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珠三角地区高职生数量的增长以及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各种冲突,使高职生在就业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从高职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入手,对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高职生就业压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心理;就业压力
自1999年以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占高校的比例已达到70%左右, 高职高专在校生占大学生比例接近70%。珠三角地区地处沿海,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后工业时代经济的到来,社会处于转型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由此产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笔者认为,研究这一地区的高职生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应激源,对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指导学生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山、番禺、珠海等几所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查询,对该地区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压力进行分析。
一、调查情况分析
1.就业情况。
以中山市为例,截至7月,今年中山市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73.4%,这一数字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对2008年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受毕业生追捧,但录用率低,仅为13%左右;进入私营、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为65%,进入家族企业的为5%,其余则选择了暂缓就业、灵活就业、升学深造等。
2.薪酬希望值。
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不切实际的偏多:2000~3000元的占15.29%,3000~4000元的占32.55%,4000~6000元的占16.86%,6000~8000元的占13.73%,1000元以下没人选择。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对月薪的要求理想化成分较多,他们对月薪的希望值普遍高于招聘单位所给的薪酬。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媒体对企业“重视员工的技术和能力,愿意为能吃苦、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提供高薪”的宣传,导致高职生形成了较高的心理预期,给就业安置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3.就业心态。
“恋城市情节”几乎是所有大学生就业时常抱的心态,珠三角地区高职毕业生也不例外。由于珠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毕业生选择工作离家近的占73%,外地生源94%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还有18%的毕业生选择“离家近”的珠三角其他城市就业。从对工作区域的选择来看,高职生就业心态趋于务实,虽把留在城市、离家近作为求职的首要选择,但也不反对到周边城镇工作。另外,在就业心态上,有74%的学生选择“可以是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是绝对对口的”,有52%的学生对第一次就业表现“少许犹豫”,显得信心不足,而给毕业生带来最大困惑的是应聘单位的“有工作经历者优先”。
二、影响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心理和压力的因素分析
1.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
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趋同现象较为突出。如近年来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联合,企业对综合型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一些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技能,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发展步伐。又如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虽然注重对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升,造成一些学生虽有技能但综合素质较差,使用人单位感到失望。而高职生自身在综合能力方面的欠缺,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也使他们在就业时心理压力较大。
2.就业指导难合企业胃口。
在“希望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服务”的调查中,有33.6%的毕业生希望能提供就业信息,22.9%的学生希望能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心理中的困惑和障碍。从企业的角度调查显示,企业最希望学校做的工作“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占32%,“对毕业生进行素质拓展”占31.9%。目前,学生就业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仍是招聘会和人才网站。学生渴望学校能够给予充分的就业指导,但有的学校就业指导要么以聘请成功人士讲座代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么是就业指导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实战经验,缺乏对求职场中真实情况的了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也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3.文科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加大。
珠三角地区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喜欢选择人文社科、管理、财会等专业,但此类毕业生社会需求却相对较小,因此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这类毕业生就业心理困惑多,就业压力大。有73%的文科毕业生感到就业实际与就业理想差距较大,而同类理工科的毕业生感觉就业有压力的仅为37%。以中山市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为例,预计2009年该专业毕业生为1000人左右,加上外地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山求职的约400人,共1400人左右,而市场需求仅为千余人,供大于求,势必加重竞争的激烈程度。
4.吃苦精神逊于内地学生。
企业发展技术性越来越强,生产一线需要稳定的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但珠三角地区学生多数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哪怕是薪酬低些也要到出力少的岗位。常见的现象是,每过一个长假,本地毕业生流失将近一半,造成用人单位人员紧张,甚至是经济损失。以中山明阳电器为例,他们就明确表示外地毕业生干得好,留得住,能够与企业同甘共苦,对薪酬满意度高于本地学生,对企业有感恩之情。类似现象在很多企业也存在,这也给本地毕业生的工作安置带来了一定难度。
5.女生求职心态复杂。
女生在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中的比例约为37~39%,相对集中在文科专业。调查显示,有26%的女生由于自身条件比较好,在校期间又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在公关、礼仪、演讲、文体方面有特长,被企业单位一相就中,能获得理想的职位。珠三角地区女生较之内地女生而言,竞争意识相对较弱,部分女生有“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甚至有3%左右的女生毕业即等于待嫁;有65~70%的女生处于恋爱阶段,就业受恋爱对象影响。轻工、电子产业需要女生,而女生向往白领阶层,使女生就业压力相对“形势严峻”。
三、缓解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压力的思考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和特定的心理因素的制约,不同的个体对变迁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也不尽相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高职生又处在个人生理与心理快速发展时期,学业与就业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压力的产生与个体的认知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调整它们对自己的认知、对专业的认知、对职业选择的态度,研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对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重视职业指导,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学校应重视对全体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并逐渐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2.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部分高职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因此,高职课程设置应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并尽可能使学生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如果不合适还可以调整专业,及时修正未来的职业目标。要鼓励高职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增加工作体验,为将来就业提供了经验,这样能很好地消除就业心理压力源。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社会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竞争相当激烈,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期望值最高的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可塑性。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及专业设置太细,高职生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生缺乏创新精神,创造力不强。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感恩意识有所下降。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强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确定就业目标,脚踏实地谋发展。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就业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可能通过工作获得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大力倡导高职毕业生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甚至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就业心态要端正,要在就业时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切不可盲目自信或急于求成。对高职生来讲要学会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但又不能好高骛远,要自信、自立、自强,只有做一个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才能赢得职业和社会的尊重。
[该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07JT006)]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51-552.
[2]广东省200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报告[Z].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2007.
[3]大学生就业心态务实化[Z].组织人事报,2007,(8).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见习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心理;就业压力
自1999年以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占高校的比例已达到70%左右, 高职高专在校生占大学生比例接近70%。珠三角地区地处沿海,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后工业时代经济的到来,社会处于转型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由此产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笔者认为,研究这一地区的高职生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应激源,对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指导学生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山、番禺、珠海等几所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查询,对该地区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压力进行分析。
一、调查情况分析
1.就业情况。
以中山市为例,截至7月,今年中山市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73.4%,这一数字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对2008年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受毕业生追捧,但录用率低,仅为13%左右;进入私营、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为65%,进入家族企业的为5%,其余则选择了暂缓就业、灵活就业、升学深造等。
2.薪酬希望值。
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不切实际的偏多:2000~3000元的占15.29%,3000~4000元的占32.55%,4000~6000元的占16.86%,6000~8000元的占13.73%,1000元以下没人选择。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对月薪的要求理想化成分较多,他们对月薪的希望值普遍高于招聘单位所给的薪酬。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媒体对企业“重视员工的技术和能力,愿意为能吃苦、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提供高薪”的宣传,导致高职生形成了较高的心理预期,给就业安置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3.就业心态。
“恋城市情节”几乎是所有大学生就业时常抱的心态,珠三角地区高职毕业生也不例外。由于珠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毕业生选择工作离家近的占73%,外地生源94%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还有18%的毕业生选择“离家近”的珠三角其他城市就业。从对工作区域的选择来看,高职生就业心态趋于务实,虽把留在城市、离家近作为求职的首要选择,但也不反对到周边城镇工作。另外,在就业心态上,有74%的学生选择“可以是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是绝对对口的”,有52%的学生对第一次就业表现“少许犹豫”,显得信心不足,而给毕业生带来最大困惑的是应聘单位的“有工作经历者优先”。
二、影响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心理和压力的因素分析
1.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
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趋同现象较为突出。如近年来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联合,企业对综合型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一些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技能,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发展步伐。又如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虽然注重对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升,造成一些学生虽有技能但综合素质较差,使用人单位感到失望。而高职生自身在综合能力方面的欠缺,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也使他们在就业时心理压力较大。
2.就业指导难合企业胃口。
在“希望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服务”的调查中,有33.6%的毕业生希望能提供就业信息,22.9%的学生希望能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心理中的困惑和障碍。从企业的角度调查显示,企业最希望学校做的工作“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占32%,“对毕业生进行素质拓展”占31.9%。目前,学生就业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仍是招聘会和人才网站。学生渴望学校能够给予充分的就业指导,但有的学校就业指导要么以聘请成功人士讲座代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么是就业指导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实战经验,缺乏对求职场中真实情况的了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也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3.文科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加大。
珠三角地区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喜欢选择人文社科、管理、财会等专业,但此类毕业生社会需求却相对较小,因此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这类毕业生就业心理困惑多,就业压力大。有73%的文科毕业生感到就业实际与就业理想差距较大,而同类理工科的毕业生感觉就业有压力的仅为37%。以中山市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为例,预计2009年该专业毕业生为1000人左右,加上外地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山求职的约400人,共1400人左右,而市场需求仅为千余人,供大于求,势必加重竞争的激烈程度。
4.吃苦精神逊于内地学生。
企业发展技术性越来越强,生产一线需要稳定的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但珠三角地区学生多数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哪怕是薪酬低些也要到出力少的岗位。常见的现象是,每过一个长假,本地毕业生流失将近一半,造成用人单位人员紧张,甚至是经济损失。以中山明阳电器为例,他们就明确表示外地毕业生干得好,留得住,能够与企业同甘共苦,对薪酬满意度高于本地学生,对企业有感恩之情。类似现象在很多企业也存在,这也给本地毕业生的工作安置带来了一定难度。
5.女生求职心态复杂。
女生在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中的比例约为37~39%,相对集中在文科专业。调查显示,有26%的女生由于自身条件比较好,在校期间又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在公关、礼仪、演讲、文体方面有特长,被企业单位一相就中,能获得理想的职位。珠三角地区女生较之内地女生而言,竞争意识相对较弱,部分女生有“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甚至有3%左右的女生毕业即等于待嫁;有65~70%的女生处于恋爱阶段,就业受恋爱对象影响。轻工、电子产业需要女生,而女生向往白领阶层,使女生就业压力相对“形势严峻”。
三、缓解珠三角地区高职生就业压力的思考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和特定的心理因素的制约,不同的个体对变迁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也不尽相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高职生又处在个人生理与心理快速发展时期,学业与就业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压力的产生与个体的认知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调整它们对自己的认知、对专业的认知、对职业选择的态度,研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对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重视职业指导,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学校应重视对全体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并逐渐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2.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部分高职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因此,高职课程设置应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并尽可能使学生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如果不合适还可以调整专业,及时修正未来的职业目标。要鼓励高职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增加工作体验,为将来就业提供了经验,这样能很好地消除就业心理压力源。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社会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竞争相当激烈,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期望值最高的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可塑性。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及专业设置太细,高职生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生缺乏创新精神,创造力不强。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感恩意识有所下降。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强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确定就业目标,脚踏实地谋发展。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就业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可能通过工作获得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大力倡导高职毕业生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甚至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就业心态要端正,要在就业时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切不可盲目自信或急于求成。对高职生来讲要学会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但又不能好高骛远,要自信、自立、自强,只有做一个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才能赢得职业和社会的尊重。
[该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07JT006)]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51-552.
[2]广东省200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报告[Z].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2007.
[3]大学生就业心态务实化[Z].组织人事报,2007,(8).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见习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