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课外体育作用的分析,找出高校课外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高校体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体育 校园体育文化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40-0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能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但是根据对一些高校的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较为完善,主要问题集中在课外体育方面,发展水平低,同体育课的差距较大,课内外一体化在实践中难于落实,高校体育难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效益。因此,本文通过对课外体育作用的分析,找出高校课外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高校体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课外体育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只有进行经常的体育锻炼,保持适宜的生理负荷量,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可以说,体质的增强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而在校学生除了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外,大部分的锻炼安排在课余时间,更何况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三、四年级已不开设体育课。因此,课外体育锻炼正常与否,不仅和一个学生的锻炼量(包括锻炼的频率和生理负荷量的大小)密切相关,而且锻炼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没有经常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就不可能有效地增强体质。
课外体育活动的另一特点是锻炼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锻炼内容,锻炼时大多学生都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情绪的调节、大脑积极性的休息等具有明显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 课外体育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形式与内容,对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说是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带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氛围与环境,是校园文化、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不仅需要课堂学习,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情感的宣泄,课外体育活动恰好是满足他们这些需要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创造出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
2. 有助于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
课外体育为学生的运动才能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发展运动的特长和爱好。例如:定期举办各种运动会,小型多样有趣的体育比赛,开展富有动感的校园体育节等,学生可借助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在参与和尽情享受校园体育文化中,使审美思维和创新能力时刻得到训练和提升。“鼓励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灵魂。
三、 高校课外体育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高校课外体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课外体育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辅导,难以满足学生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多样化的体育发展需要,由于教师个人精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参加不同项目的学生进行系统辅导;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往往是以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主,形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经费有限,无过多的资金扶持大学生开展课外的体育活动,在缺乏理论、技术指导的同时,活动组织质量不高,造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
(二) 建立多元化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1+1”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在所设置的体育专项课中,每个项目均组织课外锻炼辅导,配有专职的体育教师进行辅导答疑,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课外辅导,进行课外体育活动锻炼,这样既巩固教学效果,又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让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2.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体育竞赛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竞赛形式与学生的技能水平、身体条件相匹配,并适当地改变竞赛规则,同时结合阶段教学计划与评价进行,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广泛采用集体项目的竞赛与表演形式,如各单项竞赛、田径运动会、校园体育文化节,以及举办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自创、自编、自演竞赛;团体操图案、队形设计竞赛;一般性或专门性准备活动设计方案竞赛;制定自我健身锻炼计划竞赛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校内外群体竞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
3. 在组织管理上由体育部教师负责,充分利用群团组织,指导学生成立各种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形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管理等工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体育实践的重要环节。
4.加大对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力度和经费投资。要将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结构,从而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它塑造着一个学校的形象。而课外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支点,始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因此,建立课外体育教育体系,努力营造适宜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高校体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课外体育 校园体育文化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40-0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能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但是根据对一些高校的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较为完善,主要问题集中在课外体育方面,发展水平低,同体育课的差距较大,课内外一体化在实践中难于落实,高校体育难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效益。因此,本文通过对课外体育作用的分析,找出高校课外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高校体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课外体育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只有进行经常的体育锻炼,保持适宜的生理负荷量,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可以说,体质的增强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而在校学生除了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外,大部分的锻炼安排在课余时间,更何况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三、四年级已不开设体育课。因此,课外体育锻炼正常与否,不仅和一个学生的锻炼量(包括锻炼的频率和生理负荷量的大小)密切相关,而且锻炼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没有经常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就不可能有效地增强体质。
课外体育活动的另一特点是锻炼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锻炼内容,锻炼时大多学生都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情绪的调节、大脑积极性的休息等具有明显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 课外体育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形式与内容,对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说是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带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氛围与环境,是校园文化、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不仅需要课堂学习,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情感的宣泄,课外体育活动恰好是满足他们这些需要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创造出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
2. 有助于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
课外体育为学生的运动才能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发展运动的特长和爱好。例如:定期举办各种运动会,小型多样有趣的体育比赛,开展富有动感的校园体育节等,学生可借助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在参与和尽情享受校园体育文化中,使审美思维和创新能力时刻得到训练和提升。“鼓励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灵魂。
三、 高校课外体育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高校课外体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课外体育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辅导,难以满足学生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多样化的体育发展需要,由于教师个人精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参加不同项目的学生进行系统辅导;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往往是以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主,形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经费有限,无过多的资金扶持大学生开展课外的体育活动,在缺乏理论、技术指导的同时,活动组织质量不高,造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
(二) 建立多元化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1+1”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在所设置的体育专项课中,每个项目均组织课外锻炼辅导,配有专职的体育教师进行辅导答疑,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课外辅导,进行课外体育活动锻炼,这样既巩固教学效果,又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让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2.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体育竞赛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竞赛形式与学生的技能水平、身体条件相匹配,并适当地改变竞赛规则,同时结合阶段教学计划与评价进行,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广泛采用集体项目的竞赛与表演形式,如各单项竞赛、田径运动会、校园体育文化节,以及举办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自创、自编、自演竞赛;团体操图案、队形设计竞赛;一般性或专门性准备活动设计方案竞赛;制定自我健身锻炼计划竞赛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校内外群体竞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
3. 在组织管理上由体育部教师负责,充分利用群团组织,指导学生成立各种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形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管理等工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体育实践的重要环节。
4.加大对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力度和经费投资。要将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结构,从而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它塑造着一个学校的形象。而课外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支点,始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因此,建立课外体育教育体系,努力营造适宜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高校体育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