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将对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41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行化疗治疗的当天给予PICC置管,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共有14例,其概率为3.4%,对患者给予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经过2-10天的治疗后,1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得到缓解,另外1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栓子脱落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脑栓塞。结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PICC致静脉血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护理,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
【关键词】 PICC;肿瘤;静脉血栓;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1-0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是从外周静脉来进行穿刺置管的,此类置管方式的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处的深静脉中。在对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此项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了对PICC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416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41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4例患者存在静脉血栓的情况。在这14例患者中有4例女性,1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8.6岁。其中有1例直肠癌患者,1例食管癌患者,1例牙龈癌患者,1例喉癌患者,10例肺癌患者;1例患者存在合并隐匿性上腔静脉血栓,1例患者存在合并高血压病,1例患者存在合并2型糖尿病。
1.2 方法 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和德国贝朗公司所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来对本研究的患者行PICC治疗。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行化疗治疗的当天给予PICC置管,其置管部位主要为头静脉、肘中静脉,在此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适当的观察,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
2 结 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共有14例,其概率为3.4%。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皮肤颜色发绀、皮温增高、上肢疼痛、上肢肿胀,其余3例患者的上臂肌肉疼痛、酸胀,其置管侧肢存在轻微肿胀的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颈总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例次,头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各1例次,颈内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4例次,贵要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6例次,肱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0例次,腋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1例次次,锁骨下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2例次。对患者给予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经过2-10天的治疗后,1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得到缓解,另外1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栓子脱落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脑栓塞。
3 原因分析
3.1 患者的血液原因
3.1.1 肿瘤细胞可以利用组织因子或其他促凝因子来激活凝血酶原,以此来将外源性凝血途径打开。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利用T淋巴细胞的介导作用来将单核细胞激活,使其能够合成并表达各类促凝物质,以此来将凝血系統激活。
3.1.2 肿瘤细胞能够对纤溶细胞中的所有调节蛋白进行表达,这就导致了患者纤溶系统的活性大大降低。当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升高时,就会导致患者的血浆粘度升高,促使红细胞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血栓。
3.2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3.2.1 肿瘤细胞膜可以产生少量的凝血酶,使得血小板粘附、聚集或沉积在血管内膜上,使血管的正常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由于肿瘤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
3.2.2 在对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的过程中,由于化疗所用药物对患者的血管内壁存在一定的损伤,因此,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性疾病。
4 护 理
4.1 静脉血栓的预防
4.1.1 对PICC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进行严格的掌握 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隐匿性上腔静脉血栓的情况,在对患者行PICC治疗6天后,患者出现了疼痛、肩背部酸胀、腋窝酸胀以及穿刺侧肢肿胀的情况,不过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不明显,通过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1.2 降低穿刺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在对患者的静脉穿刺位置进行选择时,最好选用贵要静脉,这主要是因为贵要静脉的管径相对较粗,其静脉瓣相对较少。在此过程中,尽量不要选用头静脉来进行穿刺,这主要是由于头静脉的走向凹凸不平,植入导管的难度较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4.2 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的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患肢高出心脏水平位置20-30cm,且不能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对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就必须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5 小 结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PICC致静脉血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护理,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林琳,刘艳杰,邓牡红,等.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8):725-726.
[2] 刘芯池,余春华,李俊英,等.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25(6):379-382.
[3] 成芳,刘为红,鲍爱琴,等.9例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12):65-66.
[4] 李欢云,伍爱民,林金香,等.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74-1076.
[5] 鲍爱琴,闻曲,成芳,等.集束化干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143-144.
【关键词】 PICC;肿瘤;静脉血栓;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1-0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是从外周静脉来进行穿刺置管的,此类置管方式的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处的深静脉中。在对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此项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了对PICC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416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41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4例患者存在静脉血栓的情况。在这14例患者中有4例女性,1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8.6岁。其中有1例直肠癌患者,1例食管癌患者,1例牙龈癌患者,1例喉癌患者,10例肺癌患者;1例患者存在合并隐匿性上腔静脉血栓,1例患者存在合并高血压病,1例患者存在合并2型糖尿病。
1.2 方法 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和德国贝朗公司所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来对本研究的患者行PICC治疗。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行化疗治疗的当天给予PICC置管,其置管部位主要为头静脉、肘中静脉,在此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适当的观察,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
2 结 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共有14例,其概率为3.4%。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皮肤颜色发绀、皮温增高、上肢疼痛、上肢肿胀,其余3例患者的上臂肌肉疼痛、酸胀,其置管侧肢存在轻微肿胀的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颈总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例次,头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各1例次,颈内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4例次,贵要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6例次,肱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0例次,腋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1例次次,锁骨下静脉发生血栓的次数为12例次。对患者给予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经过2-10天的治疗后,1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得到缓解,另外1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栓子脱落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脑栓塞。
3 原因分析
3.1 患者的血液原因
3.1.1 肿瘤细胞可以利用组织因子或其他促凝因子来激活凝血酶原,以此来将外源性凝血途径打开。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利用T淋巴细胞的介导作用来将单核细胞激活,使其能够合成并表达各类促凝物质,以此来将凝血系統激活。
3.1.2 肿瘤细胞能够对纤溶细胞中的所有调节蛋白进行表达,这就导致了患者纤溶系统的活性大大降低。当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升高时,就会导致患者的血浆粘度升高,促使红细胞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血栓。
3.2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3.2.1 肿瘤细胞膜可以产生少量的凝血酶,使得血小板粘附、聚集或沉积在血管内膜上,使血管的正常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由于肿瘤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
3.2.2 在对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的过程中,由于化疗所用药物对患者的血管内壁存在一定的损伤,因此,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性疾病。
4 护 理
4.1 静脉血栓的预防
4.1.1 对PICC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进行严格的掌握 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隐匿性上腔静脉血栓的情况,在对患者行PICC治疗6天后,患者出现了疼痛、肩背部酸胀、腋窝酸胀以及穿刺侧肢肿胀的情况,不过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不明显,通过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1.2 降低穿刺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在对患者的静脉穿刺位置进行选择时,最好选用贵要静脉,这主要是因为贵要静脉的管径相对较粗,其静脉瓣相对较少。在此过程中,尽量不要选用头静脉来进行穿刺,这主要是由于头静脉的走向凹凸不平,植入导管的难度较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4.2 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的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患肢高出心脏水平位置20-30cm,且不能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对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就必须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5 小 结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PICC致静脉血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护理,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林琳,刘艳杰,邓牡红,等.前列地尔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8):725-726.
[2] 刘芯池,余春华,李俊英,等.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25(6):379-382.
[3] 成芳,刘为红,鲍爱琴,等.9例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12):65-66.
[4] 李欢云,伍爱民,林金香,等.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74-1076.
[5] 鲍爱琴,闻曲,成芳,等.集束化干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