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作者身边高校为基础,简要分析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发展中现存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旨在完善社团建设机制,达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社团建设发展民办高校现存问题
一、体育社团情况简述
(一)体育社团成员构成
天津天狮学院体育社团(以下简称“天狮体社”)的成员总数超过800人次(每人限报两个社团),绝大部分是大一学生。天狮体社成员差异较大,足球社成员最少,仅18人。相比之下,参与度最高的体育社团是帝舞天,社团成员近200人,该社团在天津市第八届优秀社团评选活动中,荣获天津市“优秀学生社团标兵”称号。
(二)体育社团组织架构
天狮体社共有社团11个,大体分为四级管理模式:一级管理校团委,二级管理校团委直管的社团联合会和校舞蹈团,三级管理社团联合会直管的棋牌协会、健美协会、体育联盟会、帝舞天(舞蹈类),四级管理体育联盟会直管的羽毛球社、轮滑协会、乒乓球社、球迷协会、跆拳道协会、篮球社和足球社七个分社。
二、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现存问题
(一)民办高校体育社团规章制度不健全
高校体育社团已经得到蓬勃发展,但依然存在不足,部分民办高校只注重体育社团数量的累加,不关心社团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它们只规定加入社团的会费金额,其它规章制度鲜有体现。久而久之,学生懒惰心理悄无声息地滋长,对社团的憧憬也随之破灭,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最终结果则是社团成员人数骤降,社团组织名存实滞。
(二)社团活动形式单一,无法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
体育社团是充满活力和动感的社团组织,社团负责人应从这一显著特点出发,集思广益,组织策划形式多样、新意频出的社团活动,充分调动社团成员参与团内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观民办高校多数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墨守成规,只是机械式复制以往的活动内容,社团活动未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创新,更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学生兴趣所在。
(三)体育社团欠缺专业的经营指导团队
文献资料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体育社团成员并不清楚社团管理人员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比例为42.3%[3]。说明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影响学生的自由式发展模式对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甚微,并不能满足学生预期。主管教育的各级领导务必重新审视体育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更新思维观念,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缺乏专业经营与指导团队的现状。
(四)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经费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工作重心还未向学校社团建设和发展方向倾斜,所以划拨经费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经费支持力度不大。依靠微不足道的社团活动经费,势必影响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加之社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使用欠缺透明度和公开度,集体上缴的活动经费最终未见始末,社团成员难免心灰意冷,最终导致社团不能自给、进退两难。
三、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完善社團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根据民办高校发展定位,考据高校社团建设、发展历程,依据体育社团建设、发展规律,准确制定社团干部任免、财权分管、优秀评选、活动开展等规章制度至关重要;同时,在校级社团领导干部(老师)的带领下,改变目前单一的社长负责制管理模式,成立社团服务理事会,规定社团内重要议题应由理事会成员共同研究商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
(二)配齐专业指导团队,增强教师责任意识
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是提高体育能力和增进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是校园文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主管部门必须认清体育社团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加强组织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增加专职社团教师编制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建立体育社团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领导干部,配齐社团指导教师,形成团队合力,凝聚优势力量,有序开展社团工作。此外,出台有偿指导、减免课时等管理规范,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对体育社团建设、发展百益无害。
(三)加大社团经费投入,拓宽经费来源途径
依靠学校有限支持和社团成员的会费作为社团建设、发展经费纯属杯水车薪,严重限制了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规模,根本不能完成大型、特色活动。只有在社团建设中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活动经费管控力度,才能有效建设、发展体育社团组织,让社团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能。除此之外,各社团必须拓宽经费来源途径,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企业共同参与活动,获取活动经费赞助,实现企业宣传、社团发展的双赢效果。
(四)重视外联宣传作用,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力,取决于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只有社团指导团队集思广益,持续扩大社团积极影响,才能调动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自我参与的同时,带动身边同学共同参加。同时,体育社团应该设立自己的外联部,充分发挥外联部功能,积极宣传社团活动特色,吸引企业赞助社团活动,即提高社团成员社会交往能力,又解决了活动经费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2007.
[2] 吴阳,徐东富.关于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运动.2012.6:73-74.
[3] 谢毅江.广州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关键词体育社团建设发展民办高校现存问题
一、体育社团情况简述
(一)体育社团成员构成
天津天狮学院体育社团(以下简称“天狮体社”)的成员总数超过800人次(每人限报两个社团),绝大部分是大一学生。天狮体社成员差异较大,足球社成员最少,仅18人。相比之下,参与度最高的体育社团是帝舞天,社团成员近200人,该社团在天津市第八届优秀社团评选活动中,荣获天津市“优秀学生社团标兵”称号。
(二)体育社团组织架构
天狮体社共有社团11个,大体分为四级管理模式:一级管理校团委,二级管理校团委直管的社团联合会和校舞蹈团,三级管理社团联合会直管的棋牌协会、健美协会、体育联盟会、帝舞天(舞蹈类),四级管理体育联盟会直管的羽毛球社、轮滑协会、乒乓球社、球迷协会、跆拳道协会、篮球社和足球社七个分社。
二、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现存问题
(一)民办高校体育社团规章制度不健全
高校体育社团已经得到蓬勃发展,但依然存在不足,部分民办高校只注重体育社团数量的累加,不关心社团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它们只规定加入社团的会费金额,其它规章制度鲜有体现。久而久之,学生懒惰心理悄无声息地滋长,对社团的憧憬也随之破灭,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最终结果则是社团成员人数骤降,社团组织名存实滞。
(二)社团活动形式单一,无法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
体育社团是充满活力和动感的社团组织,社团负责人应从这一显著特点出发,集思广益,组织策划形式多样、新意频出的社团活动,充分调动社团成员参与团内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观民办高校多数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墨守成规,只是机械式复制以往的活动内容,社团活动未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创新,更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学生兴趣所在。
(三)体育社团欠缺专业的经营指导团队
文献资料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体育社团成员并不清楚社团管理人员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比例为42.3%[3]。说明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影响学生的自由式发展模式对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甚微,并不能满足学生预期。主管教育的各级领导务必重新审视体育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更新思维观念,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缺乏专业经营与指导团队的现状。
(四)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经费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工作重心还未向学校社团建设和发展方向倾斜,所以划拨经费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经费支持力度不大。依靠微不足道的社团活动经费,势必影响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加之社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使用欠缺透明度和公开度,集体上缴的活动经费最终未见始末,社团成员难免心灰意冷,最终导致社团不能自给、进退两难。
三、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完善社團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根据民办高校发展定位,考据高校社团建设、发展历程,依据体育社团建设、发展规律,准确制定社团干部任免、财权分管、优秀评选、活动开展等规章制度至关重要;同时,在校级社团领导干部(老师)的带领下,改变目前单一的社长负责制管理模式,成立社团服务理事会,规定社团内重要议题应由理事会成员共同研究商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
(二)配齐专业指导团队,增强教师责任意识
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是提高体育能力和增进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是校园文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主管部门必须认清体育社团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加强组织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增加专职社团教师编制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建立体育社团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领导干部,配齐社团指导教师,形成团队合力,凝聚优势力量,有序开展社团工作。此外,出台有偿指导、减免课时等管理规范,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对体育社团建设、发展百益无害。
(三)加大社团经费投入,拓宽经费来源途径
依靠学校有限支持和社团成员的会费作为社团建设、发展经费纯属杯水车薪,严重限制了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规模,根本不能完成大型、特色活动。只有在社团建设中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活动经费管控力度,才能有效建设、发展体育社团组织,让社团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能。除此之外,各社团必须拓宽经费来源途径,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企业共同参与活动,获取活动经费赞助,实现企业宣传、社团发展的双赢效果。
(四)重视外联宣传作用,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力,取决于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只有社团指导团队集思广益,持续扩大社团积极影响,才能调动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自我参与的同时,带动身边同学共同参加。同时,体育社团应该设立自己的外联部,充分发挥外联部功能,积极宣传社团活动特色,吸引企业赞助社团活动,即提高社团成员社会交往能力,又解决了活动经费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2007.
[2] 吴阳,徐东富.关于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运动.2012.6:73-74.
[3] 谢毅江.广州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