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学院学生的心理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情绪低落,自卑心强,人际关系紧张等多种矛盾心理并存于学生个体,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和谐发展,在新的环境下,职业学院学生思想、心理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我们只有正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新特点,才能找到学生的思想症结所在,才能确定工作的重心,确定某一阶段、某些对象教育的重点内容,才能使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说服力。
一、学生的特点
1. 思想活跃,价值取向趋向物质利益,急功近利,对学习文化课和大部分的专业课的兴趣不高。
新形势下,这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生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以物质利益为导向,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有所下降,由于信息的不断涌现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等原因,特别是通过网络,他们获得的知识信息甚至比老师还多。有的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但对于学校的课程普遍不欢迎,特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更不重视,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甚至于“读书无用论”又有抬头的趋势。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有的学生到了职校后,在思想上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自控能力较差,特别是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内容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即使适应了,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学习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完全丧失信心。
2.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结交朋友的良莠不齐,甚至会误入歧途。
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表现意识,也包括自我地位、能力、情感、形象、行为等的意识。学生具有鲜明的自我利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强烈的个性表现欲望、很有主见等。不足之处就是容易导致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迟到旷课现象比较频繁,自由主义严重。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拉帮结派,小团体主义严重,讲究哥们义气,以此为荣,群体打架斗殴频发,甚至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害人害己。
3.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严重的失落感、不知道感恩,但在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方面表现积极主动。
逆反心理和叛逆人格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职业学院的学生主要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高考的失利无疑把他们排到了行列之外,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学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一旦自己的进步得不到肯定,或受到批评与委屈,或遇到困难与挫折,往往就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未来没有希望。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暴躁、敌对、依赖、孤僻、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学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叛逆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学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要么自我否定意识强烈,要么妄自尊大意识强烈,很容易产生过激心理和过激行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而这种情绪宣泄所带来的效果往往是负面的。面对批评和责怪,他们会用更加过激的言行来应对,甚至对家长和老师产生不满情绪,对社会抱有不信任或敌视的态度。
4.追求时尚,崇拜明星、早恋现象普遍,热衷于上网聊天,缺乏上进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我行我素。
学生中有许多网迷或电子游戏迷,已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是早恋者,不思学习,有的甚至于为此打架斗殴,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无法继续在校学习,有的满嘴脏话,行为粗俗,行为举止缺乏必要的修养,吸烟,喝酒、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学生没钱竟然向校友强行索要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从学生的言行当中,清楚地看到当代青少年的个性、自主性,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像,由于他们对物质的高要求导致了他们价值观的扭曲。
因此针对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们确立了在新生入校后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心理教育、养成教育、意志教育,对新生进行心理教育、养成教育和意志教育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养成和意志教育的原则
1.坚持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这样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信息化时代正在动摇成年人的知识权威地位,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家长等成年人自以为是的东西太多了。教师要放下架子,尽力使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民主、和谐的状态,缩短心理距离与消除对立情绪,把教育学生的过程变成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进而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他们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可以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给予肯定。因为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关注,一旦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师生间就较容易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心理关系,从而达到优化师生之间的合作的目的。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也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和民主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邮箱和聊天室的匿名性,与学生进行沟通、解答疑难问题、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种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是因为那些不愿意让老师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学生,“淡化"了受教育的色彩,从而化解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在平等基础上民主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放弃教育“专制”, 达到教育的“民主”状态,与学生成为朋友,只要教育工作的内容正确、形式生动,就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坚持教育手段的技巧性原则
新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对于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内容和形式,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水来土挡的办法解决问题。要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要讲求教育手段的技巧性,最关键的是要研究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过程,教育工作者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创设一定的情境,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显得更轻松,效果更明显,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3.坚持惩罚教育、责任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原则
心理学著名的“破窗理论” 亦称“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种心理暗示造成的某种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窗户玻璃,而又没有及时得到阻止或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似乎纵容人们可以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强调用肯定、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对每一个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是正确的,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而忽略、 甚至排斥了惩罚教育和责任教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该教育学生树立做错了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做错了就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承担相应的责任正是为了让他们吸取教训,牢记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 惩罚作为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但绝对不是采取错误性质的体罚、心罚,也决不造成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的结果,如果对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陋习和不健康的心理方面缺乏批评、惩罚,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这样的学生有可能成为没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的人。对错误的行为不予惩罚,对于那些遵纪守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 “破窗效应”,贻害无穷。
教育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要从每个人的小事、身边事、眼前事做起。 “小事见素质,细节论成败”,摆正“小”和“大”的关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总之,我们要针对职业学院学生的特殊心理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理平衡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和谐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健全有用的社会人。
一、学生的特点
1. 思想活跃,价值取向趋向物质利益,急功近利,对学习文化课和大部分的专业课的兴趣不高。
新形势下,这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生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以物质利益为导向,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有所下降,由于信息的不断涌现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等原因,特别是通过网络,他们获得的知识信息甚至比老师还多。有的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但对于学校的课程普遍不欢迎,特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更不重视,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甚至于“读书无用论”又有抬头的趋势。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有的学生到了职校后,在思想上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自控能力较差,特别是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内容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即使适应了,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学习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完全丧失信心。
2.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结交朋友的良莠不齐,甚至会误入歧途。
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表现意识,也包括自我地位、能力、情感、形象、行为等的意识。学生具有鲜明的自我利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强烈的个性表现欲望、很有主见等。不足之处就是容易导致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迟到旷课现象比较频繁,自由主义严重。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拉帮结派,小团体主义严重,讲究哥们义气,以此为荣,群体打架斗殴频发,甚至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害人害己。
3.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严重的失落感、不知道感恩,但在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方面表现积极主动。
逆反心理和叛逆人格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职业学院的学生主要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高考的失利无疑把他们排到了行列之外,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学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一旦自己的进步得不到肯定,或受到批评与委屈,或遇到困难与挫折,往往就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未来没有希望。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暴躁、敌对、依赖、孤僻、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学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叛逆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学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要么自我否定意识强烈,要么妄自尊大意识强烈,很容易产生过激心理和过激行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而这种情绪宣泄所带来的效果往往是负面的。面对批评和责怪,他们会用更加过激的言行来应对,甚至对家长和老师产生不满情绪,对社会抱有不信任或敌视的态度。
4.追求时尚,崇拜明星、早恋现象普遍,热衷于上网聊天,缺乏上进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我行我素。
学生中有许多网迷或电子游戏迷,已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是早恋者,不思学习,有的甚至于为此打架斗殴,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无法继续在校学习,有的满嘴脏话,行为粗俗,行为举止缺乏必要的修养,吸烟,喝酒、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学生没钱竟然向校友强行索要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从学生的言行当中,清楚地看到当代青少年的个性、自主性,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像,由于他们对物质的高要求导致了他们价值观的扭曲。
因此针对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们确立了在新生入校后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心理教育、养成教育、意志教育,对新生进行心理教育、养成教育和意志教育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养成和意志教育的原则
1.坚持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这样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信息化时代正在动摇成年人的知识权威地位,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家长等成年人自以为是的东西太多了。教师要放下架子,尽力使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民主、和谐的状态,缩短心理距离与消除对立情绪,把教育学生的过程变成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进而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他们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可以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给予肯定。因为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关注,一旦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师生间就较容易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心理关系,从而达到优化师生之间的合作的目的。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也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和民主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邮箱和聊天室的匿名性,与学生进行沟通、解答疑难问题、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种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是因为那些不愿意让老师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学生,“淡化"了受教育的色彩,从而化解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在平等基础上民主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放弃教育“专制”, 达到教育的“民主”状态,与学生成为朋友,只要教育工作的内容正确、形式生动,就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坚持教育手段的技巧性原则
新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对于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内容和形式,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水来土挡的办法解决问题。要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要讲求教育手段的技巧性,最关键的是要研究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过程,教育工作者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创设一定的情境,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显得更轻松,效果更明显,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3.坚持惩罚教育、责任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原则
心理学著名的“破窗理论” 亦称“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种心理暗示造成的某种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窗户玻璃,而又没有及时得到阻止或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似乎纵容人们可以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强调用肯定、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对每一个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是正确的,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而忽略、 甚至排斥了惩罚教育和责任教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该教育学生树立做错了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做错了就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承担相应的责任正是为了让他们吸取教训,牢记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 惩罚作为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但绝对不是采取错误性质的体罚、心罚,也决不造成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的结果,如果对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陋习和不健康的心理方面缺乏批评、惩罚,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这样的学生有可能成为没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的人。对错误的行为不予惩罚,对于那些遵纪守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 “破窗效应”,贻害无穷。
教育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要从每个人的小事、身边事、眼前事做起。 “小事见素质,细节论成败”,摆正“小”和“大”的关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总之,我们要针对职业学院学生的特殊心理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理平衡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和谐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健全有用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