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下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提升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世纪初我国就提出建设“森林城市”,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一轮的城市森林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县区在不断深入调查本县区的地形地貌、绿地分布现状和森林景观等绿地分布情况,希望指定合理的系统规划方案并把方案落到实处,对本县区绿地的规划上具有突破性进展,最终实现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本文重点讨论在森林城市建设这一背景下,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提升的某些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森林城市;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提升策略
  大力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是践行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建设背景下,全国大大小小的县城积极进行绿地系统的优化方案建设,在县城绿地布局结构调整、指标优化、森林景观体系和森林旅游业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结合县城的绿地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性地根据地域景观的特色和地貌条件等展开规划工作,以期达到“森林城市”的评估标准,为居民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一、关于我国县城绿地现状
  我国目前大部分县城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县区内的生态空间类型多样,但很多县城在对较好的生態环境基础上没有进行较好的规划利用。这就导致我国县区内的绿地大都成散落状分布,没有经过合理的建设规划,绿地之间缺少连接与沟通,没有形成统一的绿色有机整体。而老城区因为年代较长,水体和植物等生态资源已经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县区内外生态的主要通道缺乏建设,导致整个县城的生态框架不够完整,缺乏统一的管理。
  我国县城绿地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绿地的总量不足,分布并不合理。虽然国际一直强调对绿地的建设,但是我国城区内绿地的总量仍明显不足,类型过于单一,主要以道路附属的绿地类型为主,缺少灵活的小型公园,城区的公园也屈指可数,占地面积小,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形式比较单一,植物的种群没能形成,形成的大多是分布零散且少量的林地。第二是形成的绿地观赏性不足,难以形成地域特色。我国大部分县区的绿地在设计上缺乏观赏的空间,设计的各种要素表现较为单一,所具备的文化特色不够明显,整体呈现出的是平面化设计,缺乏一定的立体感和群体性。在水体景观方面的表现是虽然水体分布广泛,但是大多水量用于基本的水利工程使用,基本水绿结合的休闲活动场所,没有利用当地的文化进行造型式的观赏性绿地创新,所以大部分绿地建设都缺乏当地特色。
  二、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提升策略
  (一)优化县城区域绿地布局结构
  对县城的绿地系统提升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所以整个建设过程要从县城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角度出发。在布局结构方面,可以将县城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廊道、湿地公园、滨河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用地进行合理规划,由点及线,再由线到面形成一个均衡分布的统一整体,构建成完整的有机绿色生态网络。在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当地的地形典型的森林群落的组成规律和结构特点,因地制宜根据经营的树的种类,管护的措施和水源的分布等因素,促使造林的树种趋向本土化、森林的分布结构具有层次化,森林的树种在达配方面合理化,最后形成结构合理且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网络系统。通过这种合理地优化县城区域的绿地分布结构来实现森林网络生态的系统化,可以让森林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单元组成部分,进而实现森林和山水、田地、公路和建筑相依,打造出“城市属于森林,森林属于城市”的现代城市新风貌。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生态统筹发展
  目前,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也应该提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所以推动县城的绿地系统规划在的重点之一就是协调城市和乡镇区域的生态发展。在生态发展过程中,城乡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复合生态环境,两者不能分离也不可分割。因此只有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生态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把城区和郊区的绿地生态网络连接在一起,才能产生更大的生态发展空间,实现县城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林业局通过绿化造林和对生态建设的统一规划,可以对绿地系统进行统一实施和管理,建设森田社区,改变一直以来城乡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二元对立结构,使城乡紧密相连,城市的居民生活在绿水青山的森林绿地规划系统中。
  (三)结合乡土文化发展森林旅游业
  近年来国家推出各项城镇发展建设,其中特色小镇项目的开发得到了很多县城的响应,很多县城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积极展开建设,大力推动县城绿地的规划发展。他们凭借本地优越的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的优势,深入挖掘具备当地特色的景观和具有观赏性的森林资源,把资源合理配置,对各类森林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鲜活的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把人文和自然巧妙的结合起来,建设出城区森林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新景象,形成了群众休闲方式的森林旅游景区。政府也可以打造本地的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根据周边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建设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各种生态服务设施以及种植、养殖和休憩等生态产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公众容易享受森林城市带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益处,而且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进行森林城市建设是当前县城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在衡量居民幸福指数是否提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新一轮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中要提升森林城市的建设能力,必须要充分发挥县城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在城乡土地资源、农用土地资源、绿地资源和城市绿化带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构建出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网路系统中挖掘城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可以进一步实现我国在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城乡居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但新球,刘德晶,但维宇等.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森林城市建设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7,36 (2).
  [2]巴雪艳.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云南森林城市建设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7,36 (6):1-8.
  [3]陈彩仙,张虔,刘晓勇.新干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10).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在极具攀升,进而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方式进行总结,并从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设计生态评价、宏观和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生态评价、景观分析与评价、具体评价方案的调整四方面,论述了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性评价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景观规划;生态性评价;宏观和微观  在
摘要:在设计艺术中,构成与设计一直是一脉相承的,虽各有侧重,但二者仍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二维平面范畴中的构成与设计是平面艺术同源却各有侧重点不同的两个方面,本案例分析的“形”就是二者同源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形的理解和应用上,构成与设计的本质其实是一致的,排列组合画面的“形”也是互通的。  关键词:二维平面;构成;设计;形互通  在设计艺术中,构成与设计一直是一脉相承的,虽各有侧重,但二者仍有着本质
摘要:近年来,在城市中,屋顶花园的施工建筑越来越多,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首先从植物应用形式、水体设计、铺装景观设计这三方面分析了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方法,然后从做好防水工作、铺装技术与小品景观施工要求和水体施工与植物种植这三方面提出了屋顶花园施工工艺要点。希望对屋顶花园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屋顶花园整体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施工工艺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居
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是公平有序的竞争,而行政垄断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法行政,为了追求狭隘的不法利益,运用强制手段,排斥、限制竞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关系,侵害市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湿地景观规模逐年递减。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湿地公园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景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各类公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投资建设湿地公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讨了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生态保护  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和
摘要:道路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在传统的道路设计中,一般只注重快速交通和使用寿命,大多忽视了道路景观的设计。本文从道路景观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功能理论上阐述道路景观的特点,体现创建道路景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在生活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路这个概念很广泛,比如:乡村马路、乡村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路”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中
私募融资形式已经在我国投融资市场上出现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仍是一片空白,甚至没有给予合法的身份,造成现在这种事实上存在而规范上缺失的局面。我
摘要:本文就規划环评中的空间管制进行客观阐述,探析其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改进,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空间管制;规划环评;环境保护  ABSTRACT:This paper objectively expounds the space control in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PEI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