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中国会计界出现了国际趋同的趋势,近年来会计的国际趋同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争议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会计趋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国际趋同 经济全球化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及推动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会计准则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推动因素如下:
(1)适应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目前,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可以使公司在国际市场融资时,减少跨国发行证券的上市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同时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也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审核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有效监管,促进整个国际市场资源的充分流通,高效配置。
(2)提高跨国公司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进行投资和经营,需要按照所在国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因此,其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就要对两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差异分析,合并成口径统一的报表,在国际趋同后,在不同子公司所在国执行同一会计准则,能够避免跨国公司内部报表的合并、分析和使用的种种障碍,减少公司内部报表调整的相关处理费用及经营成本,削减跨国公司双重披露成本,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3)便于更好的引进外资。会计准则的差异,使国外投资者不能有效的评估国内企业的真实业绩会出于对风险的考虑而对投资犹豫不决。新准则的趋同为国外投资者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真实业绩提供了条件,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与可信度的加强可大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为国内公司更好地吸引外资提供条件。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体现
(一)内容体系方面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统驭作用之下,对有关业务或事项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基本包括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则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实际操作的指导,类似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起发布的应用指南和实施指南以及相关解释公告。由此可看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整体结构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内容趋同
1.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一直侧重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现在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修订后的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等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日益普遍的业务方面引用了公允价值,但对其运用限制还比较多,在充分考虑国内资本市场不发的的状况后,新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在充分证明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才适用公允价值。
2.基本准则方面。新基本准则中的基本原则,在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地同时突出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另一明显变化是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3.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这一合并业务的判断标准。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由主要依据母公司理论向实体理论转变。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
1.准则的制定过程缺乏社会的全面参与, 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充分参与草案的讨论,再投票表决,随后公开草案接受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才能公布最终结果,整个环节是公开进行的,这就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使得准则更加完善,而中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财政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其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相比之下,这样虽然降低了指定准则的成本,避免了利益各方在制定过程中的争执,但其权威性及代表性却不如前者。
2.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不完善有些准则虽然制定了,但执行起来却频频受阻,例如,第二十七号准则对油气资源弃置费用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要求预计油气资产弃置费用,但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没有相关规定,以致这一规定无法全面执行。同时,我国的监管手段单一,监督机制不够灵活,以致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比较严重,因此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与减值准备等问题上采取高度谨慎的态度,以避免职业判断的滥用。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亟待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却只有很小的比例,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使得我们很难适应当今变化万千的经济社会,也很难跟得上我国会计准则的变化。2001年的IASB改组,委员的任职条件更看重专业技术和职业背景,这就促使我国必须尽快培养出自己的会计国际化专家,同时,会计国际化不仅指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会计实务的国际化,这就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对策
1.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提及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方向时曾说到,趋同需要一个过程,趨同始终需要互动。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应只是单方面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应当是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扩大中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来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2.正视我国经济体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缺点,积极改进,当前,我国应当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全面客观的审视我国现行市场体系、经济制度企业制度、政府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别国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借由国际趋同的机会不断改进、提高我自身,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3.全面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是新准则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自觉转变旧观念,在理念上能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新准则的精髓,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更加主动地执行新准则的各项规定,同时,充分利用相关会计职业团体(如中国会计学会)的资源,及时对会计人员进行新准则的系统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4.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新准则全面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继续推动财政与证券监管,银行监管,审计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充分协调,形成有效地监管体系,在严格检查新准则执行的情况的同时,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实施公司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约谈工作,切实解决新准则执行中的障碍,对于违反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行为,根据具体情节进行严厉处罚,警戒企业不能只求自身利益而置准则规范于不顾。
参考文献
[1]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F]. 企业技术开发(2011)03-0133-02.
[2]胡淑红.浅析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J].会计之友,2006 (9).
[3]李红霞.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09(1).
作者简介:何文卿(1988-),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国际趋同 经济全球化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及推动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会计准则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推动因素如下:
(1)适应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目前,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可以使公司在国际市场融资时,减少跨国发行证券的上市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同时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也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审核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有效监管,促进整个国际市场资源的充分流通,高效配置。
(2)提高跨国公司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进行投资和经营,需要按照所在国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因此,其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就要对两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差异分析,合并成口径统一的报表,在国际趋同后,在不同子公司所在国执行同一会计准则,能够避免跨国公司内部报表的合并、分析和使用的种种障碍,减少公司内部报表调整的相关处理费用及经营成本,削减跨国公司双重披露成本,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3)便于更好的引进外资。会计准则的差异,使国外投资者不能有效的评估国内企业的真实业绩会出于对风险的考虑而对投资犹豫不决。新准则的趋同为国外投资者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真实业绩提供了条件,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与可信度的加强可大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为国内公司更好地吸引外资提供条件。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体现
(一)内容体系方面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统驭作用之下,对有关业务或事项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基本包括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则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实际操作的指导,类似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起发布的应用指南和实施指南以及相关解释公告。由此可看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整体结构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内容趋同
1.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一直侧重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现在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修订后的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等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日益普遍的业务方面引用了公允价值,但对其运用限制还比较多,在充分考虑国内资本市场不发的的状况后,新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在充分证明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才适用公允价值。
2.基本准则方面。新基本准则中的基本原则,在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地同时突出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另一明显变化是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3.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这一合并业务的判断标准。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由主要依据母公司理论向实体理论转变。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
1.准则的制定过程缺乏社会的全面参与, 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充分参与草案的讨论,再投票表决,随后公开草案接受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才能公布最终结果,整个环节是公开进行的,这就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使得准则更加完善,而中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财政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其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相比之下,这样虽然降低了指定准则的成本,避免了利益各方在制定过程中的争执,但其权威性及代表性却不如前者。
2.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不完善有些准则虽然制定了,但执行起来却频频受阻,例如,第二十七号准则对油气资源弃置费用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要求预计油气资产弃置费用,但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没有相关规定,以致这一规定无法全面执行。同时,我国的监管手段单一,监督机制不够灵活,以致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比较严重,因此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与减值准备等问题上采取高度谨慎的态度,以避免职业判断的滥用。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亟待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却只有很小的比例,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使得我们很难适应当今变化万千的经济社会,也很难跟得上我国会计准则的变化。2001年的IASB改组,委员的任职条件更看重专业技术和职业背景,这就促使我国必须尽快培养出自己的会计国际化专家,同时,会计国际化不仅指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会计实务的国际化,这就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对策
1.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提及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方向时曾说到,趋同需要一个过程,趨同始终需要互动。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应只是单方面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应当是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扩大中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来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2.正视我国经济体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缺点,积极改进,当前,我国应当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全面客观的审视我国现行市场体系、经济制度企业制度、政府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别国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借由国际趋同的机会不断改进、提高我自身,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3.全面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是新准则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自觉转变旧观念,在理念上能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新准则的精髓,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更加主动地执行新准则的各项规定,同时,充分利用相关会计职业团体(如中国会计学会)的资源,及时对会计人员进行新准则的系统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4.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新准则全面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继续推动财政与证券监管,银行监管,审计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充分协调,形成有效地监管体系,在严格检查新准则执行的情况的同时,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实施公司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约谈工作,切实解决新准则执行中的障碍,对于违反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行为,根据具体情节进行严厉处罚,警戒企业不能只求自身利益而置准则规范于不顾。
参考文献
[1]王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F]. 企业技术开发(2011)03-0133-02.
[2]胡淑红.浅析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J].会计之友,2006 (9).
[3]李红霞.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09(1).
作者简介:何文卿(1988-),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