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运河保护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来源 :现代城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ss_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众参与是世界遗产运河在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文章以英国、加拿大两国世界遗产运河为研究对象,对遗产公众参与理念的发展过程与遗产运河语境下的公众参与人群特征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并通过分析两国遗产运河地方管理体系与参与机制,总结出权力下放、垂直管理两项公众参与管理制度与单向告知、咨询、参与合作3项具体参与机制;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英、加两国公众参与理论、实践对我国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借鉴经验与启示。
其他文献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中国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其概念、内涵、形态、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形成广泛共识,《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各层次规划实践工作。文章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践为基础,着力从文化价值的视角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认知进行探析,以期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建设保护和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在大运河的保护范围内,许多人仍住在普通的传统民居中。这些民居由于未被列入遗产保护名录,往往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通过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的两个实验认知与探讨保护这些民居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将542个民居样本分为原始组和干预组(在保护性修复工程中改造或重建的454个民居),进行“建造原型”和“天际线的分形维数”两个因子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原始组的分析指标数据均高于干预组,为定性讨论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数百年来当地居民根据生活需要建造的传统民居,因其居住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可再现性,成为了大运河的重要景
近年来,我国小尺度地域内“乡—乡”人口流动规模快速增长,但对该类型人口流动的机制解释和治理应对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补充.文章构建了基于综合成本比较的新“推—拉”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基础应是大运河本体。大运河本体与主轴、一轴、中轴在空间上是一致的。当前,大运河本体的保护和传承利用中存在“重列入世界遗产的大运河文化,轻作为国家重点文物的大运河文化”等现象,导致其生态修复和沿线环境建设面临很大的风险。结合大运河遗产分布等对大运河本体进行空间分类,提出大运河本体空间上古今运河的“一轴两面”,打造“美丽中轴”,不仅是对古运河进行保护和传承利用,保护历史形成的今运河及其航运功能,而且是保护和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任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需要增长动能呈现新变化.本文从省级视角入手,
教育设施的合理配置是完善要素供给、均衡设施分布、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其在“均等化”前提下实现配置更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证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之一.以往的
轨道站点影响区划分是轨道站点客流预测和土地利用布局的关键前提。文章基于武汉市轨道交通接驳出行调查,分析轨道接驳出行结构和接驳距离,运用成本加权距离分析方法划分轨道站点的多级影响区。结果表明:基于直线的缓冲区生成方法往往高估了影响区范围,基于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划分站点影响区更符合实际﹔步行、自行车、公交车是3种最主要接驳方式;接驳方式结构和接驳距离存在空间分异性;不同站点影响区内接驳方式结构有较大差异。
近年来,外汇管理主动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服务涉外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同时也对外汇管理内控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外汇管
《运输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笔者通过将超星学习通、ITP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融汇到《运输管理》教学当中去,利用互联网采取“线上理论学习+线下虚拟仿真的操作”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程与岗位操作具有更高的匹配度,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实现三类空间和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规划方法亟待创新.文章在归纳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限制”和“比较优势”的综合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