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双高”高职院校及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推进,为满足企业对德技并修人才的需求,组建高水平德技并修的师资队伍成为必然。以烹饪专业为例,联合校企双方资源,将资源最大化利用,提出了以德技并修理念为核心,通过项目为抓手、实用为原则、知行合一为准绳,形成校企双方“共搭培训平台、共议培训计划、共建培训师资、共推培训考核”的师资共育路径。
关键词:德技并修;校企共育;师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08-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1]。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直接主体,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乎教学质量,也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组建一支德技并修的师资队伍成为必然,且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企师资共育的发展现状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可见,校企双方皆为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校方师资、企业师资均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德技并修的师资队伍应当由校方和企业两部分构成,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责任。但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校企师资共育存在明显不足。
(一)校内教师数量少、实践经验不足
据统计,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雙师型”教师不足50%,远低于教育部文件规定的70%。此外,75%左右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50%的专业教师是近五年进校的新教师[3]。笔者所在单位情况也与上述基本吻合,学院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实际餐饮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归结为三点原因:一是近年高职迅速扩招,教师数量缺口大。二是招聘政策不够完善,很多院校招聘局限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局限于应届生,是限制“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瓶颈。以烹饪类院校为例,全国烹饪教育最高只有本科,没有硕士、博士培养点,很多烹饪优秀人才,本科毕业后即选择就业,这直接导致了烹饪类高职院校很难招聘到“双师型”烹饪教师。三是各方对教师发展的重视度不够,部分学校虽也引进了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但教师自从入校后一心从事校内教学工作,也逐渐与行业发展脱节。
(二)企业教师理论弱、育人时间受限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理论储备严重不足,不能根据学情,有效落实分类教学、分层教学,也几乎不能从知行合一层面开展教学。譬如,企业教师在教授“油酥制作”时,只能浅显地告诉学生,先放什么,再放什么,什么手法,鲜少能告诉学生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此外,企业教师育人往往仅限于课堂,不能实现利用晚自习、周六日给予辅导,难以全身心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时还会临时有事,进行调代课,育人时间十分有限且缺乏稳定性[4]。
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企业教师长期扑在企业实践上,鲜少有机会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二是企业教师参与育人往往受托于校方,企业并不知情或者并不鼓励,如此企业也不会减少其工作量,导致其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参与育人全过程。
(三)高职校企共育师资动力不足、重技轻德
高职校企共育师资容易出现一头热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主要还是校方积极邀请企业师资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很少主动提出共育师资。此外,由于企业配合度低,企业师资参与育人的热情也严重受阻。不仅如此,当前的校企共育师资形式多数停留于学校教师进企业实践、企业专家参加座谈会等的形式展开,形式较为单一。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学校教师进入企业,还是企业大师进入学校,都重在技能、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师德建设与提升[5]。
一方面,这是由于校企双方存在目标不一致、责任不对等所致。校方目标是人才培养,而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当企业教师进入学校,将会直接损失劳动力,带来企业运转压力。因此,大多数企业对员工进入学校参与教育教学的工作量不会给予认可,也不会给予经济补贴,收入的悬殊让企业员工主动参加学校培训的活动受阻。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校企共育师资缺乏组织保障、监督及评价问题。首先,没有落地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师资共育,保证其师资共育与企业运营两不误,无后顾之忧。其次,缺乏统筹规划共育师资活动的组织及监督机构,现阶段的师资共育主要还是校企自主开展,严重缺乏约束力。在德与技的问题上,双方的自主性同样也很大。校方培养的人才输送给企业,企业在进行人才选聘时主要还是偏向技能的考核,德的考查由于难以量化而被弱化。因此,校企在育人过程中也会忽视师资德的提升。
二、德技并修背景下的师资建设内涵及要求
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桑代克通过动物学习迷箱实验发现了学习的基本规律,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格发展理论,上述无一不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可循、有科学可言的。因此,德技并修背景下的师资建设必须把握其内涵及时代要求。
(一)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内涵
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德技并修”。“德技并修”,指受教育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所融入的“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的融合状态,与大国工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内涵一致[6]。“德技并修”旨在要求职业教育既要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更广泛一点,也包括重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烹饪专业着力培养的是能烹调出健康、美味、营养菜肴的复合型烹饪技能人才。凡是和食物打交道的,安全、健康、节俭等都极为重要。如何保证从业者不为谋取暴利,规范操作,良心经营,杜绝浪费等,必须有赖于其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共同支撑。德技并修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其根本涵义是以德为本、以德驭技、寓德于技[7]。 德技并修的状态需要德技并修的过程得以实现,德技并修的过程是以德技并修的状态为目标,目标与过程实现高度统一。
(二)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了道德对教师职业的首要性、前提性和决定性,体现在以德立教的教师职业论、以德为先的教师素质论、以德育人的教师使命论[8]。在德技并修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导,身教重于言传,主导的教师理应首先具有良好的德行,并具有立德树人的能力。譬如,烹饪专业的教师首先应该有较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且能将这些美德,尤其是诚实守信、勤劳踏实、勤俭节约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内化于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除了能进行理论教学,还应当具备一定职业技能,能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些技能、实践应当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以保证技能人才培养能适应、推动社会发展。譬如,当下酥点已经部分实现产业化、自动化,若教师只教会学生手工包酥、叠酥,而丝毫不提及起酥机,那么学生将来很难胜任机械化生产酥点的岗位。
三、校企德技并修师资共育的路径
德技并修的师资培养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学校、企业、社会发展。提升校企共育师资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德技并修理念为核心,整合调动政府、校方、行业、企业四方资源优势,形成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要通过政策扶持、行业表彰、资金补助等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参与师资共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培育德技并修师资。
(一)以项目为抓手,校企共搭培训平台
在项目引领下,政府牵头,由政府、烹饪行业指导委员会、企业、烹饪类职业院校共同成立校企师资共育专项领导小组,共同搭建校企师资共育培训平台,并切实制定、落实《德技并修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教师企业锻炼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企教师结对管理办法》等规定。让校企师资共育可以真正落到实处,有服务、有监督、有评测,保证校企共育师资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并有利于实现学校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互联互通,促进教研室与企业对应部门之间的活动组织,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大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学习,也能促进校企双方对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实习就业等的实时追踪,实现高效率、全过程、资源利用最大化。
信息化平台以德技并修为文化布置主线,特设德技并修榜样专栏,专栏可以是行业中德艺双馨的大家,可以是学校杰出双师型教师,亦可是在大赛、品德皆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正气,让榜样的力量引领行业、企业、学校专业学习的发展。此外,平台板块还应该囊括专业建设、企业概况、学生成才、教师发展、培训管理中心等。其中专业建设部分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简介;企业概况包括职能部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岗位需求等;学生成才包括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习就业个人档案(包含学生个人、校方、企业实时对学生德、技的评价与希冀);教师发展部分包括校方教师和企业教师的个人简介、专业领域、联系方式等。双方教师可以自主互动联系,就德技并修育人中的问题共同探讨。管理中心由第三方机构负责,负责发布师资交换的申请、管理规定,收集信息化平台的改善建议等。培训管理中心除了正常的培训计划发布、培训管理等外,还可以借鉴学生学习平台,增设网络教师素养培训课程,加强多方合作,拓宽培训渠道,引进国内国外、行业企业、优质高校等不同来源的优秀人才,通过视频讲座、网课直播等形式,突破培训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师资培训形式多样化、成效高效化。此外,还可以牵头行业协会、甚至国外院校对校企师资共育给予一定指导与评价,以鼓励支持“扩大开放、加强交流”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二)以实用性为原则,校企共议培训计划
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推进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实用性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大量网络课程的出现,让大学存在的价值逐渐被取代,然而实用性是大学、培训公司屹立不倒的基石[9]。因此,德技并修背景下的校企师资共育也应当谨遵实用性原则,设计师资共育活动。
校企双方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当针对教师具体专业情况、教学任务情况等,安排适宜、实用的培训内容。譬如,教面点的教师更适合被安排去从事面点行业的企业,或者去酒店的中厨房白案。而教西餐的教师更适合被安排去西厨房。培训目标要更关注被培训教师最终解决实用性问题能力的提升。培训计划应该更有问题性和针对性,通过调研,明确教师培训需求,确立培训计划。譬如,前期调研时发现,面点教师关于油酥教学时的最新行业标准有些模糊,培训内容应当针对该问题开展培训。如,调研时企业师资反映希望教授如何组织项目化教学,那培训内容应该重点安排组织教学能力的培训。
(三)以实践性为准绳,校企共推培训考核
黄炎培先生认为,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要注重职业环境中的实践。实践性是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观的主旨内涵和鲜明特色,也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梦卿和邢晓提出,高职教学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强化实践环节,强调教学要遵循“实践—理论—实践”道路,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10]。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育能力提升时还是技能提升时,都一定要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发觉、检验理论,理论再促进实践提升的路径,做到知行合一。
烹饪专业师资的培训考核应当以知行合一为评价准绳,校企双方共同组织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活动,以此督促、评价校企共育师资德技并修理论与德技并修技能的双重提高。一是培训考核要注重考查教师将烹饪教育教学理论、烹饪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和烹饪操作的具体环节、过程结合的能力,只有当德技并修融入自然而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该培训方能迸发出更多生命力,有助于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二是培训考核要注重考查受培训教师运用理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能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或内涵建设方面或外延发展方面的建议,提高企业参与师资共育的积极性。三是培训考核要注重考查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总结真理、发展真理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产业、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及德技并修相关典型案例,教师要能将其总结、归纳,编写成活页教材,善于将行业实际需要反馈于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以更好服务于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宝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技并修”有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2]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3]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
[4]杨柳.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12).
[5]刘惠芹,王晓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6]赵蒙成.以德为本、寓德于技: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要义[J].职业技术教育,2020(4).
[7]杨林香.习近平关于师德重要论述的三重意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8]莊西真.新时代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9]袁靖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9(2).
[10]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
责任编辑:王新国
关键词:德技并修;校企共育;师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08-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1]。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直接主体,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乎教学质量,也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组建一支德技并修的师资队伍成为必然,且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企师资共育的发展现状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可见,校企双方皆为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校方师资、企业师资均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德技并修的师资队伍应当由校方和企业两部分构成,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责任。但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校企师资共育存在明显不足。
(一)校内教师数量少、实践经验不足
据统计,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雙师型”教师不足50%,远低于教育部文件规定的70%。此外,75%左右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50%的专业教师是近五年进校的新教师[3]。笔者所在单位情况也与上述基本吻合,学院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实际餐饮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归结为三点原因:一是近年高职迅速扩招,教师数量缺口大。二是招聘政策不够完善,很多院校招聘局限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局限于应届生,是限制“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瓶颈。以烹饪类院校为例,全国烹饪教育最高只有本科,没有硕士、博士培养点,很多烹饪优秀人才,本科毕业后即选择就业,这直接导致了烹饪类高职院校很难招聘到“双师型”烹饪教师。三是各方对教师发展的重视度不够,部分学校虽也引进了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但教师自从入校后一心从事校内教学工作,也逐渐与行业发展脱节。
(二)企业教师理论弱、育人时间受限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理论储备严重不足,不能根据学情,有效落实分类教学、分层教学,也几乎不能从知行合一层面开展教学。譬如,企业教师在教授“油酥制作”时,只能浅显地告诉学生,先放什么,再放什么,什么手法,鲜少能告诉学生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此外,企业教师育人往往仅限于课堂,不能实现利用晚自习、周六日给予辅导,难以全身心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时还会临时有事,进行调代课,育人时间十分有限且缺乏稳定性[4]。
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企业教师长期扑在企业实践上,鲜少有机会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二是企业教师参与育人往往受托于校方,企业并不知情或者并不鼓励,如此企业也不会减少其工作量,导致其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参与育人全过程。
(三)高职校企共育师资动力不足、重技轻德
高职校企共育师资容易出现一头热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主要还是校方积极邀请企业师资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很少主动提出共育师资。此外,由于企业配合度低,企业师资参与育人的热情也严重受阻。不仅如此,当前的校企共育师资形式多数停留于学校教师进企业实践、企业专家参加座谈会等的形式展开,形式较为单一。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学校教师进入企业,还是企业大师进入学校,都重在技能、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师德建设与提升[5]。
一方面,这是由于校企双方存在目标不一致、责任不对等所致。校方目标是人才培养,而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当企业教师进入学校,将会直接损失劳动力,带来企业运转压力。因此,大多数企业对员工进入学校参与教育教学的工作量不会给予认可,也不会给予经济补贴,收入的悬殊让企业员工主动参加学校培训的活动受阻。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校企共育师资缺乏组织保障、监督及评价问题。首先,没有落地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师资共育,保证其师资共育与企业运营两不误,无后顾之忧。其次,缺乏统筹规划共育师资活动的组织及监督机构,现阶段的师资共育主要还是校企自主开展,严重缺乏约束力。在德与技的问题上,双方的自主性同样也很大。校方培养的人才输送给企业,企业在进行人才选聘时主要还是偏向技能的考核,德的考查由于难以量化而被弱化。因此,校企在育人过程中也会忽视师资德的提升。
二、德技并修背景下的师资建设内涵及要求
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桑代克通过动物学习迷箱实验发现了学习的基本规律,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格发展理论,上述无一不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可循、有科学可言的。因此,德技并修背景下的师资建设必须把握其内涵及时代要求。
(一)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内涵
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德技并修”。“德技并修”,指受教育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所融入的“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的融合状态,与大国工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内涵一致[6]。“德技并修”旨在要求职业教育既要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更广泛一点,也包括重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烹饪专业着力培养的是能烹调出健康、美味、营养菜肴的复合型烹饪技能人才。凡是和食物打交道的,安全、健康、节俭等都极为重要。如何保证从业者不为谋取暴利,规范操作,良心经营,杜绝浪费等,必须有赖于其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共同支撑。德技并修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其根本涵义是以德为本、以德驭技、寓德于技[7]。 德技并修的状态需要德技并修的过程得以实现,德技并修的过程是以德技并修的状态为目标,目标与过程实现高度统一。
(二)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了道德对教师职业的首要性、前提性和决定性,体现在以德立教的教师职业论、以德为先的教师素质论、以德育人的教师使命论[8]。在德技并修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导,身教重于言传,主导的教师理应首先具有良好的德行,并具有立德树人的能力。譬如,烹饪专业的教师首先应该有较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且能将这些美德,尤其是诚实守信、勤劳踏实、勤俭节约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内化于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除了能进行理论教学,还应当具备一定职业技能,能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些技能、实践应当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以保证技能人才培养能适应、推动社会发展。譬如,当下酥点已经部分实现产业化、自动化,若教师只教会学生手工包酥、叠酥,而丝毫不提及起酥机,那么学生将来很难胜任机械化生产酥点的岗位。
三、校企德技并修师资共育的路径
德技并修的师资培养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学校、企业、社会发展。提升校企共育师资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德技并修理念为核心,整合调动政府、校方、行业、企业四方资源优势,形成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要通过政策扶持、行业表彰、资金补助等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参与师资共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培育德技并修师资。
(一)以项目为抓手,校企共搭培训平台
在项目引领下,政府牵头,由政府、烹饪行业指导委员会、企业、烹饪类职业院校共同成立校企师资共育专项领导小组,共同搭建校企师资共育培训平台,并切实制定、落实《德技并修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教师企业锻炼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企教师结对管理办法》等规定。让校企师资共育可以真正落到实处,有服务、有监督、有评测,保证校企共育师资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并有利于实现学校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互联互通,促进教研室与企业对应部门之间的活动组织,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大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学习,也能促进校企双方对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实习就业等的实时追踪,实现高效率、全过程、资源利用最大化。
信息化平台以德技并修为文化布置主线,特设德技并修榜样专栏,专栏可以是行业中德艺双馨的大家,可以是学校杰出双师型教师,亦可是在大赛、品德皆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正气,让榜样的力量引领行业、企业、学校专业学习的发展。此外,平台板块还应该囊括专业建设、企业概况、学生成才、教师发展、培训管理中心等。其中专业建设部分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简介;企业概况包括职能部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岗位需求等;学生成才包括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习就业个人档案(包含学生个人、校方、企业实时对学生德、技的评价与希冀);教师发展部分包括校方教师和企业教师的个人简介、专业领域、联系方式等。双方教师可以自主互动联系,就德技并修育人中的问题共同探讨。管理中心由第三方机构负责,负责发布师资交换的申请、管理规定,收集信息化平台的改善建议等。培训管理中心除了正常的培训计划发布、培训管理等外,还可以借鉴学生学习平台,增设网络教师素养培训课程,加强多方合作,拓宽培训渠道,引进国内国外、行业企业、优质高校等不同来源的优秀人才,通过视频讲座、网课直播等形式,突破培训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师资培训形式多样化、成效高效化。此外,还可以牵头行业协会、甚至国外院校对校企师资共育给予一定指导与评价,以鼓励支持“扩大开放、加强交流”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二)以实用性为原则,校企共议培训计划
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推进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实用性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大量网络课程的出现,让大学存在的价值逐渐被取代,然而实用性是大学、培训公司屹立不倒的基石[9]。因此,德技并修背景下的校企师资共育也应当谨遵实用性原则,设计师资共育活动。
校企双方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当针对教师具体专业情况、教学任务情况等,安排适宜、实用的培训内容。譬如,教面点的教师更适合被安排去从事面点行业的企业,或者去酒店的中厨房白案。而教西餐的教师更适合被安排去西厨房。培训目标要更关注被培训教师最终解决实用性问题能力的提升。培训计划应该更有问题性和针对性,通过调研,明确教师培训需求,确立培训计划。譬如,前期调研时发现,面点教师关于油酥教学时的最新行业标准有些模糊,培训内容应当针对该问题开展培训。如,调研时企业师资反映希望教授如何组织项目化教学,那培训内容应该重点安排组织教学能力的培训。
(三)以实践性为准绳,校企共推培训考核
黄炎培先生认为,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要注重职业环境中的实践。实践性是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观的主旨内涵和鲜明特色,也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梦卿和邢晓提出,高职教学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强化实践环节,强调教学要遵循“实践—理论—实践”道路,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10]。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育能力提升时还是技能提升时,都一定要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发觉、检验理论,理论再促进实践提升的路径,做到知行合一。
烹饪专业师资的培训考核应当以知行合一为评价准绳,校企双方共同组织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活动,以此督促、评价校企共育师资德技并修理论与德技并修技能的双重提高。一是培训考核要注重考查教师将烹饪教育教学理论、烹饪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和烹饪操作的具体环节、过程结合的能力,只有当德技并修融入自然而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该培训方能迸发出更多生命力,有助于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二是培训考核要注重考查受培训教师运用理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能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或内涵建设方面或外延发展方面的建议,提高企业参与师资共育的积极性。三是培训考核要注重考查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总结真理、发展真理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产业、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及德技并修相关典型案例,教师要能将其总结、归纳,编写成活页教材,善于将行业实际需要反馈于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以更好服务于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宝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技并修”有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2]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3]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
[4]杨柳.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12).
[5]刘惠芹,王晓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
[6]赵蒙成.以德为本、寓德于技: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要义[J].职业技术教育,2020(4).
[7]杨林香.习近平关于师德重要论述的三重意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8]莊西真.新时代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9]袁靖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9(2).
[10]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