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走在北京火车站的广场上,我都会习惯性地看向广场上方的巨大的时钟。两座高四米、重檐黄瓦的塔钟,不仅是北京站的标志性建筑,更是给来往此地的旅客及周边人群的生活出行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也长年累月见证着北京的历史变迁。
第一次登上北京站的塔钟,是为了采访在这里守候了十多年的张兵,也是北京通信段北京站通信工区工长。采访前聊起修钟人,我们心里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了。不过,现实中的修钟人张兵白净高大,操着一口京片子,是个典型的老北京。
从值班室到顶楼的塔钟,张兵需要先攀上3段狭窄陡峭的检修梯,到达顶楼广场后,再手脚并用爬上一段更为狭窄的梯子进入塔钟维修台。尽管塔钟维修台的小门只有一米高半米宽,人高马大的张兵却灵巧地一猫腰一侧身便闪了进去。看着颤颤巍巍爬梯子的我们,他笑呵呵地说:“我可干了二十多年这活儿了”。
张兵从90年代初期就进入北京通信段从事塔钟维护工作了。刚开始,张兵每天用工具袋背着的大扳手大钳子,少说二十来斤,到夏天时多背两趟都能勒出血印子,而且在50度的钟楼里呆上一小时,整个人都被汗水浸透。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塔钟不仅更新了设备,报时乐曲和钟声换成了数字合成音乐《东方红》。而这期间几乎成了张兵最深刻也最幸福的记忆了。为了调试乐曲和钟声,在北京最炎热的7月,他们坚持了20天,先后采用了9种不同旋律的乐曲和钟声进行测试,从早到晚蹲守在车站周边不同方位和角度测试音效。对于张兵而言,听着乐曲准时响起,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一切都值得。
一直以来很钦佩能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的人,尤其是守护塔钟这样看似平凡不过的事情,张兵却觉得这是“顶大的事”,因为可能别人不知道,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他们付出。尤其在元旦、春节客流量较大,他们都必须24小时全天候盯控,确保塔钟一秒不差。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张兵身边的徒弟来来回回换了好几拨,有的徒弟每回上塔钟都“恐高”得不行,有的徒弟干了几年觉得没意思便也选择离开,想到这不免心里有几分落寞。张兵做了25年的“守钟人”,对待塔钟的样子甚至更像父亲对待孩子。或许很少人能有他那样对塔钟深刻的情感。
第一次登上北京站的塔钟,是为了采访在这里守候了十多年的张兵,也是北京通信段北京站通信工区工长。采访前聊起修钟人,我们心里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了。不过,现实中的修钟人张兵白净高大,操着一口京片子,是个典型的老北京。
从值班室到顶楼的塔钟,张兵需要先攀上3段狭窄陡峭的检修梯,到达顶楼广场后,再手脚并用爬上一段更为狭窄的梯子进入塔钟维修台。尽管塔钟维修台的小门只有一米高半米宽,人高马大的张兵却灵巧地一猫腰一侧身便闪了进去。看着颤颤巍巍爬梯子的我们,他笑呵呵地说:“我可干了二十多年这活儿了”。
张兵从90年代初期就进入北京通信段从事塔钟维护工作了。刚开始,张兵每天用工具袋背着的大扳手大钳子,少说二十来斤,到夏天时多背两趟都能勒出血印子,而且在50度的钟楼里呆上一小时,整个人都被汗水浸透。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塔钟不仅更新了设备,报时乐曲和钟声换成了数字合成音乐《东方红》。而这期间几乎成了张兵最深刻也最幸福的记忆了。为了调试乐曲和钟声,在北京最炎热的7月,他们坚持了20天,先后采用了9种不同旋律的乐曲和钟声进行测试,从早到晚蹲守在车站周边不同方位和角度测试音效。对于张兵而言,听着乐曲准时响起,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一切都值得。
一直以来很钦佩能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的人,尤其是守护塔钟这样看似平凡不过的事情,张兵却觉得这是“顶大的事”,因为可能别人不知道,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他们付出。尤其在元旦、春节客流量较大,他们都必须24小时全天候盯控,确保塔钟一秒不差。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张兵身边的徒弟来来回回换了好几拨,有的徒弟每回上塔钟都“恐高”得不行,有的徒弟干了几年觉得没意思便也选择离开,想到这不免心里有几分落寞。张兵做了25年的“守钟人”,对待塔钟的样子甚至更像父亲对待孩子。或许很少人能有他那样对塔钟深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