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班级授课制具有其优点及局限性。高校要对传统班级授课制进行创新,必须:合理利用新时代潮流下的互联网技术;积极参与在职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加强师生教育思想建设,互换师生课堂角色;在班级授课制机制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增强竞争意识,健全评估机制。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高等教育;利弊;创新;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035-03
在实行帝王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的教学过程主要为个别化教学。因其学校无严谨的规章制度、教育普及范围窄、学生无固定入学时间、学习进度不一致、年龄特征及身心发育存在差异、学习环境嘈杂,导致教师教学效率甚微,学生更难以掌握学习精髓[1]。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班级授课制开始出现雏形,相对于个别化教学而言,因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将学生编成一定数量的班组,而且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明确,课程体系规范,易于教学与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而有效地学习,因此很快得到推广,并在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论证和补充下逐步完善起来。
我国于1862年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由此,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被采用,直至今日其重要地位也不容小觑。
一、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中的利弊
(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班级授课制有以下优点:
1.讲究时效性、严谨性、创新性
与个别化组织教学不同的是,在高校教师稀缺及教学资源短缺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可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即一师多教(现今高校采取的方式),且由大学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及富有兴趣地听好每一节形式多样的“课堂”,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作用[2]。同时,其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相互观摩、相互促进,系统学习知识内容,全体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目的。
2.促进文化交流及学术探讨活动
大学,是文化交流、讨论学术的高等学府,在高等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制,可以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探讨优秀文化及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如来自海南陵水县的黎族学生可向班级学生介绍黎族的历史演变及其代表产物——黎锦;同时班级授课制可让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互相观摩、切磋。如在班级里开展“如何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去保护环境”等多方向、多角度的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
3.有利于学生知识及想象能力的获得
大学时代是磨炼大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获得正确思想方向的重要时期,而教学是一个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与学生商讨无机化学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课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协作查阅相关知识资料;又比如学生可在班级里以辩论会形式用自身所学专业发表对于某个新兴产业——电商的前景的看法。因此,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学校的实施不仅能比较全面有效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进而有利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及学习热情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和弊端
同样,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班级授课制有以下缺陷:
1.难以适应大数据下的移动教学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教学方式,如云终端线上教学、游戏教学法等。以中国MOOC为代表,其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成果及社会性交互工具软件等平台使得优质资源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进行共享,促进教师及时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促进學生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并提升了学习质量。学生也有了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随时都能温习上课的知识点,更有益于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思维的发挥与培养。与其对应的是,传统班级授课制以固定地点上课、固定教师授受课本知识为基本特征,有着两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知识来源及其正确性,学生对其难以判断对错,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其次,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不利学生专业发展。综上所述,传统班级授课制必须进行方式创新,否则难以适应现今的移动教学模式。
2.现代大学教学方式主要为灌输式讲授知识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目前高校大学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上课简单朗读课本及利用PPT多媒体讲解知识等手段,让班级学生被动地聆听知识内容,极大压抑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在以创新精神为重要支柱的大学校园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会遏制大学生追求真理的坚韧精神与不懈动力[3],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间接性地会让学生缺失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看待问题的手段,不利于其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这一定义。
3.抑制人的个性发展
高校大学生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又受高中时期其当地政府因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而对教育投资经费额度进行调整的影响,因此接受的教育认识能力不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班级授课制的继续实施,让处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仍然因追求高分成绩而难以了解自己的个性,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独特性,不敢发挥自身特长。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教育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显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优先位置,必须借助国家要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契机,对教育进行改革,特别重视班级授课制抑制人的个性发展这一弊端,找准病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改革。 二、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创新趋势
(一)合理利用新时代潮流下的互联网技术
传统班级授课制只适合于特定时间、特定场所、面对面式教学,而在“互联网+”(“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时代,信息以每秒数以亿兆级别地迅速流通,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又可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内容与进度,与其他各个行业相互交融,密不可分[4]。例如人工智能机构为了让更多人去了解人工智能这一新兴领域,让人们信任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优越性与实用性,会将其主办的学术会、报告通过互联网终端上传至网络上同步直播,如此一来也可让选择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学习拥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其他专业亦可如此。互联网技术下诞生的教学手段已百花齐放。以微课为例,微课已被许多教育学者、教师人员应用在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领域并已初见成效,特别是随着移动宽带网络和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的迅速普及[5][6]。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呈现“井喷”的应用态势,因此传统班级授课制应与新兴互联网教育技术相结合,在大学开展以传统班级授课制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的多方位教学技术,用新兴技术启发创造思维,设计一个可予师生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与教育交易平台,让教育资源可在互联网自由转让,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开发学生的理性与感性思维,使学生多角度去处理对待相关事务。
(二)积极参与在职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水平近些年来的逐步提高,高校的教学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及其学习者的特殊性,绝不能仅仅只是运用传统班级授课制进行简单的组织教学。相反,高校教师首先应踊跃参加学校的在职培训,采取“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省”的自我学习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研究教育对象、解决教育问题能力;其次,参加学校间的特色性学术交流活动,倾听优秀教学者发表学术领域的见解与独特想法,汲取教学活动中可取的精华之处,加以创新,摸索出来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悦中学习;最后,教师应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学而不已,阖棺而止”,现今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灌输式教学,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学习乐趣消退。据对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在校大学生200名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中有42%左右的学生存在厌学倾向,而这42%中有62%的学生认为对他影響最大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就鞭笞高校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培养自身“终生学习”能力,促进自身化学教育专业水平发展,运用新兴教学手段与学生有思想有感情地平等交流,积极促使课堂形式生动化,讲课让学生通俗易懂,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勇于对传统班级授课制进行完善和创新,探索教学新模式。
(三)加强师生教育思想建设,互换师生课堂角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说过:“思想——自由的精灵。”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国家社会教育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是高校任务中的重点之重。如今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班级授课制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已日渐丧失,高校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课堂主观体验,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只读不讲”,教学只走过场,衍生学习乏味、学生上课叫人答到、旷课、门门挂科、读书几年不知学到何种技能、匆匆退学等问题,这都是高校普遍现象。对待这些棘手杂症,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悠久以来的教育优秀传统,在掌握传统教学技术的基础下,去改革创新传统班级授课制,加强师生教育思想建设。比如适当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以班级授课制为教学手段,教师作为听课学生,学生作为授课教师来开展教学。以有机物“乙烯”为例,学生通过讲解乙烯的结构、性质与用途,可以提升自己站在课堂上的勇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乐于去积极备课,增加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与此同时,教师能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及课堂效果如何,可以作为一名听课者给授课者提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建议,帮助学生弥补自身不足之处,更能深刻体会学生听课感受,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多考虑学生的情感获得。
(四)在班级授课制机制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
目前高校教师对知识以“讲授法”方式为主进行教学,在学生创新思维上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在班级里采取以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①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②融入学生情感的情境式教学;③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7]。如在研究“如何对以火车为运输方式的煤炭进行采样”这一课题时,可采用融入学生情感的情境式教学,即让学生分别扮演技术监督官员、采集测样人员、煤炭公司人员、评定结果仲裁者等角色,运用幽默的语言风格及周知的化学常识,向班级学生呈现一个富含化学知识的趣味情境。情境式教学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化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其他教学模式也能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掌握能在课堂上灵活选择和优化教学模式的技能,对学生的心理规律有所了解,以便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五)小组合作式教学,增强竞争意识,健全评估机制
我国中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实现各个学科固定教师教学,虽然从中学生的适应性角度来看待固定教师这一措施,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学生在交流方面的多样化发展[8],但其总体上保障了教学资源的充裕,并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规律,逻辑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掌握学习策略。与之相反的是,对于年龄在18-22周岁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知识认知与技能方面,还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应得到强有力的锻炼与培养。在这种背景下,不妨采取“一科多教”模式,即在该领域由有教学经验的多名教师合作共教学生同一门学科。如对普通化学这门课程教学,多名教师因其各有教学特色,会对学生的听课思维不断进行洗牌,促进学生对知识重排,活跃创新思维。与此同时,应健全教学评估机制,可在每学期末开展不记名式教学评估问卷调查,让学生自由地对每位任课教师提出建议,以此来激励教师的教学动力,增强教师竞争意识。
三、总结
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传统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应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及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样化模式教学,利用最小教育资源最大化,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高科技、高素质、高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健全教学评估机制,为新时代下教育中长期改革铺好坚实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相信教学改革会更加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同。以上仅为本人对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利弊的看法,希望能为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商春锦.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7):110-112.
[2] 徐莉,王俊华.对现行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再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137-140.
[3] 杨吉兴,何咏梅,肖钰士.中学人文课程教学概论[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 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50-55.
[5] 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胡铁生教授[J].数字教育,2016(1):1-8.
[6]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10-16.
[7] 胡素萍,许闽,刘艳菊.多种教学方法组合,提高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24):88-88.
[8] 但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高等教育;利弊;创新;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035-03
在实行帝王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的教学过程主要为个别化教学。因其学校无严谨的规章制度、教育普及范围窄、学生无固定入学时间、学习进度不一致、年龄特征及身心发育存在差异、学习环境嘈杂,导致教师教学效率甚微,学生更难以掌握学习精髓[1]。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班级授课制开始出现雏形,相对于个别化教学而言,因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将学生编成一定数量的班组,而且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明确,课程体系规范,易于教学与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而有效地学习,因此很快得到推广,并在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论证和补充下逐步完善起来。
我国于1862年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由此,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被采用,直至今日其重要地位也不容小觑。
一、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中的利弊
(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班级授课制有以下优点:
1.讲究时效性、严谨性、创新性
与个别化组织教学不同的是,在高校教师稀缺及教学资源短缺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可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即一师多教(现今高校采取的方式),且由大学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及富有兴趣地听好每一节形式多样的“课堂”,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作用[2]。同时,其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相互观摩、相互促进,系统学习知识内容,全体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目的。
2.促进文化交流及学术探讨活动
大学,是文化交流、讨论学术的高等学府,在高等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制,可以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探讨优秀文化及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如来自海南陵水县的黎族学生可向班级学生介绍黎族的历史演变及其代表产物——黎锦;同时班级授课制可让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互相观摩、切磋。如在班级里开展“如何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去保护环境”等多方向、多角度的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
3.有利于学生知识及想象能力的获得
大学时代是磨炼大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获得正确思想方向的重要时期,而教学是一个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与学生商讨无机化学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课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协作查阅相关知识资料;又比如学生可在班级里以辩论会形式用自身所学专业发表对于某个新兴产业——电商的前景的看法。因此,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学校的实施不仅能比较全面有效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进而有利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及学习热情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和弊端
同样,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班级授课制有以下缺陷:
1.难以适应大数据下的移动教学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教学方式,如云终端线上教学、游戏教学法等。以中国MOOC为代表,其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成果及社会性交互工具软件等平台使得优质资源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进行共享,促进教师及时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促进學生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并提升了学习质量。学生也有了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随时都能温习上课的知识点,更有益于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思维的发挥与培养。与其对应的是,传统班级授课制以固定地点上课、固定教师授受课本知识为基本特征,有着两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知识来源及其正确性,学生对其难以判断对错,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其次,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不利学生专业发展。综上所述,传统班级授课制必须进行方式创新,否则难以适应现今的移动教学模式。
2.现代大学教学方式主要为灌输式讲授知识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目前高校大学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上课简单朗读课本及利用PPT多媒体讲解知识等手段,让班级学生被动地聆听知识内容,极大压抑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在以创新精神为重要支柱的大学校园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会遏制大学生追求真理的坚韧精神与不懈动力[3],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间接性地会让学生缺失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看待问题的手段,不利于其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这一定义。
3.抑制人的个性发展
高校大学生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又受高中时期其当地政府因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而对教育投资经费额度进行调整的影响,因此接受的教育认识能力不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班级授课制的继续实施,让处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仍然因追求高分成绩而难以了解自己的个性,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独特性,不敢发挥自身特长。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教育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显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优先位置,必须借助国家要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契机,对教育进行改革,特别重视班级授课制抑制人的个性发展这一弊端,找准病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改革。 二、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创新趋势
(一)合理利用新时代潮流下的互联网技术
传统班级授课制只适合于特定时间、特定场所、面对面式教学,而在“互联网+”(“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时代,信息以每秒数以亿兆级别地迅速流通,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又可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内容与进度,与其他各个行业相互交融,密不可分[4]。例如人工智能机构为了让更多人去了解人工智能这一新兴领域,让人们信任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优越性与实用性,会将其主办的学术会、报告通过互联网终端上传至网络上同步直播,如此一来也可让选择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学习拥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其他专业亦可如此。互联网技术下诞生的教学手段已百花齐放。以微课为例,微课已被许多教育学者、教师人员应用在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领域并已初见成效,特别是随着移动宽带网络和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的迅速普及[5][6]。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呈现“井喷”的应用态势,因此传统班级授课制应与新兴互联网教育技术相结合,在大学开展以传统班级授课制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的多方位教学技术,用新兴技术启发创造思维,设计一个可予师生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与教育交易平台,让教育资源可在互联网自由转让,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开发学生的理性与感性思维,使学生多角度去处理对待相关事务。
(二)积极参与在职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水平近些年来的逐步提高,高校的教学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及其学习者的特殊性,绝不能仅仅只是运用传统班级授课制进行简单的组织教学。相反,高校教师首先应踊跃参加学校的在职培训,采取“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省”的自我学习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研究教育对象、解决教育问题能力;其次,参加学校间的特色性学术交流活动,倾听优秀教学者发表学术领域的见解与独特想法,汲取教学活动中可取的精华之处,加以创新,摸索出来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悦中学习;最后,教师应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学而不已,阖棺而止”,现今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灌输式教学,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学习乐趣消退。据对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在校大学生200名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中有42%左右的学生存在厌学倾向,而这42%中有62%的学生认为对他影響最大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就鞭笞高校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培养自身“终生学习”能力,促进自身化学教育专业水平发展,运用新兴教学手段与学生有思想有感情地平等交流,积极促使课堂形式生动化,讲课让学生通俗易懂,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勇于对传统班级授课制进行完善和创新,探索教学新模式。
(三)加强师生教育思想建设,互换师生课堂角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说过:“思想——自由的精灵。”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国家社会教育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是高校任务中的重点之重。如今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班级授课制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已日渐丧失,高校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课堂主观体验,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只读不讲”,教学只走过场,衍生学习乏味、学生上课叫人答到、旷课、门门挂科、读书几年不知学到何种技能、匆匆退学等问题,这都是高校普遍现象。对待这些棘手杂症,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悠久以来的教育优秀传统,在掌握传统教学技术的基础下,去改革创新传统班级授课制,加强师生教育思想建设。比如适当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以班级授课制为教学手段,教师作为听课学生,学生作为授课教师来开展教学。以有机物“乙烯”为例,学生通过讲解乙烯的结构、性质与用途,可以提升自己站在课堂上的勇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乐于去积极备课,增加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与此同时,教师能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及课堂效果如何,可以作为一名听课者给授课者提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建议,帮助学生弥补自身不足之处,更能深刻体会学生听课感受,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多考虑学生的情感获得。
(四)在班级授课制机制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
目前高校教师对知识以“讲授法”方式为主进行教学,在学生创新思维上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在班级里采取以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①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②融入学生情感的情境式教学;③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7]。如在研究“如何对以火车为运输方式的煤炭进行采样”这一课题时,可采用融入学生情感的情境式教学,即让学生分别扮演技术监督官员、采集测样人员、煤炭公司人员、评定结果仲裁者等角色,运用幽默的语言风格及周知的化学常识,向班级学生呈现一个富含化学知识的趣味情境。情境式教学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化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其他教学模式也能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掌握能在课堂上灵活选择和优化教学模式的技能,对学生的心理规律有所了解,以便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五)小组合作式教学,增强竞争意识,健全评估机制
我国中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实现各个学科固定教师教学,虽然从中学生的适应性角度来看待固定教师这一措施,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学生在交流方面的多样化发展[8],但其总体上保障了教学资源的充裕,并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规律,逻辑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掌握学习策略。与之相反的是,对于年龄在18-22周岁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知识认知与技能方面,还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应得到强有力的锻炼与培养。在这种背景下,不妨采取“一科多教”模式,即在该领域由有教学经验的多名教师合作共教学生同一门学科。如对普通化学这门课程教学,多名教师因其各有教学特色,会对学生的听课思维不断进行洗牌,促进学生对知识重排,活跃创新思维。与此同时,应健全教学评估机制,可在每学期末开展不记名式教学评估问卷调查,让学生自由地对每位任课教师提出建议,以此来激励教师的教学动力,增强教师竞争意识。
三、总结
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传统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应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及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样化模式教学,利用最小教育资源最大化,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高科技、高素质、高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健全教学评估机制,为新时代下教育中长期改革铺好坚实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相信教学改革会更加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同。以上仅为本人对班级授课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利弊的看法,希望能为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商春锦.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7):110-112.
[2] 徐莉,王俊华.对现行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再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137-140.
[3] 杨吉兴,何咏梅,肖钰士.中学人文课程教学概论[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 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50-55.
[5] 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胡铁生教授[J].数字教育,2016(1):1-8.
[6]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10-16.
[7] 胡素萍,许闽,刘艳菊.多种教学方法组合,提高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24):88-88.
[8] 但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