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育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美术课堂中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本文通过分析存在的原因,从思想观念、教学技巧、教学模式、教学设备等方面多方位引导学生提高对美术的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提高;农村中学;美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83-02
  【Abstract】Fine arts is an aesthetic education discipline that cultivates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t present,due to the lack of enthusiasm for stu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the art classroo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and guides students in various ways and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deas,teaching skills,teaching models,teaching equipment,etc.
  【Keywords】Improve;Rural middle school;Art interest
  在教育的行列里,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而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特别是现阶段正提倡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更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摆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要适用这种需要就必须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使学生审美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从多方位引导学生对美术科目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对美术的理解。那么如何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教育和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借此机会,我想谈谈自己二十多年来一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己对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
  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普通农村中学的学生,美术课更是刚刚接触,因为乡下小学根本就不上美术课,所以初中美术对美术教师来讲是一片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我们就必须充分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绘画技艺来打动、吸引学生的心,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知道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但由于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不一样,审美情趣更因人而异,所以更要加强审美素养,在课堂上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让他们懂得美术能够给社会和生活带来美,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
  美术课在农村中学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小,容易被忽视,经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是作为调剂精神的,给学校装装门面的课程,这固然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一方面因为它课时少,对升学率没有多大直接影响,所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干脆取消美术课,或者即使有也是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以往,特别是在高度追求升学率的冲刺下,体、音、美等科目在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形象极为模糊,所以上课的情绪多是付诸随便、马马虎虎的态度,更是谈不上对学术的追求。
  根据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学学校课程安排,中学每周安排的美术课基本是1-2课时,初中阶段3年6个学期计算,怎样充分利用好这些课时,教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到应该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法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技巧,并加以耐心指导,久而久之,有的学生本来作画情绪低落,作业效果不好,甚至应付了事。这对任课老师而言无疑是个教学难题。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教师必须明确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实际比重和地位,以及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中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不了兴趣,缺乏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那么如何来引导和扭转这种局面?引导他们走上兴趣的道路昵?我认为,首先,是教师本身对本学科的工作必须投以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其次,备好每―堂课还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學生的心理、动向都要较深入的去了解,这是教学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再一点,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倾向,结合要求合理性因材施教,根据教材中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到观念新颖、寓教于乐、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时发现班里有些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根本就懵懵懂懂。及时查找原因,发现是自己本身把基础课讲得太深奥了,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发现毛病后,马上就细找原因后,尽量把讲课时间缩短,内容尽量简要突出,这样,第二次讲课时学生兴趣就会明显增强,课堂效率也会有效改善。
  对有些素质较好的学生尽量找些适合的资料供他们参考,引导他们往创作的思路上走。搞些装饰性或者比较抽象性的画面,让他们的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挥,而且经常不定期举行班级评比话动。对优生给予表扬,对差生给予鼓励,这样就会更有吸引力和鼓动性。通过以点带面促使课堂潜在着你追我赶的劲头。
  目前,很多农村学校教学方面的设施设备欠缺,给美育教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从基层上来的学生美术方面素质较薄弱,往往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训练。以欣赏课为例,碰到这种题材,通常仅凭教师以本为本的讲解,而学生体会到的常常是绘画中的故事性,很难意会到其中的技巧和艺术性及画家们表现的思想内涵。我想如果这种课题能收集较为丰富的资料,再配以电教方式,通过详细全面的分析,学生或许能吸收理解更多。例如,课本第五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部分,学生还没经过较长时间训练,面对中国画如何用笔墨形式来表现,纯粹是一种盲目性。所以交上来的作业,画面上什么花样都有,都未能体现意境之目的。   再者,山水画中,必须掌握树、水、山、石的结构画法及纹理表现。这对城关小学升上来的学生在平时练习书法、简单的国画中还有些基础知识,而大多数学生这方面的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类似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收集些素材或自制画稿进行讲解,从基本功入手,结合基本的山、石、树(包括如何表现云、雾、水等)加以运用。这样效果会更好。通过这种形式教学,学生在头脑中对这课题会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才会动手尝试临摹,最后组织和引导他们大胆到户外写生。这样有个阶段性的进行,学生才会有信心作画,画出来的作业效果也会较满意。然而,要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成功,上课时除了要讲得通俗易懂外,还必须注意课堂设计的连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同時,课堂上环环相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种学习的最佳状态,不然学生就会失去听课的兴趣。此外,初中生毕竟年纪还小,生性比较好动,接受能力有限,上美术课时不能像对待美术院校的学生一样来对待他们。作画时应允许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便整个课堂气氛保持活跃,或者有机会可以多带他们到自然中去写生。这种教学方式更会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也可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经常性地组织他们参观学校或县级的书画展览,从中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引起他们训练的兴趣。
  另外,课外时间,也可和学生谈谈心,经常启发他们学习绘画的技巧,以及美术这门课程的实用价值感染力,引导他们平时可以通过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眼、脑、协调运用。给他们一种社会及日常生活离不开美术创造的意识。再者,可对那些立志专攻美术专业的个别学生,组织兴趣小组,采取个别辅导,引导他们朝目标去练习,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投身到美术的行列。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今天,要使我们的教学顺利进行,而且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就必须要求我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靠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实践,来多方位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整个校园,以至于整个社会有一个好的美育环境,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佳.浅谈中学美术教学 [J].学周刊,2014
  [2]曹文建.美育—美术课堂教学的主线[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4
  [3]夏红云.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美育视野下的中学美术教育探析[J].亚太教育,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情商,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促使人健康向上,激发人对声音美的感受和欣赏,能为人们的生活不断注入新鲜的精神营养和活力,能使我们沐浴在充实、愉快,轻松的氛围和环境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基本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德育的重视也在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不再成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教育更注重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小學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奠定一个良好的德育基础,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已是有五千年的历史之久,所以在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尤为的重要。使德育管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创新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游戏这一新型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教师通过在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测评等教学环节中渗透教育游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有效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作用、策略和注意事项三方面,对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我国核心素养教育落实背景,针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对音乐教育一体化管理、评价机制以及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行相关探索,总结出小学音乐教师歌曲教学能力培养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教师培训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完成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任务要求,推动小学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问题教学法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针对提高学生问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而言具备重要意义。此外,课堂中借助问题的提出,还可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为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创造良好条件。本文首先对问题教学法概念加以阐述,其次针对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优化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进度加快,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在实处,教师需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构建满足学生成长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更好掌握解题技巧。对此,本文探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构建原则,明确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现状,提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日益严格,其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更加自主的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的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以自身创新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发展,世界各地文化得到融合,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经济文化进行不断的交流。但通过当今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没有足够重视,反而过多的热衷于网络漫画等文化,并且调查显示受影响过多的较多数是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因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对于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实践性的教学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应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积极的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与启迪下,实现自身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提升。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中,仍存在着低效的教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应进行积极的优化策略,来提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期刊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巨大的。班主任的管理行为和语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当注重语言艺术,运用恰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为良好的班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目前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班主任管理过程中语言艺术和良好沟通方法的运用对于班级管理的意义,最后阐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如何运用语言艺术和沟通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