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络中药单体对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单体野黄芩苷(scutellarin,Scu)、丹皮酚(paeonol,Pae)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HSYA)通过调节血管新生和炎症反应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进行实验,设置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3种浓度的Scu、Pae、HSYA组,并以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V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Ⅱ,VRI)作为阳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激酶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VEG-FR2/Akt/ERK1/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1β、IL-6、TNF-α分泌水平.结果 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cu、Pae、HSYA 3种剂量均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抑制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P<0.05,P<0.01);下调VEGFR2、p-VEG-FR2、Akt、p-Akt、ERK1/2、p-ERK1/2蛋白表达,其中Scu和Pae下调VEGFR2表达差异显著(P<0.05,P<0.01),其余组有下降趋势.Scu和Pae显著降低IFN-γ和IL-6的水平(P<0.01),HSYA显著降低IFN-γ、IL-1β和IL-6的水平(P<0.01),Scu、Pae、HSYA对TNF-α水平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cu、Pae、HSYA可能通过抑制VEGFR2/Akt/ERK1/2信号通路和抑制IFN-γ、IL-1β、IL-6的分泌,从而对银屑病相关的血管异常新生和炎症反应起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探讨重楼皂苷Ⅰ (polyphyllin Ⅰ,PPⅠ)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分子机制.以人乳腺癌细胞株BT474细胞、MDA-MB-436细胞为研究对象,设为空白组和不同浓度的PP Ⅰ处理组.采用MTT法、台盼蓝染色细胞计数实验、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P Ⅰ对2种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表达及EGFR、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及
研究玄参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玄参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玄参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分别为苄基-β-D-(3\',6\'-二-O-乙酰基)葡萄糖苷(1)、5-O-对甲氧基苯甲酰基曲酸(2)、5-O-邻甲氧基苯甲酰基曲酸(3)、7-O-邻甲基苯甲酰基曲酸(4)、5-O-苯甲酰基曲酸(5)、阿魏酸甲酯-4-乙基醚(6)、反式-阿魏酸(7)、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治疗水肿验案的组方特点及核心方,并利用网络药理学阐释核心方治疗水肿的作用机制.通过中国知网(CNKI)收集并整理3届国医大师治疗水肿有效病案的期刊报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构建数据库,并通过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等方法分析病案处方,利用TCMSP和TCMID数据库检索成分并筛选靶点,在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水肿(edema)相关的疾病靶点,通过STRING 11.0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FunRich 3.1.3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