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长还给孩子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头,轻轻翻开《周国平论教育》,纸质的粗糙伴随原始的书香滑过指尖。“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周国平鞭辟入里的话一如往常,直指教育的实质。
  让我不禁想起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也是我所憧憬的教育美好。把生长还给孩子,我们只是“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教育是座远离尘嚣的山谷,我憧憬孩子们在教育的土壤里安静地生长,像山谷里的百合,没人指导,更没人打扰,但他们依然如大地所希望的那般绽放。哪一个生命没有生长的本能呢?哪一所学校不是为了孩子的生长呢?只是我们往往在生长之外附加了些什么,比如成绩,比如就业,比如所谓的“有意义”等。而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无意义”的,则被我们以爱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抛在脑后。卢梭说:“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也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不要打扰那些快乐的小生命啊!让每一个孩子在教育的王国里安静地生长,不为迎合外界的喧嚣,只为丰富生命生长的需要。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周国平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教育又何尝不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呢。仿佛老在外面飞来飞去的彼得·潘,带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离开家庭,到“梦幻岛”上去享受童年的欢乐。童年的经历筑造着人生的精神家园,就像盖房子的三只小猪,草房子是最经不起风雨的,石头房子才是最坚固的心灵港湾,欢乐的童年筑起的正是大理石的宫殿。只有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给孩子们带来真正的快乐。走进孩子的心,要先捧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仿佛捧着爱因斯坦的罗盘、牛顿的苹果、瓦特的烧水壶、伽利略的吊灯,仿佛推着人类向前行走的车轮。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即使你的容颜苍老,你依然可以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彼得·潘。看着孩子们欢乐地生长,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教育是位仁慈的老人。“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周国平如是说。教育,他用高尚的智慧,评价每一个孩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筑起美轮美奂的心灵大厦。他不偏爱成绩好的孩子,也不偏爱听话懂事的孩子,他喜欢赞扬那些像他一样拥有美丽心灵的孩子;他不偏爱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也不偏爱善于钻营取巧的人,他喜欢那些像他一样拥有高尚智慧的老师。他给每个孩子、每个老师犯错的机会、胡思乱想的空间,他从不苛责,只是影响。他一直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教育是座安静的图书大厦,安静地研究,安静地阅读,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或许你曾辜负了一树盛夏的浓荫,或许你曾辜负了一片秋叶的静美,但在教育的怀抱里,你一定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安静地寻觅。水静而鉴,火静而朗,心静而慧。安静地阅读教育之书,作一朵凡尘中的素莲,让心灵远离窗外的喧嚣,给自己掸去一路的烦躁。静下心绪,沉到阅读之中,剪一弯盈盈秋水,执一笺阕阕青词,倾听那些荡涤我们灵魂的思想和理念。像诗人一样抱月自醉,拥水而弹,曲径通幽,斜倚栏杆。“慢慢走,欣赏啊”,让阅读成为最美的学习姿态,丰富我们的教育生命。在人生的节点上,遇见更好的自己。“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安静地阅读,是成就美丽蜕变的重生,像一片用心绽放的云彩,只有用心地阅读才能靠近天空的那抹蓝。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将阅读的收获化作舌尖的言语,将阅读的心得融入人生的脚步,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有所改变。在书本的字里行间,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贪婪地读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幻想自己是一棵树,站在风中,静静摇动;我也幻想自己是一朵云,站在天空,轻轻推动。当我们解放了学生,把生长还给了学生,学生才能被唤醒。
其他文献
编前语:长期以来,艺术类考试常常被认为是高考落榜生的无奈之举,是有别于正统高考的旁门左道。学生的特长发挥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些“艺考”的闪亮之处总被人们的有色眼镜所蒙蔽。作为一所市直普通中学,新余六中正视学生的特色专长,合理引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开设了美术、编导、播音主持、空乘等高考艺术课程,开辟出一条走艺术特色的办学之路。新余六中的这一举措,不仅为学校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也刷新了人们对高考
期刊
早期阅读是教育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幼儿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为其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为此,如何加速儿童语言发展和促进儿童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视,也给学前教育的研究指出了新方向,我们课题组始终围绕着思考“为什么做”“如何做”“做得如何”三个问题,来开展课题研究。  一、思考“为什么要做”——研究缘起与前期研究成果  “十一五”期间,笔者带领部分幼儿园以分
期刊
名师赵谦翔提出了绿色诗歌的概念。他说,绿色诗歌是相对于传统的灰色诗歌教学而言的。灰色诗歌教学只注重答题,只关注考试,只研究答案,让诗歌变成了“死歌”,课堂沉闷,诗歌鉴赏变得了无生趣。而绿色诗歌鉴赏注重审美素养,是催化诗意人生的教育教学。赵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发现诗歌意趣的呢?我们以他的“唐诗鉴赏”课为例,跟随他一起寻找诗歌的意趣。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唐诗鉴赏课。  (师板书:唐诗鉴
期刊
作文难教人所共知,很多教师承认自己对作文教学无能为力,但是也有很多教师不甘于现状,对作文教学积极探索,他们中有的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无锡市著名特级教师吴勇是“童化作文”的倡导者,在童化作文教学研究方面风生水起,近年来成就卓著。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深得“分解”技法精髓,他把作文教学之难在分解中突破与消解,谱写了作文教学的传奇篇章。本文赏析他的《调皮的故事》习作教学片段。  【片段一】分解难点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特级教师徐斌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选取三个教学片段与同仁共赏。  【片段1】 学习数位顺序表  (教师让学生在各自课前准备好的空白卡片纸上分别写上“个、十、百、千、万”等。)  师:我们已经学过哪几个数位?  生:个位、十位和百位。  师:你
期刊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聚焦的热点。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满足个人基本生活需要,能够通过这些能力解决日常生活的基本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牛献礼的“植树问题”一课,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片段一】自主学习中,获取数学信息  (师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9棵树排成一行,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同学们又在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摆一盆
期刊
作者简介  王建荣,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盐城市新河实验小学校长。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近20篇,先后主持了八项省、市级规划课题,出版了个人专著《绿叶对根的情意》。  提到小学数学,常听到一些学生说不喜欢这门功课,追问原因,他们大都回答道:数学太枯燥,没意思!没味!数学还有味道?如何让儿童眼中的数学有味道,常常让笔者思考再三。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
期刊
去年10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汇聚沈阳,参加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三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优质课竞赛可算是美术教育界的“奥林匹克”,也是全国各地课程改革十几年来最新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近几年来,“欣赏·评述”课在众多的一线教师眼中,由最初的“不敢触碰的美丽”逐渐变得炙手可热,在各级的评优课、公开课都能看到其身影,教师们也逐渐摸索出这个学习领域的教学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了,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直到现在仍没能得到一个明确答复的问题: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关于好课的标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即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上好一节课,老师有时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却未必然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润物细无声”“春风吹又生”的课应该是一堂好课。  “润物细无声”  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者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教
期刊
幼儿园的生活教育主要在进餐、盥洗、如厕、喝水、睡眠、整理、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环节中实施,强调做中培养,真实情景中练习,以此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共同的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所在园结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理解,通过实践研究认为:喝水环节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理想状态应集中体现在“科学”两个字上,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幼儿知道喝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喝水的基本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