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解决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下自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做法:
一、构建民主课堂,营造解题快乐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释放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场景。在课堂上对于大胆质疑的,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还要“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感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新课程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出发,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进课堂。例如我在教授“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超市,标上“牙膏2支8元,圆珠笔3支15元,铅笔盒4个32元,”问:老师想买7支圆珠笔可只带了48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解题效率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如果采取比较好的方法,那么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两地相距69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三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指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乙车三小时行的路程,再求乙车的速度:另一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先求出两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求乙车的速度。这类练习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还学会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逐渐培养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认真阅读与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拥有一个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尤其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更不會去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械模仿现象,稍有变化就错误百出,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例题: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陆地面积25平方千米,t年后的面积表示为25t。课后习题:黄河小浪底水力发电站大坝高154米,水面到坝顶的高度是a米。水面以下的大坝高度是()米。不少同学由于阅读习惯不好,没有理清其中的要点,只是盲目模仿,把答案做成154a米。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仔细阅读,认真审题,抓住层次要点,理清数量,用线段图或其他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非常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作业习惯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联系在一起,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不开。这一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为培养他们的认真作业习惯,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学生的作业态度。
作业前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解决问题作业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演算草稿
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学生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后能否自觉检验,往往能集中反映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像书写作业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正确率,而且对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当的奖励措施。
学生的书写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作业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字迹潦草,数字写不规范等现象,不要说别人,就是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写的是什么,书写存在这些不良习惯,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出错,如:在解决“苹果有210千克,梨有84千克,两种水果共有多少千克?”这一问题时,部分同学由于书写不认真,把210写成216,学生即使明白算理,也不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建立了优秀作业评选制度,定期选出一定数目的优秀作业,优秀作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规范认真;2.无错题或错题少;3.作业保持平整美观;4.作业连续十次被评为真棒。
(五)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
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智商不同,思维不同,理解水平不同,所以经常会出现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现象,但只要方法正确,算理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鼓励,让全体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家买了一套145㎡的房屋,每平方米1200元,小明家打算4年付清房款(不计利息),平均每月应还款多少元?我在教学时,有的学生先算买房总价,再除以4年的总月数;有的学生先算1㎡每月还款多少元,再算145㎡每月还款多少元等等。这时,我细心倾听,对学生解决问题中迸发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选出的优秀作业在全班传阅,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同时对优秀作业的作者给予奖励。优秀作业评选制度的建立,培养了学生的书写态度,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
促进作用。
一、构建民主课堂,营造解题快乐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释放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场景。在课堂上对于大胆质疑的,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还要“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感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新课程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出发,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进课堂。例如我在教授“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超市,标上“牙膏2支8元,圆珠笔3支15元,铅笔盒4个32元,”问:老师想买7支圆珠笔可只带了48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解题效率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如果采取比较好的方法,那么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两地相距69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三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指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乙车三小时行的路程,再求乙车的速度:另一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先求出两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求乙车的速度。这类练习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还学会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逐渐培养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认真阅读与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拥有一个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尤其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更不會去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械模仿现象,稍有变化就错误百出,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例题: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陆地面积25平方千米,t年后的面积表示为25t。课后习题:黄河小浪底水力发电站大坝高154米,水面到坝顶的高度是a米。水面以下的大坝高度是()米。不少同学由于阅读习惯不好,没有理清其中的要点,只是盲目模仿,把答案做成154a米。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仔细阅读,认真审题,抓住层次要点,理清数量,用线段图或其他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非常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作业习惯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联系在一起,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不开。这一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为培养他们的认真作业习惯,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学生的作业态度。
作业前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解决问题作业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演算草稿
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学生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后能否自觉检验,往往能集中反映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像书写作业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正确率,而且对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当的奖励措施。
学生的书写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作业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字迹潦草,数字写不规范等现象,不要说别人,就是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写的是什么,书写存在这些不良习惯,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出错,如:在解决“苹果有210千克,梨有84千克,两种水果共有多少千克?”这一问题时,部分同学由于书写不认真,把210写成216,学生即使明白算理,也不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建立了优秀作业评选制度,定期选出一定数目的优秀作业,优秀作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规范认真;2.无错题或错题少;3.作业保持平整美观;4.作业连续十次被评为真棒。
(五)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
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智商不同,思维不同,理解水平不同,所以经常会出现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现象,但只要方法正确,算理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鼓励,让全体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家买了一套145㎡的房屋,每平方米1200元,小明家打算4年付清房款(不计利息),平均每月应还款多少元?我在教学时,有的学生先算买房总价,再除以4年的总月数;有的学生先算1㎡每月还款多少元,再算145㎡每月还款多少元等等。这时,我细心倾听,对学生解决问题中迸发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选出的优秀作业在全班传阅,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同时对优秀作业的作者给予奖励。优秀作业评选制度的建立,培养了学生的书写态度,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
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