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代欧陆左翼哲学对爱欲功能的揄扬,提示着爱欲在现代主体性塑造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托数据算法的中介,人际交往中的"他者"维度有趋于消失的可能,自我正遭遇一场空前的主体性危机.一批左翼理论家尝试从古希腊传统中汲取资源,旨在从灵魂自我完善与源自共同生活的友爱政治两个方面,把爱欲抬升至建构主体的本体论地位,进而重拾主体解放论述以因应当前困境.这一转向反映了左翼思潮的新变化,同时也呈现出爱欲解放与审美救赎思想在理论旨趣和方法限度上的内在一致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欧陆左翼哲学对爱欲功能的揄扬,提示着爱欲在现代主体性塑造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托数据算法的中介,人际交往中的"他者"维度有趋于消失的可能,自我正遭遇一场空前的主体性危机.一批左翼理论家尝试从古希腊传统中汲取资源,旨在从灵魂自我完善与源自共同生活的友爱政治两个方面,把爱欲抬升至建构主体的本体论地位,进而重拾主体解放论述以因应当前困境.这一转向反映了左翼思潮的新变化,同时也呈现出爱欲解放与审美救赎思想在理论旨趣和方法限度上的内在一致性.
其他文献
梅洛- 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思想始于对客观思维的" 现象学还原",由此锁定了自然态度中经验论和理智论的亲缘性."知觉时间性" 是破除这一亲缘性的关键场域性要素.基于此,他在"非此即彼" 语境外以"时间的含混性" 为焦点重估了身心关系问题的传统预设,揭示了现象身体的起源及其时间性逻辑.因此,当梅洛- 庞蒂那游离于内在和外在的传统二分之外的"身体" 概念被再次谈及时,人们所领会到的既是关于"我是我的身体" 的纯粹现象学描述,也是伴随时间维度构筑的知觉世界的基本单元.
普遍化和形式化的道德规范难以走向现实应用,这也导致康德道德哲学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如何既能保证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又能让它得到落实,这构成了道德规范的应用问题.传统道德哲学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为此,一方面,哈贝马斯转向了对法律规范的研究,法律规范作为道德规范的有益补充,能够富有成效地解决道德规范的"不可期待性" 问题;另一方面,他还诉诸商谈伦理学,认为只有在基于利益的考量而达成的商谈共识中,人们才有充足的动机自愿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哈贝马斯的方案对解决道德规范的应用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面
在晚期梅洛- 庞蒂那里,被动性从来不是主动性的对立面,它们在持续生成的知觉宇宙中显现为含混两间的辩证关系.睡眠作为被动性的极点与醒觉状态张开了"分化- 去分化" 的知觉结构,身体作为两极的共同主体通过姿态记忆敞开了结构内部"为我" 转化的可能性.无意识通过知觉的二度" 沉积" 将陌异境域领会为熟稔经验,梦作为"无意识的妥协" 则将其" 凝结" 为具有意指性的" 象征物",从而迂曲地表达"我" 的"在世存在".这种被动性理论发展为" 肉身" 概念的" 可逆性" 原则,
在规范伦理学的讨论中,一直有融合康德伦理学和后果论的传统,较近的代表是帕菲特,他试图为规则功利主义提供一种康德式证明.但此种尝试是基于对康德伦理学的误读,未认识到康德是在元伦理学意义上运用其契约论证.也就是说,康德伦理学是一种元伦理学建构主义,它将理性作为规范性的来源和理由的根据,体现了对个人自主和平等地位的尊重.而后果论是一种客观价值理论,是将客观后果作为规范性的来源.对规范性来源的这两种不同理解将导致康德的契约论和帕菲特的后果论在规范伦理学上的差异,即契约论会尊重个人的行动自主,不会要求为了多数人利益
在信息本体论中,无论主张" 物质是信息的基础" 还是" 信息是物质的基础",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思路之一是把信息和物质等同起来,并选择恰当的结构实在论来解决二者的实在性问题.事实上,认识论结构实在论和本体论结构实在论都不足以解决不可观察物的实在性问题,弗洛里迪的" 信息结构实在论" 亦无法成功地论证"现实自身" 同现象世界的绝对对立.信息和物质的同一应当建立在建构的结构实在论的基础之上.
超人类主义是一种向"后人类"社会过渡的状态,这一转变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即把对进化过程的控制从自然选择转变为有意识的改造进程.在西方社会,超人类主义者广泛存在于各个政治派别之中,他们往往兼具自然科学背景,并愈益表现出参与社会政治实践的愿望.当前,超人类主义已经显现出与马克思主义重新结合的趋势.表面看,超人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着某种理论的关联性,如两者都重视物质条件,在人性观和自然观上看法相近,尤其强调技术进步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两者在关于人的社会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关键问题上观点相悖.立
恩斯特·克里斯对精神病艺术家的讨论旨在揭示天才与疯癫之间的实质性差异,批评人们在精神紊乱中寻觅艺术灵感的流行观念.通过对患有精神疾病的艺术家进行个案研究,克里斯呈现了精神病症与艺术创作相互牵连的各种关系模式.借助精神病理学的经验和艺术史的考察,克里斯把精神病患者患病时的制像活动与一般的艺术制像活动进行对比,把精神病艺术家约瑟夫森、梅塞施密特身上的艺术家成分和精神病质素进行比照,指出艺术图像创制并非来自心理紊乱本身,而是来自艺术家强大的自我对精神病患的抵抗,来自他们把私人经验变成公共表达的冲动以及他们向艺术
黑人激进传统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黑人知识分子普遍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的"学徒期",在理论上延续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并在长期抗争中建构了基于黑人种族身份的主体性.从黑人激进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与分殊中可以把握黑人身份政治的主体性局限:两者均关注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为出发点讨论主体性问题,黑人激进传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量则深受种族思维极端化的影响;两者均关注特定群体的集体身份建构,马克思主义结合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来分析现代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性身份的成因,黑人
资本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既紧密相关又彼此疏离的关系.一方面,现代民族国家并不是由资本主义创造的,它出现在"分割的主权"与"集中的君主制"之间的紧张关系中,这是一种与资本主义毫无关系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崛起离不开民族国家体系的诞生,它发生在一个崛起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宏大背景之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多面性:一是资本的扩张会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跨国资本和跨国资本家阶级;二是全球资本需要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资本全球化中被迫驶入资本逻辑的普遍化轨道;
"共同善"理论在中西方哲学史中有着不同的理论形态.在《墨子·尚同》篇中,墨子着力构建理想的共同体组织,提出了"一同天下之义",将复杂多样的个人意志统一为共同体意志,诉诸对整体利益("同义")的追求.根据"共同善"理论,"尚同"的政治主张并不是一种专制主义,而是一种强调天下人共享"同义"的"整体性的共同善".这种"共同善"理论具有"上同于天"和"下同于民"的双重维度,两者统一于对"同义"的追求.墨子的"尚同"思想可以丰富世界范围内的"共同善"理论,彰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