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做文章先做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3297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书生赴京赶考,途经一个小镇,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看四周无人便捡起揣入怀中。此举恰被一老者看见。意想不到的是,考场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那位老者。他看到考生后,当即在其考卷上批曰:“一枚铜钱尚动心,让他为官定害民。贪心从此须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书生后悔莫及。
  书生贪小利而忘大义,实在是枉读圣贤之书,纵辞章华美,文采斐然,于国于民又有何益?由此可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本。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石。”然而,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在名利的诱惑下而误入歧途,不知有多少读书人泯灭了善良的道德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不知有多少官员祸国殃民而背负千夫所指的骂名。时至今日,追名逐利的思想不仅未能得以遏制,甚至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正是我们的社会不能安定和谐的重要原因。谚语说:好名好利,均为失德。所以,淡泊名利,正直做人,正身直行,我辈理应心向往之。
  正直做人也是真实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文章是一个人灵魂的自然袒露和人格的真实反映。追名逐利者,即使华丽的语言也掩饰不住其空虚的灵魂;志存高远者,即使朴素的文字也跳动着一颗高尚而热情的心。所以说,高尚的人格才是做文的坚实基石。著名作家陈忠实说:“有高尚的人格,才可能有悲天悯人的深刻思考,有深刻的思考,才可能有穿透现实和历史的表现,也才能写出厚重的作品来。”鲁迅先生曾说:从喷泉里喷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这些话说的就是做人决定做文的道理。
  诚然如此。屈原忠君爱国、守正不阿,所以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离骚》;陶渊明厌绝污浊的官场,向往自由的田园,所以才能写出真情洋溢的《归去来兮辞》;苏轼乐观旷达、寄情山水,所以才能写出千古绝唱《赤壁赋》……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纷扰喧哗的生活中,唯有拒绝名利的诱惑,保持内心淡定,才能守住纯真本性,也才能给社会奉献出真正优秀的作品。1925年,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拒绝接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据说他对其他荣誉和头衔也不感兴趣,他始终认为,追求名誉和头衔有损于自己的人格。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继莎翁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1936年,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也拒绝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认为一个作家的职责在于奉献自己的作品,外界的荣誉会给他带来负面影响。视富贵如浮云,看功名如粪土,不为名利而写作,正是这些作家高尚人格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有益于社会。
  相形之下,那些为名利所驱使,把做文当作敲门砖、垫脚石的人何其渺小而微不足道。做文不受名利蛊惑,故与虚伪贪婪无缘。做文是自我与心灵的纯真对话,是心灵圣洁的洗礼和灵魂高尚的升华。做文是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是它的本质,是人性的基本要求,是自然法则,是社会秩序。真实的作文是心灵沃土上开出的芳香的花,使自己痴迷,也让别人陶醉;虚假的作文,是心灵荒原上蔓生的杂草,充斥着昏话、谎话、空话、大话,像虚假的广告,在流光溢彩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话语背后隐藏着骗人害人的丑恶嘴脸。所以不注重做人的修养,文章纵然词采绚丽,其字里行间也必定浸透着功利心,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如此做人,如此做文,既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自信,失去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奋进的生活激情,也丧失了基本的人格,小则害己误人,大则祸国殃民,实在为害非浅。
  当我们仰望苍天、俯视大地时,大自然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或神奇秀美或雄伟壮阔的画卷,其无穷的魅力吸引我们去听、去看、去思考;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接触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于是,我们心中既有对真善美的感动,也有对假恶丑的愤怒。社会与生活的千姿百态在我们平静的心湖中投下色彩斑斓的丽影,有时却似一颗颗石子在我们的心海中激起层层涟漪。我们渴望倾诉,渴望与别人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这些真实自然的倾诉,就是社会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生动的文章。所以说,作文源于生活,发自内心。投入到生活的怀抱,用心感悟生活,生活就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
  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应把自己至真至美的形象展示出来。生活又是一场考试,这个考试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既是考生,又是考官。我们只有认真做人,谨慎做事,志存高远,勤勉自强,才能写好人生这篇大文章,也才能通过生活这场大考试。疏忽放任,恣意妄为,只能留下人生的败笔和最终的悔恨,纵然饱读诗书,纵然伪装良善,也必然会在人格的竞技场上仓皇落败。切记:养身莫过于养性,养性莫过于养德。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一、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特点  江西省从2008年9月起,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我教了一轮半,感觉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做了不少改革:一是高中语文分为“必修”与“选修”,“必修”五册,每一册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建立了阅读、探究、写作、口语交际四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打破了以往比较复杂的记叙、
手势语言是一种非语言行为。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适时地运用好手势语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教学变得轻松。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谈双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一、妙用双手,讲清生物基本结构在学习一些生物基本结构的过程中,用双手来形象地表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
澳大利亚作家怀特的代表作之一《战车上的乘客》讽刺性极强,四位主人公各有“疯癫之处”,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经历苦难、寻求超越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一、调查目的、内容  这次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两年来课题实施的效果,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我们语文老师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本次调查共收到学生的答卷164份。这份问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10题;第二部分是主观题,有两题。调查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情况等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记名回答。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二、数据整理及分析  1.学习主动性  调查中
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做班主任是一件苦差事,每天管理班里的一堆琐事,稍不注意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把你当成敌人一样。再看看现实,教师就领可怜巴巴的一点工资,幸福感从何而来?笔者个人觉得作为班主任,做到以下几点,肯定会很有幸福感。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1.在教育管理学生时要秉承“人学观”  要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很多教师还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在很多班主任看来,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创新能力的构成是多元素、多方面的,但创新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主要的是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主体探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化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高职院校建设产生了冲击。而信息化的发展在师生的生活、学习、科研等方面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校园