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VX2结直肠癌模型CT与大体病理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活体兔CT-大体病理切片的VX2结直肠癌模型,以期为临床CT影像对细小转移灶(直径<10 mm)和淋巴结的评价积累经验,提供帮助。

方法

11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开腹下将VX2细胞瘤块分别接种于结肠(9只)和直肠(2只)。接种后第4周以准直0.5 mm × 320,螺距因子0.828,球管转速0.5 s/周,120 kV,自动毫安,范围80~ 100 mA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优维显(370 mgI/ml)作胸、腹、盆进行3期CT增强扫描以了解成瘤及转移情况。一旦成瘤、或最迟于第6周处死实验兔。其中1只予以大体解剖观察,其余处死后置于木盒,-80℃冰冻24 h后采用1.2 mm厚电锯片予以冠状位大体病理切割,切割厚度为3 mm。所有大体解剖和切片标本作编号摄影,如确认或怀疑病灶存在,即标记该部位后采样作病理检查进一步确定。CT图像后处理以实验兔切面为参考作进一步重组分析后,与病理作对比确定。

结果

11只实验兔中成瘤8只。病理结果显示,其中伴有单发肺转移(直径7~ 10 mm)2只、肝转移(直径9 mm)1只;接种瘤旁、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共35枚:位于接种瘤灶周围22枚,肠系膜血管周围13枚,直径2~ 16 mm;其中9枚为阳性位于接种瘤灶周围7枚:系膜血管旁2枚,直径3~ 16 mm。CT准确识别原位成瘤8只及肺、肝转移3只,检出率为100%;8只成瘤兔中识别接种瘤旁、系膜血管旁淋巴结共27枚,检出率77.1%(27/35);提示阳性淋巴结6枚,其中4枚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坏死,位于接种瘤旁,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5~ 16 mm,另2枚最大径分别为12 mm和15 mm,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分别位于接种瘤旁及肠系膜血管根部,阳性淋巴结检出率为6/9。

结论

活体兔CT-大体病理切片的VX2结直肠癌模型可以作为为临床CT影像对细小转移灶和淋巴结的评价积累经验的实验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部位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远处转移模式的差异,为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后随访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9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癌(274例,包括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左半结肠癌(243例,包括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目的检测并分析肛瘘患者的特征性微小RNA(miRNA)表达谱,探讨其可能的靶基因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12月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3例肛瘘联合混合痔切除手术患者的痔核近端肛管黏膜标本(肛瘘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和体质量与之相匹配的行单纯混合痔手术的3例患者的肛管黏膜标本作为对照(对照组)。利用miRNA微阵列芯片检测比较两组肛管黏膜的1 285个miRNAs的表达差异,并通
目的探讨脓肿悬吊法腹腔镜阑尾一期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接受阑尾一期切除术治疗的10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7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49例接受脓肿悬吊法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患者术后
目的检测调节因子X1(RFX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胃癌及癌旁胃黏膜组织标本来自2012年3—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胃癌SGC7901细胞株为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保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FX1在胃癌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RFX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将表达RFX1的质粒转
目的通过少量钡餐(SAB)法胃肠传输试验,观察并分析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道传输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并接受SAB法胃肠传输试验的1 890例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检查前均随粥服下20 g医用硫酸钡,分别在餐后4、8、12、24 h及之后每间隔24 h接受立位腹部X线检查。根据预设标准,评估全消化道及各节段(胃、小
期刊
慢重症是全球人口数量过度增加、人口老化以及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慢重症患者的数量必定会持续增加,势必大大加重全球、特别是经济发达和人均寿命较高国家的政府、社会、家庭的经济与人力负担。防治慢重症须多方并举:首先,医师、特别是重症医师必须"知症懂病",在对症多器官功能支持的同时,尽早了解导致器官损伤的病因并联合专科医师积极展开病因治疗;其次,积极且准确地了解疾病本身以及机体的不当反应对于机体所造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phA2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A2和E-cadherin在53例胃癌原发灶和4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phA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64.2%(34/53)比20.0%(9/45),P < 0.01];E-cadherin蛋白阳性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腹部手术后继发内脏假性动脉瘤(VAPA)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对16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腹部手术后继发VAPA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刺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分别行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明确靶动脉,若未找到靶动脉,则行超选择性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分支动脉造影,明确假性动脉瘤载瘤动脉、瘤体大小及侧支情
慢重症患者指从危重症的初次打击中存活下来,但是仍需持续依赖重症监护治疗的一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物质,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慢重症患者因种种原因易导致肠屏障受损。肠道作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肠源性感染可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维护慢重症患者的肠屏障功能至关重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进行以改善内脏器官血流灌注为目标的复苏、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修复肠黏膜、保护肠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