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教育目的论探析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卢作孚是现代中国著名实业家,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先锋。其立足于实践,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剖析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目的论,提倡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个体需要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高度统一。其践行教育理念,提出学校教育、民众教育及职工教育的目的及实现路径,对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卢作孚;教育目的论;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0-0056-04
  卢作孚是近现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爱国实业家,为挽救中国社会而兴办教育。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实业家卢作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目的观,对现代教育理论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文化反思视角下的教育目的
  卢作孚认为,教育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其观点的形成与中国当时的国情密不可分,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内有军阀高压统治,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压榨欺凌,社会经济落后,民众愚昧无知。卢作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剖析,其认为,传统文化的弊端在于“中国人的两重生活”,即“两重集团生活”:第一重是家庭,第二重是亲戚邻里朋友。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最小单位,除家庭的核心地位外,还存在有亲朋故交的伦理裙带关系,形成了一张极为复杂、盘根错节的网络。然而20世纪初期,中国内忧外患交相煎逼,在如此大动荡背景之下,国民却依然安心于这种“两重集团生活”之下,未免有悖于时局现实的变革。另外,封建宗法制度對民众的“荼毒”远甚于此,谦恭礼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到了战争年代则变成怯懦和对罪恶的病态姑息。在其看来,国人最可悲之处便在于此,明知局势之危急,却依然心甘情愿为其左右,不肯脱离。
  卢作孚认为想要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当务之急便是通过教育育人,除旧布新,打破传统组织形式,塑造全新文化。于是,卢作孚毫不动摇地践行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能力,以启民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本着这一想法,卢作孚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必须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为导向。他无数次强调人是社会中的人,并不断告诫青年:“我们是从个人的活动,变到社会的活动,一方面我们不是为了个人而活动,而是为了社会而活动;他方面不是个人独立的活动,而是社会组织中间的活动。”个体的意识及活动不能只以自我及家庭为中心,而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竭尽自己所能改造社会,以一己之微薄力量为社会贡献力量。
  尽管卢作孚更倾向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也未忽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学校教育具有培养职业能力的职责,以适应学生就业的市场需要。因此,他的办学活动始终强调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并培养他们为人、做事的行为规范以及各种生活能力。学生能在职场竞争中找到合适位置,作出工作业绩,也就是服务社会。当然,学生的出路又必须建立在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否则自我规划就会形同虚设。
  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问题在理论上具有共同性。无论是社会功能或是个体功能,其价值取向都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合理依据。个体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缺乏个体道德及能力素质的支持,社会的任何目标规划都无法实现。因此,在这一问题上,个人与社会不是分裂和矛盾的,而是互为充要条件的统一体。而这正是卢作孚教育目的论的内在理路及逻辑关系,他以文化视角剖析中国国民性落差及社会矛盾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传统文化所导致或造成的问题,教育的手段及方式能够予以化解。总而言之,卢作孚教育理论的中心是如何培养、训练人,以补救人性的缺失,并提升素质的程度。
  二、学校教育目的
  卢作孚认为,人是教育促进社会的中间环节,并发生关键作用的要素。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通过培养个体成才,通过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人才来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学校教育的对象,应该施以系统的训练与教育,以实现育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需要。但学校教育并不能以系统知识、学科课程以及间接经验为重心,而应重视教育的生活化与社会实践性。
  卢作孚作为五四运动后涌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之一,希望通过对西方先进科学的学习和应用,促进落后的中国快速走向富强。他积极吸收欧美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受杜威注重观察、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能力方法的深刻影响。在办学活动中,卢作孚始终强调教育不仅仅是教人书本知识,而应引领学生亲近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卢作孚格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技能,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理论的应用能力。
  卢作孚坚决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主张学校教育既要给予学生知识,又要训练学生在家庭、政治、经济、社会交往、游戏时的行为,这明显反映了现代欧美行动教育学以及进步主义教育学“做中学”的思想。借助学校教育,以培育学生家庭管理、政务与经济管理、社会交往及自身修养调剂的能力。于是,教育内容及方式既突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又兼顾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以此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三、民众教育目的
  卢作孚以“教育救国”为指导,投身区域教育改革之中,并坚信发展民众教育是国富民强的重要途径。民众教育,顾名思义是面向社会多数人的教育,因此,民众教育应当具有普惠性。卢作孚主持的民众教育实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川南泸州的“新教育”改革试验期(1921年~1922年);第二阶段为四川成都的“通俗教育”继续推广期(1924年~1952年);第三阶段为重庆北碚的乡村建设实验和民生公司学校化建设时期(1926年~1952年)。其民众教育思想及活动是统一的,并蕴涵了目的导向的倾向及主张,构成了民众教育目的观。
  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巨变,危机的形势却未曾有所改变。卢作孚深知国家的困境来源于底层民众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国民整体素质低下。基于对民众教育重要性的高度认识,卢作孚在民众教育实际活动中提出了种种措施:发展民众教育,应建设完备的图书馆供人阅览;应建设完备的博物馆供人游览;应开办公开的集会,尤其是公开的讲演,以代替闲谈;应建成若干补习学校为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提供读书识字及其他课程教育的机会。此外,为了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也应建立若干公园、电影院、戏院等。   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卢作孚民众教育目的思想逐渐深化。他希望通过开展民众教育,开启民智,促使其觉醒,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社会生活中来,最终摆脱战乱和穷困,并不断富强起来。从其言论主张中不难发现,卢作孚从两个方面将民众教育的目的加以定位。一方面,民众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受教育者学识知识、增强体魄健康、提高道德水平、训练谋生技能,促进谋生机会。另一方面,民众教育要与民众生活相关联,要教育民众知识,培养其技术,从而发挥生产、生活的实际作用:“辅助人们,指导人们改良实际的生活——改良他们家庭的生活,职业的生活,游戏的生活,个人饮食起居的生活。”卢作孚从实际生活出发,力图改变千百年来封建传统文化的桎梏,将民众从狭隘的封建宗族关系中解放出来。作为实业家,其民众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实用特征,即通过教育来培养民众的生存能力和个人道德修养。
  四、职工教育目的
  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在其民生公司长江航运业的各项活动中亦得到充分体现。其在公司管理上,重视职工教育,并形成了以“民生精神”为核心的职工教育目的思想。
  卢作孚深感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基于此,他在民生公司进行了一项民生公司学校化教育实验,即以民生公司为基地,大力发展职工教育,努力将民生公司建设成为一所“大学校”。在实验过程中,卢作孚将其工商管理思想与教育组织相结合,提出“事业即学校,且为实际的学校”,对企业与学校、职业与教育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
  卢作孚认为,广泛开展职工教育活动可以达到多重效用,既可在个体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又能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职工教育的首要任务应从职工自身的需求出发,提高职工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职工的个人谋生能力,并促进职工家庭生活的改善。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职工教育以业务技能培训为主,同时进行军事、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造就思想、知识、技能、体魄各方面健全的职工。他将现代新儒家、教育家梁漱溟在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教育实验中的朝会组织方式运用于民生公司学校化的活动中,以朝会作为公司职工间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学习知识和增强技能的平台,希望通过朝会使公司内的青年职工有所收获。而这种进步不仅仅是知识技能上的进步,也是职工青年爱国主义思想、集团观念、艰苦奋斗精神的强化和提高。
  职工教育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显著成效,通过开展职工教育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能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及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卢作孚主持的民生公司成立职工训练委员会,下设教育股,负责教育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开展职工教育的办法和方案,规定公司内部实行能者为师,要求文化技术水平高的职工教导文化技术水平低的职工。同时,实行“全员训练”和“德智体全面训练”的举措,选取包括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军事训练和民生精神的学习和训练等多项教育内容,并将职工的各种教育训练活动,都納入公司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旨在将民生公司办成一所教育与生产交错融合的特殊学校。
  职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卢作孚要求自己,也要求职工一心为国家社会谋福利。个人学习知识与能力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身利益的实现,也不是为了企业利润的获取,而是为了社会的繁荣发展,这正是卢作孚所坚持的,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
  实业家和教育家的双重身份,促使卢作孚将实践、讲求功利、关注现实问题的作风融入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教育思想中务实、讲求实用的鲜明特色。不难发现,卢作孚职工教育目的思想中,充分考虑并尽可能地调和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他的教育理念乃是个体、团体与社会的统一,是以社会事业为终极目标的,但在其中也从未舍弃个体的发展或自主的价值,而是通过民生公司学校化活动得到了过渡与实现,使每一个人明了公司的事业在社会上的意义就在于帮助社会。
  五、历史的反思
  实业家卢作孚教育思想的形成不同于接受过系统理论学习的教育家,而更多的来源于教育实践,尤其是区域社会改革及民生公司经营的各种活动。他不断吸纳、融合国内外各种思想与知识,作为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源泉,将“人—事业—教育—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在教育实践中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生存能力方面,要求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技能,以立足于社会。在道德修养方面,注重健康精神及道德素养的培养,鼓舞受教育者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利益奋斗。在教育目的及价值理论上主要着眼于教育社会需要,但同样注重个体发展的意义,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内在统一。这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一是改变教育观念及方法,缓解就业困境。我国受教育人群大幅增长,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象征,却也彰显了诸多问题。譬如,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因而学校作为人才输出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删改过时、不合理的教材内容,补充、吸收新形势下的新知识,引入与生活、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将传统的维持性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作为目标取向,体现教育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卢作孚学校、民众及职工教育目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为借鉴参照,加以挖掘体验,以达到开拓思路的效果。
  二是培养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而综合的,不能是单一、片面和畸形的。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爱国家、爱社会的道德品质放在重要地位,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强健体魄、精湛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的现代化人才。在这一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学校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不拘泥于教条、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建设者。
  三是营造尊重知识与人才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知识与人才成为了社会创新与国际竞争的引擎。因此,社会需要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氛围。教育事业和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卢作孚人才先行的观点,并切实体现在诸多行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A]//张守广,项锦熙.卢作孚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566.
  [2]卢作孚.我们的要求和训练[A]//张守广,项锦熙.卢作孚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495.
  [3]卢作孚.乡村建设[A]//张守广,项锦熙.卢作孚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54.
  [4]卢作孚.中国应该怎样办[A]//张守广,项锦熙.卢作孚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859.
其他文献
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在获得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就是对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疏离冷漠。在过去
用一个二维的数学模型研究微重力条件下溶液法晶体生长的晶体生长界面和溶解界面的稳定性以及界面动力学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管是否考虑界面动力学效应都存在稳定
随着中西方管理方法与管理实践的逐渐融合,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开始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解不足、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严密、预算
本文考虑在一般的次M次条件下Hamilton系统的次调和解其中p>1,z=(Z1,…,Z2N)∈R2N,H(z,t)=H(z,t+T).运用Ekeland的变分原理和刘嘉荃-王志强推广后的Zp-指标理论,可以证得上述问题存在若干不同的周期解,且最小周期均为pT。
某地区钼矿体赋存在草庙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与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岩石中发育的节理裂隙控制了脉状钼矿(化)体和热液蚀变的空间分布,是区内主要容矿、控矿构造。蚀
矿区位于西秦岭南亚带西段,在南秦岭北部岷县鹿儿坝-西和崖湾-两当广金坝金、汞、锑成矿亚带上。本文对矿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岩浆岩以及变质作用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体
真情做人,做教师的表率;真情管人,让教师感受家的温暖;真情育人,彰显园所本色;真情感人,改变自己方能影响别人。"用心来管理幼儿园",更要"用感情来管理幼儿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
安徽省休宁县里东坑钼矿普查系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也是当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一个关键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就休宁县里东坑钼矿床的地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积极探索煤矿发展的新方式,不断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对铅锌银多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我国的发展需求,为了满足相关行业对铅锌银多金属的需求,有效提升铅锌银多矿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