的比例为1.5:1,可见该材料在混凝土中的重要性。由于骨料占混凝土的大部分,因此其质量是否过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且不同的骨料对水泥量的要求各不相同,一些骨料需要大量的水泥进行搅拌才能够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强度,但是这种骨料也变相的增加了建筑的工程造价,造成增加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选择骨料方面采购人员需要对骨料的各种指标进行详细的检测,需要考虑骨料开采、运输以及储存整个过程的质量问题。
(2)水要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一定是符合质量标准的水,污染的水源不能使用,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都不可以使用,那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影响;混凝土的材料搅拌用水和后期养护浇水使用的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且尤其需要注意海水不能够使用在预应力以及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为了避免海水对这些材料的腐蚀,影响性能的发挥。
(3)水泥要求。水泥材料是保障混凝土具有足够强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当前市场上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多种多样,不同品种、不同强度都会使混凝土形成不同的强度等级,因此要根据实际建筑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种类以及强度的水泥。目前对水泥的要求主要有:①储存水泥的地方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且需要有专门的排水管,确保所有滞留在储存房间内的水汽都排除干净,使空气长时间处在干燥状态,避免空气湿度过大造成水泥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结块,影响后期使用。②水泥从采购到储存这个过程必须要做好防潮工作,运输的车辆必须要通风、车板干燥。对于受潮的水泥要及时处理,避免好坏水泥混在一起影响混凝土性能。③水泥进入到施工现场后首先要根据水泥的不同型号和强度分类堆放,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对水泥进行循环利用,避免浪费增加工程造价和造成环境污染。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施工技巧
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1)由浅入深的施工方法。在进行全方位施工事前首先要从浅基础的地方开始施工,等到浅基础完成且质量状况良好后开始慢慢向深基础的方向施工,这种方式除了考虑到周围建筑安全外,还包括减少费用支出的问题。通过一步步紧凑进行能够避免出现因翻工现象而增加的施工费用。
(2)混凝土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值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循序渐进的布料安排方式。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一定要注意按照从远处向近处方向浇筑,且方向连贯,即整个浇筑过程就是从一边开始慢慢推进到另外一边结束,中间不能转变方向。且浇筑的次数和方式要根据实际环境适度变化,如当碰见斜面层时,其浇筑方式选择分层的形式,且该斜面坡度不需要进行浇筑,只需要等待浇筑混凝土慢慢流淌硬化即可。
(4)使用振捣方式解决冷缝问题。冷缝现象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且若不多加注意就会造成冷缝内部多个空隙的出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在加大冷缝重视度的基础上使用振捣的方式对这类问题进行处理,且在振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求进行振捣,确保在规范时间内实现最好的振捣效果。
4 常見问题和解决措施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比较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裂缝,裂缝还分以下几种类型:
(1)干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水分随着天气变化蒸发造成裂缝出现,这种裂缝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抗渗性。解决措施: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尽量使用一些低热的水泥。
(2)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差造成裂缝出现。这种裂缝类型受气温影响比较大。解决措施: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使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凝固时间向近,减少内外部的温差。
(3)沉陷裂缝。表现形式是混凝土表面出现塌陷。造成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多方面。大多是因为基底处理或填土不结实或相对两个时间距离相对比较远造成支撑力不够造成裂缝出现。解决措施:填土时尽量压实,模板塔架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5 结束语
尽管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只要我们的施工人员从上到下能增强质量意识,严格履行每道工序,规范操作,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能够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