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的序贯试验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火针治疗,利用开放型单向质反应序贯试验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然后根据影响膝骨关节炎的影响因素选择基线资料相当的患者逐对进行开放型单向质反应配对序贯试验观察,随机分配患者进行火针或温针治疗,每周2次,分别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开放型单向质反应序贯试验观察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试验至第12例时,试验线接触U,其中显效9例,无效3例,接受试药,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且有效率可达75%;开放型单向质反应配对序贯试验观察火针与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在不同对为26例时,试验线触及U,接受试药,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疗效,且优于温针对照组。
其他文献
为了感谢广大订户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凡2012年订阅本刊的作者,向我刊投稿时可凭邮局发票复印件,免交稿件处理费。稿件发表时版面费适当减免。凡自然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立项等课题论文,提交证明者,可优先发表。
期刊
盐酸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双功能烷化剂,对许多肿瘤有临床活性。作为新出现的氮芥类抗肿瘤药物,苯达莫司汀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且没有降低临床活性。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了40多年,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在淋巴系统疾病中得到了系统的研究。苯达莫司汀分子较其他烷化剂分子更稳定,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DNA损伤。苯达莫司汀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抗肿瘤药物。不像其他的烷化剂,苯达莫司汀主要的作用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各异,而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日趋成熟,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多与针灸或温针灸等配合而用。然而其穴位注射所选药物各有所异,其治疗作用
Allee效应是生态学表述种群大小或密度与生存繁衍关系的个体适度性状,与医学生物学中群体生存的浓度或密度依赖概念一致。近年来理论生物学对Allee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应用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白血病细胞以机体为生存环境,表现出显著的Allee效应。作者根据多年实验工作和文献资料对白血病细胞的浓度依赖性与Allee效应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并无原则性的区别。文章用生态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体外培养细胞的
总结近年针灸治疗“网球肘”的相关文献,主要就刺法方面进行简要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目的:观察中药、推拿、按摩、点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独膝活络效灵丹方内服、使用按摩肌肉,屈膝环转拔伸关节、点按揉搓痛点穴位等手法.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
目的探讨低剂量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初诊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一线诱导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初诊Ph+ ALL患者接受不同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初次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73.8 %(45/61),再次诱导CR率为86.7 %(13/15),两程诱导治疗总的CR率为95.1 %(58/61),治疗相关死亡1例(
目的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血症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中的发生率及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M蛋白检测的16例住院MALT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MALToma患者中,6例初诊时合并M蛋白血症。其中4例为男性,中位年龄56岁(25~82岁),肿瘤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4例),临床分期多为Ⅰ~Ⅱ期(4例),国际预后指数(IPI)
目的 探讨I~III期乳腺癌CD4+、CD8+T淋巴细胞癌巢浸润与TopoIIα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120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
目的比较以吉西他滨为主方案和以蒽环类药物为主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PTCL-U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以吉西他滨为主方案化疗(试验组)17例,采用以蒽环类药物为主方案化疗(对照组)20例。对两组的近期客观疗效、疾病进展、总生存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 %(15/17)和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