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存在的“模式化”阅读的倾向,提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作者从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认知机制的特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等方面,阐释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支撑,以及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53-1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这使得当前我们语文教学有必要下大气力进行研究,让学生个性张扬而不张狂,努力探索走个性化阅读之路。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都能得到各自的收获。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和具体做法。
  一、要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学习《爱迪生》时,有学生认为爱迪生很傻,在火车上做实验,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硫酸差点烧伤了他的眼睛,他还做实验。那么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白爱迪生为什么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做实验,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他们的个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化成短课文,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更愿意学。
  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四、要适时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教学《海上日出》时,引导学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壮观的景象,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学生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表达的效果可能并不佳。那么我们换成别的交流方式试试呢?如口述、朗读,或者根据海上日出的录像资料,设置一个游览情景,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的小诗,画一幅海上日出图……这些都不可以吗?这些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潜能。
  五、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對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例如学生读了屈原,就会感到自己的卑微;读了陶渊明,就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就会感到自己的狭隘。这种对“卑微、势利、狭隘”的自责心理,就会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产生“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就能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语文,享受阅读,让阅读课堂成为孩子快乐的天地。
其他文献
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发现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π)参与了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的形成[1].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5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标本中GST-π的表达及其规律,以探索其在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和传染性软疣 (MC)临床上常见 ,在人群中HSV感染占 50 %到几乎10 0 % ,MC主要累及儿童、性活跃的成人和免疫缺陷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中MC的罹患率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