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90后”学生参与到大学生活中,利用新媒体进行个性化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了一种必然。本文从新媒体的特征及概念、新媒体发展对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媒体运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个性化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个性化培养;新媒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5-02
随着越来越多“90后”学生参与到大学生活中,具有强烈个人意识色彩的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思想道德建设方法,而更渴望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当前,基于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个性化的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更多的路径选择,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发展和培养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指在新技术支持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新的媒体。新媒体一出现,就凭借其诸多优势迅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尤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开拓思维,创新观念,改变方式,顺应潮流,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个性化培养。
2.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特征主要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交流方式多。与传统媒体比较而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非线性的,而不是点对点式的传播,它以全时、全民、全域、全媒体的传播影响着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由于拥有众多的传播点,新媒体实现了双向交流和多向传播,受众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去选择信息。而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载体脱离原来单一的媒体形式,以多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承载大量信息的功能,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二.新媒体发展对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影响
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其中,青少年网民人数超过网民总数的50%。[2]我国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获得渠道。[3]毫无疑问,新媒体和以往出现的所有媒体一样,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1.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陈至立副委员长曾经指出:推进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广大学生的优势潜能,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战略目标。[4]个性化培养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受众和传播者随时可以交流,同时还提供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方式,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模式下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充分实现个性化培养。
2.丰富的资讯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多种选择。新媒体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元素,可以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互相配合,密切联系,在信息量方面开创“全媒体”的局面。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可以及时、便捷的获取到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与以往的教育模式相比,丰富的资讯能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所需要的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多样性的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提供了媒介支持。借助新媒体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的教育思路,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3.虚拟的交流空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新媒体技术构建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对接的交往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交往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交往不必以真实身份出现,如在微博、论坛、QQ、微信等网络交往方式中,他们的交流不以暴露真实身份作为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在沟通时,在隐蔽的身份之下可以畅所欲言,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交流方式拉近了“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由于身份产生的隔阂,营造出了彼此平等的氛围,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增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
三、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媒体运用策略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5]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来说,不仅要重视内容的个性化,也要注重内容载体的多元化。不仅要依赖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播,还要结合课外开展的党、团实践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关注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行为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符合新信息环境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去实现新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墨守成规,要拥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勇于实践和探索,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理论、新内容、新机制,创造新方法,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这样的难题,理论知识丰富的老教师对新媒体的重视度不够,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新媒体技术使用也不娴熟,难以将坚实的理论知识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从而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既要强化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新媒体的认可度,又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培训,消除“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的现象。
2.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创新多种手段和载体,营造“全媒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建设中,要在运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创新新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掘新旧媒体的优势,营造“全媒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比如,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融入手机短信的互动,增加理论传授的趣味性;或者是在课后以QQ群、微信群聊等方式开展活动,以多种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道德建设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以现实为主走向现实与虚拟的有机结合。
总之,网络因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所需要的创新意识有众多契合点而成为首选载体,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历史趋势必然选择网络作为其推进剂,在两者关系科学定位基础上的有机结合,必将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现代化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7).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01-15.
[3]周琴.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报业,2011,(7).
[4]陈至立.大力提倡个性化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5]江泽民.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6-29.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2012年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重点课题(2012A083)
作者介绍:罗莉娅(1981-),女,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个性化培养;新媒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5-02
随着越来越多“90后”学生参与到大学生活中,具有强烈个人意识色彩的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思想道德建设方法,而更渴望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当前,基于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个性化的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更多的路径选择,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发展和培养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指在新技术支持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新的媒体。新媒体一出现,就凭借其诸多优势迅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尤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开拓思维,创新观念,改变方式,顺应潮流,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个性化培养。
2.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特征主要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交流方式多。与传统媒体比较而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非线性的,而不是点对点式的传播,它以全时、全民、全域、全媒体的传播影响着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由于拥有众多的传播点,新媒体实现了双向交流和多向传播,受众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去选择信息。而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载体脱离原来单一的媒体形式,以多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承载大量信息的功能,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二.新媒体发展对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影响
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其中,青少年网民人数超过网民总数的50%。[2]我国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获得渠道。[3]毫无疑问,新媒体和以往出现的所有媒体一样,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1.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陈至立副委员长曾经指出:推进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广大学生的优势潜能,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战略目标。[4]个性化培养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受众和传播者随时可以交流,同时还提供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方式,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模式下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充分实现个性化培养。
2.丰富的资讯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多种选择。新媒体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元素,可以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互相配合,密切联系,在信息量方面开创“全媒体”的局面。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可以及时、便捷的获取到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与以往的教育模式相比,丰富的资讯能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所需要的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多样性的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提供了媒介支持。借助新媒体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的教育思路,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3.虚拟的交流空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新媒体技术构建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对接的交往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交往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交往不必以真实身份出现,如在微博、论坛、QQ、微信等网络交往方式中,他们的交流不以暴露真实身份作为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在沟通时,在隐蔽的身份之下可以畅所欲言,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交流方式拉近了“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由于身份产生的隔阂,营造出了彼此平等的氛围,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增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
三、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媒体运用策略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5]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来说,不仅要重视内容的个性化,也要注重内容载体的多元化。不仅要依赖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播,还要结合课外开展的党、团实践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关注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行为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符合新信息环境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去实现新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墨守成规,要拥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勇于实践和探索,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理论、新内容、新机制,创造新方法,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这样的难题,理论知识丰富的老教师对新媒体的重视度不够,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新媒体技术使用也不娴熟,难以将坚实的理论知识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从而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既要强化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新媒体的认可度,又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培训,消除“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的现象。
2.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创新多种手段和载体,营造“全媒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建设中,要在运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创新新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掘新旧媒体的优势,营造“全媒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比如,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融入手机短信的互动,增加理论传授的趣味性;或者是在课后以QQ群、微信群聊等方式开展活动,以多种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道德建设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以现实为主走向现实与虚拟的有机结合。
总之,网络因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所需要的创新意识有众多契合点而成为首选载体,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历史趋势必然选择网络作为其推进剂,在两者关系科学定位基础上的有机结合,必将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现代化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7).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01-15.
[3]周琴.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报业,2011,(7).
[4]陈至立.大力提倡个性化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5]江泽民.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6-29.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2012年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重点课题(2012A083)
作者介绍:罗莉娅(1981-),女,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