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孚众望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专家王正教授是我尊敬的长者之一。王老在他75岁生日的那一天邮赠《咬文嚼字谈规范》、《现代速记大全·符号速记法/汉字速记法/计算机速记法》两本新著给我。见到这两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王老“壮心不已”。《咬文嚼字谈规范》一书于2005年8月出版,他时年已74岁。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林茂在这本书的“序一”《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辛勤耕耘》中说得好:“王正先生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他壮心不已,笔耕不辍,离而不休,老有所为,从1992年末离休至今已经十三个年头了,他继续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为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贡献力量。”
《咬文嚼字谈规范》是《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的姊妹篇,后者于2003年10月出版。2004年8月,王老应邀出席了在哈尔滨召开的“首届中国公文节暨第三届中国公文论著评奖颁奖大会”,会上他申报了《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参评。当时,我担任评委会执行主任。《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虽然不属于公文学范畴的著作,但是由于它对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委会破例将它评为三等奖。这本书出版后,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界定为全省编辑、记者19期培训班2000多名学员受训的指定教材,也被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干部培训班及其他培训班作为培训教材,反响很好。
拜读了王老的《咬文嚼字谈规范》后,他“壮心不已”的可贵精神令我折服。这本书在《咬文嚼字规范谈》的基础上,更显出以下五个特点:
其一,主旨更明确。
王老离休后,1995年5月至2005年9月受聘于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门从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社会咨询工作。这其间,他除了在省新闻出版局、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举办的历次全省报纸、期刊、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中担任评委,在一些普通话、语言文字知识等大赛中多次担任评委,在省新闻出版局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班和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干部培训班作专题主讲之外,还在书报刊上发表近500篇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专题文章,《咬文嚼字谈规范》一书就是这些文章经筛选后汇编而成的。综观全书,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治理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现象。全书的第一部分以“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为标题,全书的最后一篇文章“后记”以“将《咬文嚼字规范谈》的姊妹篇《咬文嚼字谈规范》献给为构建热爱和平的和谐社会的国人:更加热爱我们的母语吧”收尾。
其二,编排更合理。
之前的《咬文嚼字规范谈》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规范专题篇”、“报刊点评篇”、“记者访谈篇”、“向‘名人’叫板篇”,基本上是以文章的对象来划分的。在《咬文嚼字谈规范》中,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依次为“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谨慎使用新词语和网络语”、“说普通话与泛滥方言”、“含义理解错误与用错词语”、“社会用字及字典词典的讹误”、“记者访谈与记者班上的答问”,主要是以文章的内容来划分的。两者的差别,妙在书名“规范谈”与“谈规范”字序的差异上。作为以“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为主旨的《咬文嚼字谈规范》一书,这样的编排就显得更为合理。全书的主体部分,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谨慎使用新词语和网络语”,说的是要规范使用新词语和网络语;“说普通话与泛滥方言”,说的是要规范使用语言;“含义理解错误与用错词语”,说的是要规范使用词语;“社会用字及字典词典的讹误”,主要说的是字典(词典)选字(词)释字(词)要更规范。
其三,内容更广泛。
围绕“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治理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现象”这一主旨,全书用多种方式予以阐述,或宣传,或指导,或研究,或分析,或评论,或漫谈,或商兑,内容比较丰富。如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并给予一些具体指导;研究了香港词语与内地词语的异同、台湾词语与内地词语的不同含义;分析了都市语言的形式归类和内容归类;评论了某些文章的不正确观点;对一些读音、字序、词义、数字使用、用字现象等进行漫谈;对《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性工具书中他认为个别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商兑,等等。
其四,针砭更集中。
大众传媒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是王老多年来始终关心和注意的重点之一,为此他花了不少精力去针砭。在《咬文嚼字谈规范》中,他的针砭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英文夹杂使用过多、过滥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他宣传了中宣部新闻局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2004年5月25日联合召开的“规范使用外文,维护祖国语言健康发展”座谈会的精神,指出“中英文混杂并不是‘跟世界接轨’,我们应该清楚,越是中国的才越是世界的”。二是外文字母缩写词滥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他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领导的批示和讲话精神,主张“慎用和少用字母词和外来词”,提醒媒体“别忘了我们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办给中文读者、中文受众的”。三是少儿读物和青少年读物忽视语言文字规范甚至传播不健康思想内容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他呼吁“关心和净化青少年的语言环境”,“绝不容许再用污秽的语言戕害青少年”。四是滥用和炒作方言的倾向。针对这种倾向,他吁请“大众传媒慎用方言”,质疑“地方影视剧何必炒作方言”。
社会用语的规范化问题,也是王老多年来始终关心和注意的重点之一。在《咬文嚼字谈规范》中,他的针砭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上语言的庸俗化倾向。针对这种倾向,他呼唤“真诚、美好、文明的网上语言表达”,希望“网络世界多添‘绿色’”。二是校园流行语在有着积极作用一面的同时还存在着消极影响的另一面。对于其消极影响的另一面,他赞同他人提出的“需要疏导和规范”、“通过社会的过滤”、传媒不能“对流行语中糟粕的传播和污染语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等主张。三是商业和公共场所用语中的崇洋、媚俗、哗众取宠和所谓的“标新立异”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他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商管理、城市监察、市容管理、城市建设等部门工作人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知识,使他们能正确指导和管理工商企业、公共场所的招牌、宣传牌板、广告的用字规范工作”。
其五,正误更深入。
如果说“向‘名人’叫板篇”是之前《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内容,那么对《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性工具书个别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商兑,则是《咬文嚼字谈规范》一书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他汇集了多篇文章,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异形词处理问题商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收词与释义问题商兑》、《〈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规范字失误指谬》、《异形词的规范依据与选择——兼谈〈现代汉语词典〉的若干误用导向》等。这些学术性探讨文章,在肯定其瑕不掩瑜的前提下指出其中的失误之处,更有利于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
从《咬文嚼字谈规范》的上述五个特点中可以看出,为了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治理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现象,王老是呕心沥血,与时俱进。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谭方之在《咬文嚼字谈规范》“序二”《文从字顺追本穷源》一文中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话,谨录于下作为本文的结尾,他说:“近读王正教授新著《咬文嚼字谈规范》,既敬佩又惊讶。新著指出语言文字使用中的若干错误和毛病,都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这些错误和毛病,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以误导误,以讹传讹,危害甚大。能有如此之多的发现并做出了正确、科学指正和分析,足见著作者造诣之深,功底之厚,用心之细,费时之久,责任感之强,令我敬佩。惊讶的是我长期行文讲话中也犯过其中的错误和毛病,竟浑然不觉。我将此书视为良师,不离左右,真正体味到开卷得益之妙。”
(通讯地址:200093 上海市杨浦区水丰路90号502室)
《咬文嚼字谈规范》是《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的姊妹篇,后者于2003年10月出版。2004年8月,王老应邀出席了在哈尔滨召开的“首届中国公文节暨第三届中国公文论著评奖颁奖大会”,会上他申报了《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参评。当时,我担任评委会执行主任。《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虽然不属于公文学范畴的著作,但是由于它对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委会破例将它评为三等奖。这本书出版后,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界定为全省编辑、记者19期培训班2000多名学员受训的指定教材,也被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干部培训班及其他培训班作为培训教材,反响很好。
拜读了王老的《咬文嚼字谈规范》后,他“壮心不已”的可贵精神令我折服。这本书在《咬文嚼字规范谈》的基础上,更显出以下五个特点:
其一,主旨更明确。
王老离休后,1995年5月至2005年9月受聘于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门从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社会咨询工作。这其间,他除了在省新闻出版局、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举办的历次全省报纸、期刊、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评比活动中担任评委,在一些普通话、语言文字知识等大赛中多次担任评委,在省新闻出版局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班和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干部培训班作专题主讲之外,还在书报刊上发表近500篇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专题文章,《咬文嚼字谈规范》一书就是这些文章经筛选后汇编而成的。综观全书,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治理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现象。全书的第一部分以“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为标题,全书的最后一篇文章“后记”以“将《咬文嚼字规范谈》的姊妹篇《咬文嚼字谈规范》献给为构建热爱和平的和谐社会的国人:更加热爱我们的母语吧”收尾。
其二,编排更合理。
之前的《咬文嚼字规范谈》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规范专题篇”、“报刊点评篇”、“记者访谈篇”、“向‘名人’叫板篇”,基本上是以文章的对象来划分的。在《咬文嚼字谈规范》中,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依次为“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谨慎使用新词语和网络语”、“说普通话与泛滥方言”、“含义理解错误与用错词语”、“社会用字及字典词典的讹误”、“记者访谈与记者班上的答问”,主要是以文章的内容来划分的。两者的差别,妙在书名“规范谈”与“谈规范”字序的差异上。作为以“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为主旨的《咬文嚼字谈规范》一书,这样的编排就显得更为合理。全书的主体部分,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谨慎使用新词语和网络语”,说的是要规范使用新词语和网络语;“说普通话与泛滥方言”,说的是要规范使用语言;“含义理解错误与用错词语”,说的是要规范使用词语;“社会用字及字典词典的讹误”,主要说的是字典(词典)选字(词)释字(词)要更规范。
其三,内容更广泛。
围绕“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治理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现象”这一主旨,全书用多种方式予以阐述,或宣传,或指导,或研究,或分析,或评论,或漫谈,或商兑,内容比较丰富。如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并给予一些具体指导;研究了香港词语与内地词语的异同、台湾词语与内地词语的不同含义;分析了都市语言的形式归类和内容归类;评论了某些文章的不正确观点;对一些读音、字序、词义、数字使用、用字现象等进行漫谈;对《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性工具书中他认为个别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商兑,等等。
其四,针砭更集中。
大众传媒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是王老多年来始终关心和注意的重点之一,为此他花了不少精力去针砭。在《咬文嚼字谈规范》中,他的针砭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英文夹杂使用过多、过滥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他宣传了中宣部新闻局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2004年5月25日联合召开的“规范使用外文,维护祖国语言健康发展”座谈会的精神,指出“中英文混杂并不是‘跟世界接轨’,我们应该清楚,越是中国的才越是世界的”。二是外文字母缩写词滥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他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领导的批示和讲话精神,主张“慎用和少用字母词和外来词”,提醒媒体“别忘了我们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办给中文读者、中文受众的”。三是少儿读物和青少年读物忽视语言文字规范甚至传播不健康思想内容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他呼吁“关心和净化青少年的语言环境”,“绝不容许再用污秽的语言戕害青少年”。四是滥用和炒作方言的倾向。针对这种倾向,他吁请“大众传媒慎用方言”,质疑“地方影视剧何必炒作方言”。
社会用语的规范化问题,也是王老多年来始终关心和注意的重点之一。在《咬文嚼字谈规范》中,他的针砭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上语言的庸俗化倾向。针对这种倾向,他呼唤“真诚、美好、文明的网上语言表达”,希望“网络世界多添‘绿色’”。二是校园流行语在有着积极作用一面的同时还存在着消极影响的另一面。对于其消极影响的另一面,他赞同他人提出的“需要疏导和规范”、“通过社会的过滤”、传媒不能“对流行语中糟粕的传播和污染语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等主张。三是商业和公共场所用语中的崇洋、媚俗、哗众取宠和所谓的“标新立异”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他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商管理、城市监察、市容管理、城市建设等部门工作人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知识,使他们能正确指导和管理工商企业、公共场所的招牌、宣传牌板、广告的用字规范工作”。
其五,正误更深入。
如果说“向‘名人’叫板篇”是之前《咬文嚼字规范谈》一书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内容,那么对《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性工具书个别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商兑,则是《咬文嚼字谈规范》一书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他汇集了多篇文章,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异形词处理问题商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收词与释义问题商兑》、《〈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规范字失误指谬》、《异形词的规范依据与选择——兼谈〈现代汉语词典〉的若干误用导向》等。这些学术性探讨文章,在肯定其瑕不掩瑜的前提下指出其中的失误之处,更有利于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
从《咬文嚼字谈规范》的上述五个特点中可以看出,为了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母语,治理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现象,王老是呕心沥血,与时俱进。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谭方之在《咬文嚼字谈规范》“序二”《文从字顺追本穷源》一文中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话,谨录于下作为本文的结尾,他说:“近读王正教授新著《咬文嚼字谈规范》,既敬佩又惊讶。新著指出语言文字使用中的若干错误和毛病,都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这些错误和毛病,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以误导误,以讹传讹,危害甚大。能有如此之多的发现并做出了正确、科学指正和分析,足见著作者造诣之深,功底之厚,用心之细,费时之久,责任感之强,令我敬佩。惊讶的是我长期行文讲话中也犯过其中的错误和毛病,竟浑然不觉。我将此书视为良师,不离左右,真正体味到开卷得益之妙。”
(通讯地址:200093 上海市杨浦区水丰路90号5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