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究竟为哪般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执教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祥林嫂再嫁时惊天动地的出格“反抗”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争论,在多个问题上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或者热闹,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甚至粗俗的层面,而未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它的把握有助于理解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思想;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学生感觉到有话要说,却不能表达清楚,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要真正地明白这其中的妙处,必须要理清下面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
  一、祥林嫂再嫁时为何要“反抗”?
  有学生认为祥林嫂恪守妇道,也有学生认为她螳臂当车,愚蠢至极,他们已经隐约感觉到祥林嫂的“反抗”是受到某种思想的控制。我顺势点拨,举止行为是思想观念的外显形式,祥林嫂的“反抗”是南宋以来的程朱理学思想中妇女观和婚姻观的集中体现。妇女观和婚姻观是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作为社会的一员,祥林嫂必然深受这些观念的影响。因此,“反抗”是必然的,这是每一个寡妇面对再嫁时的自然反应,反抗得越激烈、越出格,就越能说明其所受毒害之深。这不是祥林嫂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潜在意识的突然爆发,卫老婆子的描述中就已经表明了这一点,“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再嫁时如果“不闹”,就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她不能存活于这个世道,因为别人会指指点点,甚至嗤之以鼻,这从四婶、柳妈及鲁镇人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二是她不能心安理得地开始新的生活,因为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从“捐门槛”事件中可以看出。从这个层面上讲,再嫁寡妇的“反抗”只是某种程度的消除负罪感,祥林嫂不可能是个例外。
  二、祥林嫂为何要如此“出格”?
  有学生认为,在这场风波中,祥林嫂只是一件商品,是婆婆手中的一个筹码——为小儿子娶媳妇和赚上一笔,祥林嫂应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我强调,在中国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体制里,妇女本来就是男性的附属物,成为商品,任意买卖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祥林嫂的被卖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的一个常态。她的“出格”,与其给她加上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如说是她的一时激愤,或者是以死来求得解脱,这是一种本能反应。只要是一个女人,一个生活在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女人,都会有这样的本能反应。反过来讲,也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毒素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变成了人们的一种心理常态,成为他们进行思考和判断的常规思维,祥林嫂会如此,柳妈会如此,四婶也会如此,所有的人都会如此,她们都会站在维护的立场上去进行所谓的“反抗”。祥林嫂的“出格”其实并不出格,而是不惜以自残或者性命为赌注,去维护内心深处的自己恪守的理学思想。
  三、祥林嫂为何最后“竟肯依了”?
  有学生认为是没有办法,但立即有人反驳,她可以一下撞死或继续寻死,两派争论不休。我提醒,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在强大的宗族势力面前,在强大的社会习惯势力面前,在众多的社会强势群体面前,作为弱势群体中一员的祥林嫂,只能接受命运给她的安排,即“依了”,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无论是“依了”,还是“撞死”,无论她做出哪一种选择,都不能改变这个社会的既定现实,换一个说法,即那个时代和那个社会的弊病,不是一个祥林嫂的“反抗”就能解决的。所以,祥林嫂的选择,她自己做不了主,因此只能接受命运的任意安排,逆来顺受,这不正是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的缩影吗?
  总之,祥林嫂竭力恪守和维护理学思想,却最终死在理学思想的屠刀下,这样的一个悖论,不得不让人感到,这不是祥林嫂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和整个社会的悲剧。这个悲剧的本质就在于很多人都承认这种悲剧的合理性,并且有意无意地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加以维护。
  鲁迅先生总是能够在某个细节上不经意地描上一笔,让读者猛然警醒。祥林嫂的“反抗”正是这样的一个细节。
  (作者单位:如皋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校“先学后展,当堂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得日臻成熟,并开始利用“云平台”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我感觉我校语文课仍然普遍缺乏语文味。在一些校级公开课上,我经常看到:课堂上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更有热闹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得以体现,人文性也倍受关注。似乎这样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很不错的。但在这种“自主”与“合作”的背后,我们却忽视了 “文本研读
跨越太平洋的追寻  “阳早”“寒春”,是一对美国夫妻的中文名,阳早英文名是Erwin Engst,寒春英文名是Joan Hinton。  陽早出身于美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而寒春出身于显赫的知识分子家庭,曾是“原子能之父”费米教授的助手,也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与著名的华裔核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同班同学。  寒春的哥哥韩丁与阳早同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并且是室友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如今,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
从国家战略上高度重视国产自主工业软件的研发,建立核心技术发展保障制度。在记者的调研中,针对国产工业软件面临的种种诉求和问题,业内专家提出六点建议。  1. 高度重视国产自主工业软件的研发,明确部委分工,设立产业扶持基金  业内专家呼吁,从国家战略上高度重视国产自主工业软件的研发。业内专家建议明确国产工业软件业的牵头部委,比如工信部。建议设立相关扶持政策,建立核心技术发展保障制度。加强软件核心技术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民法典的实施不仅会在经济、社会生活领域产生重大意义,也将在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方面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5月29日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
从空中俯瞰,毛乌素沙地横亘陕蒙,穿越长城。  毛乌素本不是沙地。史料记载,唐代以前这里曾是茫茫草原,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生态恶化,榆林成了“广长几千里,皆流沙”,从草原演变成了沙地。  如今,行走在毛乌素,林木葱茏,绿色是主色调,仿佛置身于森林中。难以想象,70年前这里曾黄风肆虐,沙丘绵延。  在与沙漠抗争的70年中,毛乌素人用勤劳和智慧固沙换绿。这片拥有1200年“沙龄”的毛乌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如何把握其外在结构的内在逻辑,正确传播中国民法典精神、理念和价值,精准阐释其社会意义和功能定位,以及准确适用,笔者给出如下三个角度或者说三条主线,来正确地打开中国民法典。以人为本,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  第一个角度:打开民法典,我们会发现民法典是循着人的成长轨迹而设计的,体现了对人的全面终极关怀。民法典第13条规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人出生完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大江奔流去,同饮一江水。”“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自云南丽江启动以来,记者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采访中,感受到了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号令之下,各地对保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生动实践。  变砍树为种树,修建各类污水处理厂封堵污水直排长江,后撤江岸的化工企业,撤码头、治岸线还民众清水平台,多方努力打造绿色航运,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长江两岸正在奏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太行之畔。历史行进的脚步,走过一道道坡、爬过一道道坎,留下了勃勃生机的气象。  “发展鸿沟”的问题,千百年来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这里用不寻常的远见与魄力,书写了一份答案。1月18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面对齐聚一堂的京津冀负责人,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做好这件历史性工程”;“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广袤的华北大地
五味子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種药性的果实,在一般只带有一两种药性的中药材当中,实属独特。关于五味子,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很早以前,在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个青年叫苦娃。他自幼父母双亡,靠给一个姓刁的员外放牛、做杂活度日。这个刁员外根本不把苦娃当人看,稍有疏忽便是一顿毒打。几年下来,苦娃落下了一身的病,骨瘦如柴。刁员外却对苦娃的病置若罔闻,不但不给苦娃治病,还每日逼他干活。一天,刁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