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林道路作为连接景点,组织游线、分散交通的重要经络,在园林中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园林中的道路更是色、形、质丰富多样,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园、游园中常见的园林道路种类、施工程序方法及每种道路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园林道路;分类;施工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98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55-02
园林道路是公园、游园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各景点、景区以及活动中心的纽带和经络,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分散人流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供游人散步和休息之用。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把道路的功能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做到景路相映,人在景中亦成景。
1 园林道路的种类及分级
根据游园道路在游览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主要分为游园主干道、游园次干道、支路及游园小径、汀步。
游园主干道:游园主干道是从主入口通向全园各景区中心、各主要建筑、主要景点、主要广场的道路。起着快速疏散交通的作用同时承担着园区管护行车线路的要求,在建设中一般结合园区整体布局均匀分布。是公园、游园中大量游人所需通过的路线。通常情况下是园区中最宽的道路,考虑到行车荷载及交通量所选用的路面材料多为混凝土路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景观的要求近年也多见彩色沥青路面。
为了打破单一性及符合景观建设的需求,通常做成剁斧石道路,结合景观需要决定是否进行雕花刻字等营造成优美自然的园路。混凝土仿石压膜路面、彩色沥青路面(如图1~2)。
游园次干道:游园次干道是次于主干道的重要道路,分散在各景区、沟通各景点、建筑。是各相邻景点地界分割夹互形成的游览线路,是游园主干道以下较宽的园林道路。为园区最主要的、使用量较大游览线路,兼有部分小型管护车辆及机具车辆交通的作用。由于承重要求没有主干道那么强了,可选择的材料及形式更为宽泛,园路逐步多样,更富美感。常见的形式主要有,石材铺砌(纯色/变色)、陶砖道路、各类材质混铺的,如图3~4。
游园小径:游园小径主要供散步休息,是各个景点内供游客近距离观赏的线路。没有大的荷载,只要能满足游览需要和日常管护即可,以优美婉转、自然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极尽自然变化之妙,可将游人引入各个景深角落之处,更加细致的游览。以安静为主,多曲折,分布自由。考虑较多的是和景点氛围的结合性、融洽性,完全为满足游览需求所建,材料选择更为多样,形式更富情趣。常见形式有石材、陶砖、木材、木塑、雨花石等等的混铺或纯铺,形式更加的灵活多变,易形成不同的风格,能更好的和环境相融入,如图5~6所示。
汀步:汀步是一种浅水区中的步石。亦为景观的一种,既满足赏景功能,又增加游览情趣(如7~8图)。
2 园林道路基本做法及注意事项
园林道路不同于建筑中一般的硬质铺装,要做到自然衔接,线形流畅优美;再拿到施工图纸时,要详细准确的读图、解图,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尽可能的组织预演(讲)一下施工过程,理清施工思路的同时能及时发现设计缺陷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接下来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时就可以跟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做好具体沟通,力争把问题消解在萌芽。同时这样也能更好的在施工中诠释设计理念。
2.1 道路路基及基层的施工
(1)放粗线:对施工道路在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一般在园林道路中,道路是依附地形的变化随坡就势的(设计另有要求除外),首先找准道路中心线,根据道路宽度进行放线。
技术要领:园林道路具有特殊的景观要求,放样线型必须做到弧度舒缓圆润,曲线自然流畅。针对路口的喇叭口放样要做到找准中线,喇叭口基本和相交路口垂直,一般情况下喇叭口的大口边尺寸不超过道路路宽的两倍。
(2)施工范围内苗木管线的处置:放粗线后,联系建设方及相关产权单位对道路范围内的苗木、管线(喷灌管道、取水井口、城市WIFI线缆、监控线缆)等进行清理整改或重新栽植、埋置。
技术要领:放线后对管道、管线及时探测,积极主动联系其所有权单位了解管线管道埋深、走向等情况做好保护或移置。
(3)基礎挖填及整平夯实: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宽度沿边线每侧放出10cm宽度对园路进行基础开挖,基础做好后,在槽底上洒水,保持潮湿,对基础底部进行夯实,基础的深度应视路面的设计厚度决定,一般成品道路完成后要高于周边环境8~10cm,利于道路排水及低地绿化的需要。
技术要领:挖填过程中及时找平,减少土方工程量。对主干道、交通量大的次干道,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要测定压实度。对一般次干道和游园小径采用电夯进行夯实,一般不测压实度;如出现不适合做基底层的材质时,要深挖换填,或掺基质进行改良;如果遇到垃圾填埋或坡度过大的假山道路,在现浇基础时要增设钢筋网片并做好工程签证及隐蔽工程的验收事项。
(4)二次放线、支模板:根据放粗线时的道路中心控制桩按照设计宽度精确测量,放出符合设计意图、优美顺畅的道路边线;沿着边线在外侧支模板。
技术要领:利用铅丝或竹竿多点检查道路的宽度,确保宽度准确,利于后期立道沿和面层铺装,保证模板垂直。
(5)浇筑混凝土垫层:根据设汁厚度按照测量标出的高程控制点水平线进行浇筑。
技术要领:将混凝土摊铺均匀,表面处理平整,尤其注意粗细骨料分布要均匀,振捣密实。除必要操作人员作精细整平操作外,其他人员严禁在松铺的混凝土上走动。
(6)铺设道沿:①平铺道沿,垫层完成后沿道路设计边线用1:3的水泥砂浆做结合层,安装道沿;②立道沿:用5cm混凝土做基础,立置道沿。安装时再次利用铅丝或竹竿多点检查道路的宽度。确保宽度一致。
技术要领:道沿安装要平稳、牢固、缝隙均匀。立道牙基础要与路床同时填挖碾压。及时用橡胶锤微调,保证道沿上平面平整一致;在调整时要有专人目测外缘曲线的顺畅度及平滑度;调整完成后及时砂浆勾缝。
2.2 道路面层的施工
道路路基及基层是路面的主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严重影响上部面层的铺装质量。路面所反映的开裂、错台等等病害究其根源绝大多数是下部结构引起的。应该对下部结构严格施工,做好测量和每一次的隐蔽工程验收。铺设道沿后,就是最主要的上部结构面层的铺装。面层铺设的施工手法、勾缝大小、材质文理走向及切割排布对路面美观性、艺术性的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施工中一定要多加揣摩实践,创造出更富美感、质感的园林道路。特将不同材质结合层及面层的铺砌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如表1,以备探讨优劣共同进步。
收稿日期:2018-12-7
关键词:园林道路;分类;施工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98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55-02
园林道路是公园、游园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各景点、景区以及活动中心的纽带和经络,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分散人流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供游人散步和休息之用。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把道路的功能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做到景路相映,人在景中亦成景。
1 园林道路的种类及分级
根据游园道路在游览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主要分为游园主干道、游园次干道、支路及游园小径、汀步。
游园主干道:游园主干道是从主入口通向全园各景区中心、各主要建筑、主要景点、主要广场的道路。起着快速疏散交通的作用同时承担着园区管护行车线路的要求,在建设中一般结合园区整体布局均匀分布。是公园、游园中大量游人所需通过的路线。通常情况下是园区中最宽的道路,考虑到行车荷载及交通量所选用的路面材料多为混凝土路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景观的要求近年也多见彩色沥青路面。
为了打破单一性及符合景观建设的需求,通常做成剁斧石道路,结合景观需要决定是否进行雕花刻字等营造成优美自然的园路。混凝土仿石压膜路面、彩色沥青路面(如图1~2)。
游园次干道:游园次干道是次于主干道的重要道路,分散在各景区、沟通各景点、建筑。是各相邻景点地界分割夹互形成的游览线路,是游园主干道以下较宽的园林道路。为园区最主要的、使用量较大游览线路,兼有部分小型管护车辆及机具车辆交通的作用。由于承重要求没有主干道那么强了,可选择的材料及形式更为宽泛,园路逐步多样,更富美感。常见的形式主要有,石材铺砌(纯色/变色)、陶砖道路、各类材质混铺的,如图3~4。
游园小径:游园小径主要供散步休息,是各个景点内供游客近距离观赏的线路。没有大的荷载,只要能满足游览需要和日常管护即可,以优美婉转、自然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极尽自然变化之妙,可将游人引入各个景深角落之处,更加细致的游览。以安静为主,多曲折,分布自由。考虑较多的是和景点氛围的结合性、融洽性,完全为满足游览需求所建,材料选择更为多样,形式更富情趣。常见形式有石材、陶砖、木材、木塑、雨花石等等的混铺或纯铺,形式更加的灵活多变,易形成不同的风格,能更好的和环境相融入,如图5~6所示。
汀步:汀步是一种浅水区中的步石。亦为景观的一种,既满足赏景功能,又增加游览情趣(如7~8图)。
2 园林道路基本做法及注意事项
园林道路不同于建筑中一般的硬质铺装,要做到自然衔接,线形流畅优美;再拿到施工图纸时,要详细准确的读图、解图,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尽可能的组织预演(讲)一下施工过程,理清施工思路的同时能及时发现设计缺陷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接下来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时就可以跟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做好具体沟通,力争把问题消解在萌芽。同时这样也能更好的在施工中诠释设计理念。
2.1 道路路基及基层的施工
(1)放粗线:对施工道路在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一般在园林道路中,道路是依附地形的变化随坡就势的(设计另有要求除外),首先找准道路中心线,根据道路宽度进行放线。
技术要领:园林道路具有特殊的景观要求,放样线型必须做到弧度舒缓圆润,曲线自然流畅。针对路口的喇叭口放样要做到找准中线,喇叭口基本和相交路口垂直,一般情况下喇叭口的大口边尺寸不超过道路路宽的两倍。
(2)施工范围内苗木管线的处置:放粗线后,联系建设方及相关产权单位对道路范围内的苗木、管线(喷灌管道、取水井口、城市WIFI线缆、监控线缆)等进行清理整改或重新栽植、埋置。
技术要领:放线后对管道、管线及时探测,积极主动联系其所有权单位了解管线管道埋深、走向等情况做好保护或移置。
(3)基礎挖填及整平夯实: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宽度沿边线每侧放出10cm宽度对园路进行基础开挖,基础做好后,在槽底上洒水,保持潮湿,对基础底部进行夯实,基础的深度应视路面的设计厚度决定,一般成品道路完成后要高于周边环境8~10cm,利于道路排水及低地绿化的需要。
技术要领:挖填过程中及时找平,减少土方工程量。对主干道、交通量大的次干道,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要测定压实度。对一般次干道和游园小径采用电夯进行夯实,一般不测压实度;如出现不适合做基底层的材质时,要深挖换填,或掺基质进行改良;如果遇到垃圾填埋或坡度过大的假山道路,在现浇基础时要增设钢筋网片并做好工程签证及隐蔽工程的验收事项。
(4)二次放线、支模板:根据放粗线时的道路中心控制桩按照设计宽度精确测量,放出符合设计意图、优美顺畅的道路边线;沿着边线在外侧支模板。
技术要领:利用铅丝或竹竿多点检查道路的宽度,确保宽度准确,利于后期立道沿和面层铺装,保证模板垂直。
(5)浇筑混凝土垫层:根据设汁厚度按照测量标出的高程控制点水平线进行浇筑。
技术要领:将混凝土摊铺均匀,表面处理平整,尤其注意粗细骨料分布要均匀,振捣密实。除必要操作人员作精细整平操作外,其他人员严禁在松铺的混凝土上走动。
(6)铺设道沿:①平铺道沿,垫层完成后沿道路设计边线用1:3的水泥砂浆做结合层,安装道沿;②立道沿:用5cm混凝土做基础,立置道沿。安装时再次利用铅丝或竹竿多点检查道路的宽度。确保宽度一致。
技术要领:道沿安装要平稳、牢固、缝隙均匀。立道牙基础要与路床同时填挖碾压。及时用橡胶锤微调,保证道沿上平面平整一致;在调整时要有专人目测外缘曲线的顺畅度及平滑度;调整完成后及时砂浆勾缝。
2.2 道路面层的施工
道路路基及基层是路面的主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严重影响上部面层的铺装质量。路面所反映的开裂、错台等等病害究其根源绝大多数是下部结构引起的。应该对下部结构严格施工,做好测量和每一次的隐蔽工程验收。铺设道沿后,就是最主要的上部结构面层的铺装。面层铺设的施工手法、勾缝大小、材质文理走向及切割排布对路面美观性、艺术性的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施工中一定要多加揣摩实践,创造出更富美感、质感的园林道路。特将不同材质结合层及面层的铺砌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如表1,以备探讨优劣共同进步。
收稿日期:20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